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329)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他。

不过勃林帖木儿可不会拿出自己部落的食物供养这些部落。

所以虽然形成了联盟,但他们还是分散的,草场无法让太多的人集中在一起放牧。

既然如此松弛。

那么答应勃林帖木儿加入的部落,到底有多少是诚心,多少是混个数就无从得知。

只有战争的结果才能知道。

如果勃林帖木儿打了胜仗,那些摇摆的部落就会真的加入他,获得分润战利品的资格。

如果勃林帖木儿打了败仗,那时勃林帖木儿如果还活着,他也会很快成为默默无闻的部落,最终消失在史料中。

勃林帖木儿不是傻子。

相反,因为大自然的恶劣环境,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在某些方面必然大方,在某些方面必然奸诈。

勃林帖木儿不会去攻打大宁城堡,上一次派军队偷偷去大宁转了一圈,已经是最大的冒险。

所以他宣传汉儿畏惧他,不敢来报复他。

这也是一种名声。

正如中原人追求自己的名声,名利名利。

草原人同样追求自己的名声,例如勃林帖木儿。

至少。

在当下的背景,勃林帖木儿的确是少有敢跳出来的人,一时间成为了风云人物。

“汉儿难道真怕了勃林帖木儿?”

部落里的巫师,有些看不懂最近的形势。

勃林帖木儿冒犯了大明,大明至今没有派兵去攻打勃林帖木儿,难道真如勃林帖木儿所言?

达尔岱坐在矮几后,拿起酒壶喝了一口酒,然后用小刀割烤肉,烤肉没有调料。

大明的香料太贵了,大明不产香料,他们自个都要去好远的地方买,所以达尔岱吃的是这种烤肉。

“我看事情没这么简单,前几日去了一趟开平,你没有见过那里的景象。”

从开平回来后,达尔岱就呆在自己的部落,从来不出去了,整日的喝酒。

巫师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样子的达尔岱。

达尔岱是个很聪敏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懂得妥协和抗争,知道在什么情形下做出对不过最有利的事情。

所以这些年来,他们的部落已经是附近最富庶的部落之一。

他们通过大明的物资,转卖给别的部落,不但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更多的新生儿。

开平。

铁道站台,出现了第一辆蒸汽机火车头。

中华重工蒸汽机工厂的年产量,从最开始的每年两三百台,随着市场的需求,逐渐发展到每年两千多台。

这个产量的支撑,也来自于煤矿业,焦炭行业,铁矿业,冶铁行业等行业的发展。

各行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铁道站隔壁的供销社,出现了大量二手的第一代蒸汽机,价格只需要五十两银子,甚至三十两银子。

这么便宜的蒸汽机,比北平的制造成本还要低,让商人们忍不住的采购。

矿场可不需要那么先进的蒸汽机,他们只需要抽水用的蒸汽机就可以了。

虽然先进的蒸汽机效率更高,可他们购买这些廉价二手蒸汽机也能获得利润。

第三百一十四章 你们要不要做人

北平府。

中华重工的宣传程度越来越强,同一片土地上,同样的声音出现的越来越多。

高层的人们里,其中的一些聪明人看到了蕴含的变化。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朱高炽没有打算返回大宁,他在大宁的意义并不大,相反在北平坐镇更有利。

调研司自从成立以来,作为新生的部门,很快就成为中华重工的核心职能部门。

贺宽所在的部门,只是调研司下众多部门中的普通一个。

职能之一。

按照小王爷的话说,调查收集产业信息,为产业升级提供详细的数据。

从大宁回来后的朱高炽,召集了许多高层管理者,进行一场内部研讨会。

在这种局势下,很多人不理解朱高炽。

大宁的战事气氛的激烈程度,可以说是朱高炽一手组织起来的,如今却放着军国大事不理,竟然浪费时间去谈起了经济?

“虽然我提议的产业升级理论,并且让调研司统计各厂数据,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个产业升级并达不到标准。”

“只是因为我们工业底子薄弱,所以小小的进步,就有很大的变化而已。”

朱高炽是中华重工发展的理论先生。

甚至可以说,参加会议人能以朱高炽的学生自居。

不过中华重工不讲这套,没有形成这种风气,显得要更大气些,追求的是制度管理。

制度有冷冰冰的,也有充满了温馨的。

制度的好处不是制度本身来决定,而是制定制度的人来决定。

数十位高层管理者,拿着笔记本,用着细毛笔,沾瓶装的墨水,仔细的记录笔记。

他们有普通工人出身,有舍人出身,有童生出身,也有秀才出身,乃至商人出身。

最早的一批管理者,许多人止步在半路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跟上了中华重工的发展。

许多人是加入中华重工后,靠着自己的才能,后来居上担任了重要的岗位。

例如蔡文、马林、严中正这些人。

在朱高炽眼里,这些人不比后世的一代接替一代,三代人努力出来的企业管理者素质差。

至少这些人是靠着才能走上的工作岗位。

无论是他们的智商或者情商,都要超过那些人,缺的不过是对后世社会的熟悉。

但这是大明。

还未正式进入十五世纪的时代。

他们对大明熟悉即可。

那么这个缺点就不是缺点了。

“产业升级的意义巨大,特别是新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出现,例如刀具厂各类提高生产效率的新机器。”

“原来需要一千名精湛手艺的工人完成的生产任务,现在只需要一百名合格工人就能完成。”

“不但创造了更大的利润,也极大的增加了产量。”

“那么这节省出来的九百人力怎么办呢?”

“这九百人可以建设更多的工厂。”

“他们可以去建设生产机器的工厂,例如刀具工厂使用的新机器,这些生产机器的工厂,会让机器变得便宜,让更多的工厂使用新机器。”

“这就叫做产业升级。”

许多高层管理者脸上露出迷茫。

太多的不解。

小王爷的话听起来有道理,可实际想来不是那么回事。

生产机器的工厂才需要多少人,远远无法消化原来工厂提供的岗位多余出来的人。

朱高炽叹了口气。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国家惧怕中国模式的原因。

二十年。

谁敢想只二十年。

产业升级自然会遇到很多很困难的问题。

从原本的生产服装袜子帽子,到生产轻电子加工,逐渐到生产家电,生产化工……

国外工业商品的市场份额,逐年被国内工业商品取代。

空调,洗衣机,电视,手机,汽车,发电机,发动机……国产定型机,国产印染机,各类的国产设备。

要知道二十年前。

这些工业机器可都是外国品牌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世界上也是如此。

而二十年后。

只国内的一家叫做远大的企业,连美国国内的空调市场占额就高达了百分之四十!

美国喊了一个世纪的自由贸易口号,这个核心策略受到了威胁,他们玩不下去了。

他们掉转头,开始捡起了贸易保护,这个当年他们最痛恨英国,痛批英国的方式。

分配社会资源生产模式,这个手段的威力实在太大了。

所以朱高炽并不担心工业化在北平的发展速度。

许多人觉得在宋以后施行工业化很难,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古代的技术水平和识字率,以及社会生产力。

更不了解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的厉害之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