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440)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燕王的藩地是北平,不是北平行省。

名义上。

大名府归制于北平布政司,和王府是没有隶属关系的。

在原来的时候,因为颜钝的原因,朱高炽在大名府发展工业化道路没有丝毫阻碍。

并且因为控制了大名府的兵权,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但是人心就是人心。

官员的人心,并不是那么单纯。

他们接触的层次广泛,懂的消息更多。

朱高炽派军攻打大宁。

如此震撼的消息,地方上的百姓们,大多数并不知道,仍然在日常的生活。

包括工厂也是如此。

但是官员们知道,小王爷造反了。

这些外地调来的官员们,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大名府知府要求地方民兵入城。

如果按照传统的效率。

大名府的军情,因为一千多里的距离,加上大名知府的封控,恐怕需要几日,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传达北平。

而北平集结兵力,准备粮草,急行军的模式下,大概也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兵临城下。

但是朱高炽第二日就收到了消息。

“大名府火车站还在谁的手中?”

“在我们的手中。”

“大名府知府从地方召集了五百民兵,本来想要接管火车站,但是被车站保卫队拒绝了。”

“大名府新军四营呢?”

“同样拒绝了对方的调令,并且派兵支援了火车站,同时派兵进城,抢占了北门,与地方民兵对持。”

“有没有发生流血冲突?”

“没有,那些民兵很克制。”

“令。”

“新军四营立即从军营开拔,全军入大名府城,接管全城城防,但是不要扰民,要保障地方上的秩序。”

朱高炽果断的说道。

无论如何。

北平当下和大明内地的商贸和物资流通,目前并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在交流中。

这是对北平最有利的经济形势,朱高炽可不会主动打断。

如此的现象,能保持多久就要保持多久。

缺点就是人员流动。

颜钝能轻易离开北平,就是这个原因。

“先是颜藩台的逃离,现在是大名府的叛乱,恐怕要不了多久,骚动会越来越多。”

金忠担忧道。

“还有现在春耕,属下担心会不会影响今年的春耕,关乎粮食产量,实在是不敢慢待。”

朱高炽眉头紧皱。

思想不统一。

军队的思想统一了,但是民间和军队不一样。

“开会。”

“开一场大会。”

“召开北平全体政治大会。”

朱高炽想到。

金忠好奇的看向朱高炽,不明白开这场会的意义所在。

小王爷倒是喜欢开会。

经常开各种会,并且成为了流程。

例如全体商业大会。

为了全体政治大会的顺利召开,朱高炽先召开了一场内部重要会议。

长史府,北平布政司,按察使司,都司,中华重工,各有重要人物参与。

“名器看起来很虚无,但是名器又不可忽视。”

“北平如今的局面,是为了保卫北平的工业发展道路,理应全体人民参与。”

“为了充分号召全体人民加入,保卫北平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果实,因此将召开第一届北平全体政治大会。”

“官员,军人,百姓,工人,读书人,地方乡绅都要参与,通过北平全体政治大会统一思想。”

朱高炽向众人讲解自己的思路。

西方传统的政治。

是君权神授。

东方传统的政治。

是君权天授。

都是自上而下的,神圣不可动摇。

现在。

朱高炽要对抗天,自身又没有名器,需要新的名器,那就是北平全体政治大会。

本质上,同样是统一思想。

让北平各个阶层认可朱高炽,那就是君权民授,同样的神圣不可动摇。

这在东方是有根基的。

符合孟子之道。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儒家真正的君权天授,这个天就是指民,本身是君权民授,而不是生字理解。

第四百零四章 北平全体大会

天子。

兵强马壮者居之。

不但颜钝无法接受,朱高炽也是无法接受的。

无论是古代教育,还是后世的教育,都是无法接受这种观点的。

任何真正成熟的,经过完善教育的人,具备了人的属性的人,都不会追求这种。

在人们的心中。

因为认为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正确,才会支持朱高炽。

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而不是朱高炽兵强马壮就支持他。

在明初造反。

人们无法接受,除非引导的是更好的文明,而不是个人的野心。

在清初造反。

人们反而接受,因为清初是奴隶社会,是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征服。

只有搞清楚事实的本质,才能明白问题在哪里,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儿子能接管北平军权,是因为儿子为军户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并且为他们打造了看得见的希望,所以军户支持儿子。”

“同样的道理,儿子对于北平全体政治大会的顺利召开,也是有信心的。”

当着徐氏的面,朱高炽坚定的说道。

大名府。

府学。

各地的州学,县学的学子们,教谕,博士们聚在了大名府府学学校。

后世人们的印象,古代读书人只学八股文。

这只是清朝的现象,而不是古代的风气。

就像拍马屁、歌颂君主伟岸圣明之官场风气,在清朝达到了顶点。

这要是在明朝,是会被天下读书人鄙视嘲笑的。

明朝。

各级学校所学内容,要学习律令、经史、礼仪、射法演习和比赛、数学以算数九章为主等。

各科每个月都要考核,免费读书,但如果考试不合格,就需要追缴学费。

几百名学生和先生席地而坐。

“《尧典》开头说:日若稽古帝尧,日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考查古代历史,帝尧名叫放勋。”

“他治理天下严谨节用,谋虑通达,文雅温和,诚信尽职,推贤礼让,光辉普照四方,达于天上地下。”

一名北平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的先生,在场地的中心,众人的视线下,畅畅而谈。

“他能够明明德,使族人亲密团结;”

“族人亲密和睦后,明辨百官的优劣;”

“百官德行提升、各尽其责后,协调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友善和睦起来了。”

那名先生话锋一转。

“北平这些年的社会道德风气,本人可以肯定的说,比以往社会风气大为提高。”

“许多地区夜不闭户,拾金不昧,更有人们团结一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正合圣人言的盛世之风,也合当朝倡导之民间互助之风。”

“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一名教谕站了起来,指着学校先生大声说道。

“小王爷何尝杀害无辜?”

“高勉,叶希贤算不算无辜?”

“不算。”

“高勉死于敌人之手,叶希贤苛待军士,都不算无辜。”

“那大宁之事呢,此番军队闯入大名府呢,那些流血死亡的人,算不算无辜?”

“谋全局谋万世,这些人并不是有意牺牲。”

北平学校的先生,当然也熟读圣人之道,不会钻进别人话语里的陷阱,率先指了出来。

大家所学都是同样的招数,只能乱打。

“如何不是无辜之人?难道他们不是妇孺的儿子,妇人的夫君,儿子的父亲?”

在古人儒家的社会逻辑中。

没有牺牲个人利益成全天下之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