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355)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我国古代播种系统在效率上至少是欧洲系统的十倍。

而换算成收获量的话,则为欧洲的三十倍。

这正是经历一千七百年的情况,在整个这段期间,我国在农业生产率方面比西方要如此先进很多。

以致在世界的这两半部分之间只能看到这样的对比,即我国颇像今天所说的“发达国家”,而西方是“发展中国家”。

可惜两次的文明倒退,让中华文明发展受到了滞缓和倒退,落后于世界。

两父子说话间,一亩田就下完了豆种,开始下一亩田。

“大,我下个月要去金州。”

妇人在家中做好饭。

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年轻人突然说道。

“去金州干啥?”

“要去金州培训。”

年轻人不在意的说道。

“不会让你去打仗吧?”中华重工每期组织军籍工人去石匣营和金州集训,在北平已经不是秘密。

妇人担心的问道。

“近处的石匣营不去,怎么去金州呢?”小老头也沉声说道。

“不知道,军工联合办安排的名单呢。”

妇人无助的看向小老头。

小老头抿了一口酒,没有言语。

“我今天在供销社还看到了七个脚的耧车,就是不知道好不好使,等明年开春打听下,如果评价好,春耕买回来用。”

“可劲败钱是吧。”

老汉骂道。

“您老人家种地轻松些,还种得比以往田亩多,怎么会是浪费钱呢。”

老汉不再说话。

当年因为自己固执,不顾侄儿儿子的劝诫,执意不加入蜂窝煤商会,不但自家生意没保住,还竞争不过别人关门了。

虽然老汉嘴上硬,实际还是造成了影响,不再像以往那么倔。

“你是家里的独子,有些事心里要清醒。”

老汉最后还是如此说道。

“大,你放心,我省的,不会让咱家断了香火。”

“你们矿上也不好,就没有几个女娃子,有钱了成个亲还这么难。”老汉又生气了。

“你这个憨婆娘也是,看到别人家有女儿也不使劲,总是被别人家抢了先。”

随着北平生产力提高,人们手头开始宽裕,女性地位也水涨船高起来。

……

在陕西。

李伯升同样谋划起了一件事婚事。

朱棣领着大军巡边陕西诸卫,趁着这个机会,军户经济合作社与卫所合作的事情顺利展开。

其中有个人入了朱棣的眼。

镇守河西走廊数十年的朝廷骠骑将军、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兼署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事。

蝴蝶的翅膀煽动了。

这两位原本洪武三十一年才有交集,提前了整整两年。

关键的两年。

如果说朱棣是北平的定海神针,那么宋晟就是河西走廊的定海神针。

这位为大明征战数十年,让大明牢牢掌握西域,多次平定西番叛乱,深受朱元璋信任的老将。

也是朱元璋敢放弃秦王的原因。

有这位老将把守河西走廊,数十年造就的威望,西番无人敢作乱,陕西也就不会有失。

第三百三十五章 控制北平军权

朱高炽让人去天津接郭彩莲。

郭彩莲已经从辽东回到了北平,虽然知道妻子身边不缺人,但是朱高炽仍然派了人去。

一则表示夫妻情深,二则拉拢郭家。

这天,朱高炽收到了来自陕西李伯升的书信,其中讲了朱棣和宋晟的事情。

提议两家定亲。

宋晟的四子,和燕王三女年龄相仿,可以先定婚约。

“看来有些事啊,是必然发生的。”

“什么?”

张全没有听清楚,下意识的问道。

朱高炽默默的放下书信。

见到小王爷的样子,张全闭上了嘴,猜到小王爷刚才是自言自语。

这件事对自己有利。

朱高炽下了决定,要促成此事。

宋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数十年,后来一直镇守甘州,成为陕西行都司的实权大佬。

并且此人战无不胜,让河西走廊保持了多年的太平。

在历史上一直到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宋晟才奉命随朱棣出征大漠。

其实早在洪武二十九年,两人本有机会相遇的。

不过当时的朱棣很“单纯”,虽然奉旨巡边,但不愿多事,两个月消灭了敌人,也就没有离开北平。

可能是缘分,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下的旨意,给了两人相遇的机会,留下了一段机缘。

当朱棣造反的时候,宋晟长子早夭,二子随朝廷大军征缴朱棣,力战而亡。

不过宋晟老将没有出山。

朝廷也不信他,担心洪武三十一年两人的交情,别最后投靠了朱棣,那才叫引狼入室。

因为太多将领投靠朱棣了。

朱棣也怕此人亲自带兵来打自己。

双方都有顾虑的情况下,宋晟在甘州按兵不动,朱允炆甚至下旨,以宋晟“威信久著凉州”,命他以总兵官再镇甘肃。

总之。

朱棣造反成功登基后,把自己的三女嫁给了宋晟的四子,可见宋家的重要性。

永乐元年,宋晟得知帖木儿及其盟军计划入侵大明,受朱棣旨意加强甘州的防卫。

结果最后没等来帖木儿大军,倒是宋晟先把西边的平章把都帖木儿、伦都儿灰等逼降了,扫清了北元残余势力,收复了大片领地。

可见宋晟老将的威望和能力。

如果能拉拢甘州宋家投靠王府,别说陕西行都司的数万兵,就连陕西都司的卫所都有可能投向朱棣。

越想越心动,朱高炽重新拿起笔,写了一封书信,让人立刻送去李伯升。

第一件事,全力促成此事。

第二件事,借助宋家权势,在当地发展中华重工。

第三件事,拉拢陕西卫所。

葛诚和金忠得知后,葛诚觉得小王爷有些想当然了,提醒说:“恐怕有不少人反对。”

金忠却不这么认为。

“如果老秦王还活着,这件事提都不用提,可老秦王已经不在了,陕西地方上的阻碍不大。”

“至于朝廷那边,以燕王如今在圣人心中的分量,嫁女之事,圣人应该不会反对。”

葛诚摇了摇头,“此事关乎重大,宋将军性格持重,多半不会蹚入其中。”

这倒是。

主要还是看当事人。

听到两位长史府长史的分析,朱高炽倒是觉得希望很大。

因为历史上的表现,朱高炽认为宋晟对朱棣还是有好印象的。

无论是朱棣造反的时候,还是朱棣登基皇位后,此人表现的都还不错。

首先没有对不起朝廷,他的二子为朝廷战死了,至于自己不亲自率兵为朝廷平叛,是因为朝廷下旨让他继续镇守甘州,朝廷不信任他。

其次朱棣登基后,宋晟没有趁势做大,而是谨守朝廷制度,没有任何逾越的地步。

最后,此人为大明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人的城府绝对不可小觑,不能单纯的当做武夫对待,甚至许多事此人看得通透。

但正因为看得通透,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对得起朝廷,更对得起天下,毕竟是老朱家的内战,宋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失分。

“关键还是看宋将军本人,如果他不拒绝,这件事就板上钉钉,所以还是要说服他。”

葛诚忍不住看了眼朱高炽。

辽东郭家,加上陕西行都司宋家,以北平、大宁、开平三地现下的形势。

还有天津水师,金州水师,金州卫新军,石匣营新军。

小王爷的野心显露无余。

葛诚很担心。

小王爷因为王爷的看顾,这些年顺风顺水,有些小觑天下人了,步子迈的越来越大。

如此下去是否是好事呢。

见说服不了小王爷,葛诚与金忠离去时,在王宫的石台上逗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