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399)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要不然王爷上疏自辩。”金忠提出了主意。

朱棣笑了笑。

“人家还没说什么呢,咱自辩个什么,岂不是不打自招了。”

“既然父皇的旨意,咱不会违背的。”

短短的时间,朱棣已经做出了主意。

无论是忠还是孝,朱棣都不会违背父亲。

“可是北平怎么办?”

金忠接着提议:“应该请人快马加鞭去金州,请回小王爷。”

无论是金忠还是葛诚,他们都无法阻止朱棣前往应天府,朱元璋的威望深入人心。

光复山河,统一南北,多年如一日勤政爱民,种种治国善政,孤儿院,养老院,救济粮仓,废除官铁,施行卫所自给自足减轻百姓负担……

就连一向认为王府之臣的金忠,他也无法违背朱元璋。

而且看起来王爷的意思,也没有要拒绝的迹象。

朱棣叹了口气。

他心里隐隐有这个预料。

北平如今的局面,父皇如何会不知道呢。

只是他没有想到会用这种方式去面对父皇。

他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

北平发展的越好,他越是无力。

他既不想阻碍北平的发展,也不知如何解决北平和应天府的矛盾,就像大海上的孤舟,随波逐流。

朱棣是朱元璋最满意的儿子。

朱棣也从来没有想过造反。

如果朱棣想过造反,就不会有靖难之役前的景象,身边被分离的只剩下几百侍卫。

最后是没有了退路,已经走到了死胡同,得知应天府一定要处死他,拷打诸多将领想要收集他谋反的证据。

那时候。

王府里的丘福,朱能……,这些将领的鼓动下,朱棣最终决定了靖难。

这些都是未来的事,可眼下的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连丝毫的反抗念头都没有。

朱棣反而像解脱了一样的轻松。

父亲和儿子。

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让老大回北平,在咱不在的日子里,老大掌王府一切权利,你们要辅佐他。”

“传下去,三日后出发应天府。”

朱棣选择了他自己的道路。

他顺从了父亲,也照顾到了儿子。

他没有什么话要交代长子。

就像他无路可走,只能顺着一条道走下去,他的儿子到了今日的局面,也不会被别人的言语所动摇。

那些他忧虑的事情,他现在不想去想了。

既然父皇要见他,他就去了。

他也想见见父亲,听听父皇的话。

三日后。

燕王在王妃落泪的送别中,王驾离开了北平。

而此时的朱高炽,还没有回到北平。

北平留下了政治空白的空窗期。

这个时候,王妃出面了,要求一切照旧,等候朱高炽回到北平。

因为王妃的存在,北平目前没有乱。

布政司和按察使司,没有趁机夺回权力,因为还有中华重工的存在,他们也做不到。

至于都司以及北平诸卫。

比起北平城如今的沸腾,对比下来显得异常安静。

可是北平的规模如今有多大,北平的势力就有多广,这是必然的现象。

那些商团,商行们乱成了一锅粥。

张贤才板着脸,半个月前脸上的兴奋消失的无影无踪,他来到了张德辉面前。

“父亲,我们该怎么办?”

张德辉自从过了六十大寿,家里的生意全部交给了长子打理,对外面的事不闻不问。

庭院中有几口大水缸。

大水缸上有凋零的荷叶,如果早前两个月,盛开的粉红莲花和绿色的荷叶,会衬托的赏心悦目。

大水缸里永远装满了水,是救火的必备物件。

许多普通百姓家里也会备下水缸。

张德辉躺在摇椅上,老脸上很惬意,丝毫感受不到长子心中的犹豫和苦恼。

“父亲。”

见到父亲的模样,张贤才忍不住叫了一声,以示他的不满。

张德辉挥了挥手。

旁边的管家和府里下人退走了。

“你知道商人们最满意北平的是什么吗?”

张贤才无法理解父亲的心思。

“这已经火烧眉毛了,我们家和王府绑定深厚,万一王府有事,我们家怕是也逃不过。”

这是张贤才在外奔波,最后得出的主意。

因此他感到焦虑和后怕。

张家有今时今日,可以说离不开王府,但是张贤才不想受牵连,他想要保住张家。

张德辉叹了口气,为后继无人感到忧虑。

他创办的商行里,与张薄的商行不同。

张薄的商行有无数的股东。

而张家的商行,是张家独掌的,有许多优秀的掌柜和管事,可最终看得是舵手。

这份家业,长子能不能扛起来,张德辉心里有了疑问。

这是他最羡慕燕王的地方。

燕王后继有人,所以燕王拍拍屁股,痛快的离开了北平,出发去了应天府。

“王府领导的中华重工,与中华重工体系,和打造的上下游产业链,死死的控制了我们商人。”

“奇怪的是诸多商人不但不反感,反而乐于在北平投资。”

“那些优待军籍工人,提高工资标准,提升工作环境,乃至给工人放越来越多的假。”

“种种的措施对我们商人都是打压,都是压榨我们的利润,可你看看,为何没有商人抱怨呢。”

张德辉询问儿子。

张贤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这有什么干系?”

看到不在意的长子,张德辉心中长叹。

“你要重道,而不是只重术啊,如此短视不做长远布局,岂能带领好家业。”

“北平的商团商行越来越多,像张薄这种天才以后也会越来越多,你啊,要时不时睁开眼看道路前方,而不是只顾埋头脚下,不顾前方景象。”

张德辉最后教诲道:“北平有秩序,商人们要的就是这份秩序,无序的竞争,是商人们最怕的生意,因为最后没有赢家。”

“现在啊,商人们不愿意王府倒下,相反,他们希望王府越大越好,他们的利益才会越来越大。”

北平太强了。

可北平又太小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

利益永远是第一位,这不只是商人们在意的,只是商人们看起来更纯粹,更显而易见,不像权力那么深藏不漏,不易被人察觉。

第三百七十一章 宁王府的野心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宁王府。

年轻的宁王,关注着北平,按照他的想法,燕王离开北平前往应天府,北平应该会乱起来。

因为当年的陕西,秦王离开陕西前往应天府时就是这般。

那段时期。

是秦王府失势的时期。

前车之鉴,宁王无法不这么想。

“燕王府前番接连打压不听话的官员,高勉之案为例,后有密云兵变。”

“虽然惹来了今日的果,但也把内部隐藏的隐患提前解除了,所以目前的北平并没有乱。”

宁王府长史府官员的解释,让年轻的宁王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忍不住发出最先的感慨。

“宁王府还有能调动的将领吗?”

宁王直接问道。

北平的扩张是快速而又势不可挡的。

大宁毕竟是北平势力延伸出来的,虽然如今成为了宁王的藩地,但是燕王府的影响力摆在那里。

燕王的身份,中华重工的控制,军户经济合作社的深化,种种手段下来,大宁早已经变了。

年轻的宁王有想法,有他的志向,并不愿意当有名无实的藩王。

现在是个机会。

就像陕西的证据,有起有落。

秦王的失势乃至死亡,让陕西行都司的宋晟老将军权力增加。

宁王想要趁燕王之事,拿回自己在大宁的权力。

“如果能拉拢两个人,那么就能打开局面。”

“刘真、张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