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362)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在当地最大的一处矿区,叶希贤目瞪口呆。

一条一条的简易铁道,犹如蜘蛛网一样蔓延整片地区,视线所及之处全部是各种车辆。

骡,驴,马无数的大型牲畜,一座接一座的站点。

如果朱高炽在这里,他知道这就是后世的首云矿山,一座露天的矿场,后世开采了足足半个世纪。

挖完后的深度,深达三百多米!

“先生请看,这外部的岩石都泛着红色,含铁量非常高。”矿区的工作人员陪同。

随意捡起一块石头,得意的说道。

“这片地区的铁矿石储量至今还没有探明,我看啊,足够全大明百年之用。”

这座矿区后世探明的铁矿储量高达一点四亿吨,以现在大明的铁年产量来算。

何止够用一百年,一千年都用不完,需要用一千八百余年才能用完。

但是北平发展工业就不同了。

在大基建大调度的工程下,北平的用铁量达到了当下的天文数字,全年计划铁产量高达七万吨。

这个目标令人不可思议,但是在朱高炽看来却不算什么。

十九世纪中期,离英国铁产量两百万吨的零头还没有。

不过差距并不怕。

进入二十世纪,日本1900年的铁产量才五万吨,到了1940年就达到了近七百万吨。

正是为了刺激明年的生铁产量,朱高炽才发动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大基建计划。

日本铁产量平均每年翻3.5倍,朱高炽不说超过这个数字,以中国模式用在大明,达到这个发展水平他并认为多大问题。

今年计划生产七万吨,明年计划生产二三十万吨,朱高炽有这个信心。

哪怕中华重工许多高层人员在忧虑,觉得目标定的太大了,但是谁也改变不了小王爷的计划。

“像这样的矿场,密云有多少?”叶希贤震撼的问道。

“这个问题小民就不知道了。”

工作人员不好意思的说道。

简易铁道上一辆辆的货车运载铁矿石,拉往各处的站点。

每辆车厢都是固定的,装运的铁矿石重量也差不多,运送到隔壁的捡矿区。

这里有使用蒸汽机的机器,也有仍然使用畜力的传统设备。

蒸汽机动力的巨大碎矿机,犹如巨兽一样,发出惊悚的声音,地面都为之震动。

还有使用原来牛拉磨来碎矿的。

效率要远低于机器。

有从草原买来的黄牛,也有使用驴子的。

两块石材打磨成圆盘合成石磨。

牛担一付,横杂木一条,修磨架一个,牛一头。

石磨用的花岗岩。

因为硬度太小很容易磨损,过于坚硬,磨面磨平了不易修理,原始的设备仍然在发挥作用。

工厂的规模大的无边无际。

一座工棚接一座。

这里不算中华重工直接管理,虽然采取中华重工的制度,但属于诸多投资人的项目。

是多方面磨合好的,既属于中华重工管理体系,又并不完全属于中华重工,较为复杂的管理模式。

充满了无序,先进和落后生产工艺并存,但其实仔细的看去,又有秩序的在进行生产。

这里的工人太多了。

谁也不在乎叶希贤是谁,工人们各自干着自己的活计,叶希贤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

这是工业的世界。

各类机器在开动中。

导致地面灰尘积了一层又一层,已经到了需要专门请人来打扫的地步。

牲畜使用,按照规定必须带上粪兜。

所以虽然有很多牲畜,但是地面没有粪便尿水,只有工业散发出来的味道。

叶希贤大脑一片空白。

忽然之间。

他的思路就像短路了一样,完全停止了下来。

有那么一刻,他甚至迷茫的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自己来这里做什么,自己等下去哪里。

“先生,先生。”

耳旁的叫声,拉回了叶希贤的注意力。

年轻的工作人员担忧的看着叶希贤,管事交代了又交代,让自己一定照顾好这名先生。

叶希贤温和的笑了笑,安抚住了年轻人的担心。

他觉得自己对北平应该重新认识一下。

之前忙着查案,许多事没有认真了解,他发现自己对北平太陌生了,这里太多的不同。

心中升起的莫名压抑从何而来。

叶希贤需要找到答案。

密云铁厂。

各分厂只冶铁车间工人,合计三千八百三十五人。

这里高大的烟囱,是吸引眼球的标志。

北平的焦煤源源不断运往此地。

专门运输焦煤的铁道两旁都染成了黑色,为此需要设立专门的仓库和中转站。

仓库用的铁筋水泥打造的棚子。

高大无比。

堆积在这里的焦煤跟小山一样的高。

人们在装有轮子的台子上,推动靠到煤山上,然后使用滑道设备,工人们上上面铲煤。

利用焦煤的自身重力,顺着滑道往下滑去。

下面同样修建了简易铁轨,停放好了车厢,等焦煤装满了车厢,在之前的时候,上面的工人们会停止铲煤。

这样,等装好焦煤的车厢被拉走,下一辆车厢被拉过来摆好位置,上面的工人才会继续铲煤。

装好焦煤的车厢,最后被车头拉去各个冶铁车间。

明明可以直接把焦煤拉倒冶铁厂多好,如此操作还多了一道转手的工序。

因为密云区的冶铁规模太大了。

每一座高炉使用两架鼓风机。

一架用于化铁炉鼓风,使焦煤激烈的燃烧,把铁融化,这个鼓风机的马力为三匹。

如果有后世的计量方式,可以得出每分钟往高炉中输入二十五立方米的空气。

另一架用于鼓风至转炉内。

使铁水中的矽锰燃烧,这台鼓风机要比另外一台大十倍,用新式蒸汽机带动。

古代虽然没有矽锰的认知,但是经验上知道如何冶铁,五炼铁九炼铁这类钢铁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现在铁厂需要更大的高炉,更高的产量。

自然也就需要往这方面发展。

采用更大的设备。

在工人们干活的时候,还有人推着装着茶水桶的推车,往每个车间送冷却后的凉茶。

工人们先用毛巾擦了脸上的汗水,然后大口喝着有点甜的凉茶,终于感受到了一丝的舒爽。

最后。

物美价廉的铁料,源源不断的流了出去。

第三百四十一章 发光的时刻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洪武六谕。

刻在一块石头上,立在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大门口。

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

目前是最大的学校。

原来的一座教学楼的隔壁,正在兴起又一座教学楼。

当新的教学楼建成后,二十二间教室就会扩张到五十三间。

每间教室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有四十余名。

长条的木桌,两人一排。

全年制的学生,目前才读到小学三年级,明年读完后才会毕业,升入三楼的中学学堂。

中学堂现在的学生,属于特学班。

课程很紧。

虽然学校规定一旬两日假,其实学校没有认真施行,学校的学生,这个月只放过一天假。

以唐宋书籍为主,秦汉书籍为辅,这些知识已经够学生们学的了,其实七年制都装不下。

何况这些特学班的学生们。

有底子的还好,勉强跟得上课程,那些只上过乡间社学,认得些字的孩子就很痛苦了。

他们的根基太差,哪怕每日认真读书,一时间也很难接受这么多的知识。

不过学校的户外课是他们最喜欢的。

天微微亮。

周围的孩子们就已经抵达了学校,在操场上排队,离早操的时间还有一刻钟。

学校的钟楼上,不灭灯灯光的照亮下,孩子们都可以看到时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