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364)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三十年,我们复兴民族文明,薪火代代相传,你们要高举祖宗的薪火。”

“未来很长,谁也不知变化。”

文先生是童生。

连秀才都不是。

所以他很勤勉,努力学习符合学校的要求,考级也是优秀的。

三年级的孩子,明年会升到四年级,也就是小学课程最后一年,他考级通过,明年继续带这个班级,成为四年级的老师。

“但未来无论我们民族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先进,还是落后,你们永远不要忘记遗传薪火,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文明。”

“文明的发展掌握在你们的手中,你们强,则文明强,你们弱,则文明弱。”

十一二岁的孩子们。

该懂的其实都懂了,欠缺的不过是人情事故和社会经验,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

有些年代,这么大的孩子都上战场了。

他们听着先生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

当一个铭记历史,以民族富强为己任的学生们离开校园,就是这个民族发光的时刻。

第三百四十二章 最蠢的学生们

“三角垛,下广,一面一十二个,上尖,问:计几何?”

特学班。

几十名十四五六岁的少年,安静的解题。

虽然通过暴力死算,也是可以得到答案的,但对于这是式子的一般化情况,用后世小学和初中的知识是难以完成的。

根据题目的意思,这个三角垛的求和算式是:

S=1+(1+2)+(1+2+3)+……+(1+2+3……+11+12)

但是这道题目的解题答案,对于眼前的学生,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方式。

终于。

有一名学生率先举手。

先生点了点他。

这名学生走到黑板前,拿出粉笔开始写下自己的答案。

“下广加一乘之,平积,下广加二乘之,立高方积,如六而一,本法。”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

“用12加1的和乘以12,作为底面的面积,再用12加2的和作为高来乘,得到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取它的六分之一,就是这道题目的解。”

按照后世的方程式来表达:S=12X(12+1)X(12+2)/6=364

先生满意的点点头。

等这名学生下去后,先生发起了火来。

“你们是我见过最蠢的学生。”

“几个月前才教过的九章算数,跟你们换了个题法,你们就答不上来了。”

“这题目还是先民已经解答过的,你们哪怕在家里多看看书,抄也能抄会”

“你们学的东西都去哪了,你们的脑子里装的稻草吗。”

“我看你们啊,是不是连割圆术算法都不会了,不然就算不用九章算数,用割圆术算法来生套也套个七八出来。”

先生越说越气。

当场宣布明天考试,题目他来出。

说干就干。

这位先生把增乘开方法,杨辉三角,大衍求一数这些北宋南宋的理数题目一股脑的写到一张试卷上。

说是平时的小考,已经和毕业考差不多了。

学生们可顾不上明日的烦恼。

中午去食堂吃完饭,午休后,下午兴奋的去上户外课。

射科。

学校有马场。

学生们会练习骑术。

学校有靶场。

学生们会练习弓箭和火铳。

御科。

武先生们会讲军事的知识。

有舆图。

有沙盘。

都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比文课要受欢迎。

常年呆在学校。

在封闭的场所里,这些学生犹如在文化的海洋中流淌,学习文武知识,锻造体魄。

女子班。

在礼和乐两科上偏重些,倒是户外课很少,这不是学校保守,而是社会风气如此。

女学生们也不愿意参加户外课。

武先生们也不愿意带女学生。

当然。

许多的家长也不愿意把女子送入学堂。

只有少部分工人家庭,因为环境需要,才会把自家女子送入学校。

七月。

中学三年级,对应的特高班毕业。

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的一百多名孩子,他们的去处成为了校长关心的事物。

留校辅助先生授课,等具备了经验,达到了要求,最后会转正,成为真正的先生。

张辅亲自来找朱高炽。

在朱高炽刚下令北平军制改革的时候。

“小王爷,学校入学孩童越来越多,教书的先生却不够,这批毕业生应该留下来。”

“你的胃口很大啊。”

朱高炽亲自为张辅倒了茶水。

不是因为张辅是历史名人,而是张辅无论当年为自己办事,而是现在筹办学校,办的超过了朱高炽的预期。

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比之下,朱高炽可以自信地说是这个世界最先进的。

有才能的人就是有才能的人。

朱高炽更加高看张辅一眼。

“你应该知道了吧。”朱高炽笑呵呵的问道。

张辅点了点头。

“其实我也很犹豫。”

朱高炽很矛盾。

“你的才能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可是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在我心中的计划,这次军事改革后的新军,会交给你来带领。”

“思来想去,我还是交给了朱能。”

三万新军这么大的规模,不会交给私人。

主要是大的方向管理。

张辅和朱能两人的天资都不是旁人可比,而且都年轻,他们的成长空间仍然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但是朱能多年深入中华重工,主要负责铁道工程队军籍工人的管理。

所以朱能目前在军事才能方面,朱高炽认为比张辅更合适。

最主要的是目前学校离不开张辅。

因为张辅做的太好了,朱高炽找不到谁可以替代张辅,因为担心对方达不到张辅能把学校带到的高度。

“学校目前建立了十一所,学生总共有六千余人,但是学校发展速度你也看见了。”

朱高炽感叹。

教育这个项目,要么不启动,启动就停不下来,随之而来的投入需求就越大。

如果是和平的环境下,对于朱高炽并不是问题。

但是朱高炽还要考虑军事建设。

有限的力量,只能投入重要的方向。

虽然是如此,学校控制后的发展,仍然成倍的提升。

“只你所在的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明年招生就会增加一倍,所以成立专门的教育部已经迫在眉睫。”

“我希望你能担任教育部部长,如何在螺狮壳里做好道场,用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的提升北平教育水平,你的任务很艰巨。”

朱高炽鼓励的看着张辅。

综合学校,也是磨练张辅才能的好地方。

学校不光是文,还有武。

如果张辅能把自己的才能融入到学校,那么对于他未来的成就,会有巨大的帮助。

一个更开明,更科学,更具备统帅眼光的元帅,前途不会比朱能要差。

张辅很有信心。

在发展学校的过程中,他仿佛打开了一道大门,接触了许多往日接触不到的知识和眼界。

决定事务发展的是人。

人决定一切。

相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做出的事情也会不同。

张辅就是能在各种环境下,最初最好选择的人才。

“属下有信心,不过小王爷也要答应我。”张辅笑着说道。

当年左护卫和王府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朱标病逝的时间越久,已经逐渐消散。

张玉和张辅两父子,通过这些年的表现,张玉赢得了朱棣的信任,而张辅更不用说,朱高炽深信不疑。

张辅已经敢开起玩笑。

世子府客厅的气氛很宽松。

“你的要求我知道,不过你的胃口也太大,现在不只是工厂缺人才,新军也需要人才。”

听到小王爷的话,张辅有些失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