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469)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既然想要大明天下,自然就要有包容更多人的心胸,留在都司已然避免了杨文直接沾手军权,又何必过分杞人忧天呢。

就算杨文最后真的背叛,对朱高炽也带不去多大的麻烦。

“塞北的乌格齐哈什哈,听塞南的人说,此人要带部落西迁,根据收到的情报,基本可以确认无误。”

“至少十年内,塞北塞南不会有问题,为修建铁道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当塞北,塞南两条铁道建成,整个北方再也不会成为大明的忧患。”

房宽仔细的讲述北面的形势。

房宽的报告,朱高炽是认可的。

当工业化发展起来后,草原不少地区一望无际的地势,反而是最无法抵抗铁道的,倒是南边的丛林才是大麻烦。

所以朱高炽并没有把塞北放在眼里,比起南边的安南,塞北并不是什么麻烦。

“基于此,新军将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驻守山西,除了起到稳定山西的作用,也有防备陕西,陕西的宋将军威望甚高,手中兵力不弱。”

“另外一方面,则是用来保卫北平的,等待朝廷大军来攻,不过目前看来,我们可能不用打仗了。”

房宽呵呵笑道。

会议结束。

“圣人有易储之心啊。”杨文感叹。

听到这个消息,杨文并不是太怀疑,内心更倾向与是真的。

不光是南方震动,北方更震动。

北平吸收各地速度之快,这个消息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合着我们打生打死,结果人家爷孙闹着玩呢。”

周兴懊恼。

心中说不出的郁闷。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年我就该加入北平,也混个从龙之功不是。”

“那你的确亏大了。”

杨文是个乐呵性子,拍了拍周兴的肩膀,雪上加霜的一句话,让周兴心里滴血。

感觉自己时运不济,怎么就错过了呢。

第四百二十九章 唯独大明可以走的道

江西。

江西布政司,面积一十五万余平方公里,在册人口高达九百万,实际人口未知。

山多,丘陵多,平原少。

如果不是先民代代发展出来的先进农业技术,恐怕早就爆发了灾乱。

江西行省的面积比同时期的英国少了十万平方公里,而江西行省的人口却比同时期英国多了两倍有余。

英国只有贵族阶级的家庭教师,以及教廷内部的教学。

除了以上两方面,江西还设有府学,州学,县学,民间还有乡绅势力为主办的社学。

江西有位年近三十岁的“老神童”。

因为多次告诫朱元璋,对朱元璋的一些政策不满,如今回到家乡在江西讲学。

早年。

江西省府洪都街,一大户逼债,抢夺了一民户独女为自家奴仆,当时还年轻的老神童得知,写了一篇《大诰》送去大户家。

大户看到后,连夜送还民女,并且免除这家民户的债务当做赔偿道歉。

老神童的才能和名声都不错,朱元璋其实非常喜欢,可是此人屡屡与朱元璋唱反调,甚至为死去的李善长写奏折辩解。

因为有理有据,最喜欢向人说教的朱元璋,竟然连反驳的地方都找不到,最后无奈罢免了老神童。

眼不见心不烦。

老神童屁股一拍,回去老家讲学为生,倡导社会风气,日子倒是过得逍遥。

“我早说刘三吾是没有大局观的人,没有才能而当高位,只能带来大灾祸,于国于民于己都是伤害,如今果不其然也。”

南北榜之事,虽然已经过去,几个月后又开了一科,中试的都是北方士子,引起了许多南方士子的不满。

南方士子认为不公平。

凭什么大家读一样的书,却要分两种考试,对他们何其不公。

社会舆论中,老神童无奈的摇了摇头。

“唉,虽然圣人解决了此事,可到底也只是弥补伤害,而伤害却已经造成,刘三吾啊刘三吾,你真是罪该万死。”

“解缙。”

“解缙。”

门外,一好友高兴的跑进院内,亲自抱着厚厚的一沓报纸。

“北平的报纸,我托人帮你带回来了。”

“是吗。”

解缙大喜,手里的毛笔都没有来得及放下,一口气跑出了屋子,看到好友怀里的报纸,露出痛快的大笑。

“好啊,好啊。”

解缙摸着报纸,一脸的疑惑,“都说北平模式好,更有人说北平模式大奸大恶,到底好不好,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呀。”

“听说杨士奇去了北平,有人收到过杨士奇的书信,信中说杨士奇留在了北平,加入了王府做事,许多人笑话杨士奇,说他依附权势,想要混个从龙之功。”

“管他人如何。”解缙对杨士奇不算熟,从好友怀中接过报纸,一心要回房。

好友忍不住笑了笑,倒也没有见怪,知道好友的性子如此,更有过目不忘之能。

解缙至此闭门不出。

别人读书是看字,为了记住需要读好些遍,用不少心神,而解缙有过目不忘之能,所以读书更喜欢解字。

“生产力?”

“这个说法颇有些意思。”

桌上。

家人送来的食物已经凉了,解缙看也未看一眼,沉醉于报纸之中。

“精神文明建设,不就是教化么,让百姓们懂礼,知世间道理,不过给人感觉,前者颇有众人参与,而后者倒是自上而下的意味。”

解缙看报纸看得很慢。

但和别人不一样。

“咦。”

“这说法有点古怪。”解缙专门抽出这篇报纸。

“哗啦啦。”

桌旁的食盘被解缙推下了桌面,落在了地面上摔成了碎片。

“怎么了?”

解缙的兄弟听到动静,连忙进来屋中,看到屋内的样子,叹了口气,老弟从小如此,已经习以为常。

只是看着老弟的身影,兄长颇为担忧。

这哪里是读书啊。

谁家读书跟上战场拼命似的。

解缙已经忘形。

外界什么都影响不到他,他的兄长清理完地面,又悄悄走出去,关上了房门。

“原来还有这种道吗。”

中国自古是农业社会,以农为重,历代朝廷视为国之根基。

在耕地面积还能发展的时候,的确让中华文明不断的发展,人口不断的增加。

江淮,湖广,八闽之地。

再加上小冰河时期,这条道已经走到了头了。

所以才有了明朝的近两亿人口。

而到了清朝,因为番薯等高产农作物,加上小冰河时期的结束,又有了近四亿人口。

也是后世早期。

制定的把人口集中到土地上,希望能带来更多的土地回报。

而在后世中国工业革命成功之前,靠着优秀的组织力,发动了全民大生产运动,各地兴修水利沟渠,又让这个数字得到了突破。

最后一次进入工业社会前的耕地扩张,的确属于农业社会中,人定胜天。

“把七千万人口需要的粮食,用可以满足这个目标的人来加入农业生产,其余人口投入到其余方面”

“北平吸收计划之外的人口,就是用工业化发展的手段。”

“竟然是用结果来倒推生产力。”

解缙自言自语,不知不觉惊呆了。

市场化的工业社会,初期吸纳不了这么多人口,于是建立分配资源模式。

通过行政手段创造市场,这就把一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各个部件联合运转的大机器。

这就是倒推。

为了达成预定的目标,来倒推社会上的分工,然后分配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

解缙看穿了报纸上文字后面的深意,惊为天人。

这是人能想出来的。

解缙呆呆的看着手里的报纸,犹如看到不可思议存在的凡人,满脸的震撼。

这的确是人想出来的,正是中国模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