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49)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那是百姓们怕死,才不愿意当兵而已。”朱棣脸上露出了不满。

朱棣的说法,倒是让朱高炽恍然大悟,朱棣说的的确有点道理,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打仗会死人的,比起能获得的奖赏,风险与利益无法吸引到百姓们的欲望。

根子还是出于人性上面。

按照朱棣的说法,是否大明越是国泰民安,民间越是富裕的时候,越是没有人愿意当兵呢。

如此就很矛盾了。

大明如果穷困不已,反而会让一无所有的百姓愿意当兵,而大明富裕了,倒是催生百姓们不愿意当兵。

根子还是出在生产力上面,农业社会是无法长久支撑起对军队供养的。

大明富裕了,那么想要鼓励百姓当兵,就需要拿出更丰厚的军饷,才能吸引人心。

朱高炽结合朱棣的说法,对大明的军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以及日后的相处之道。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钱是必须的。

他又想到明末的将领喜欢养家丁,把军费分配到家丁上面,是否也有这个原因呢。

否则本就不多的军饷,继续平分到所有士兵身上,导致每个人都拿的不多。

那么这点微薄的军饷,比起打仗会有受伤牺牲的风险,哪个士兵愿意卖命呢。

反而因为集中了军饷,让家丁获得的利益巨大,所以家丁们才愿意卖命打仗,造就了明末将领手里的家丁才是精锐的现象。

从经济之道上来看,的确是符合这个道理,而工业发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如何拉拢军队,一直是朱高炽在思考的问题,但是当下并没有放在第一位。

拉拢军队,带领军队打仗,是朱棣该干的事情,那是他的长处,自己的长处是发展工业。

朱棣是自己的老子,自己是他的嫡长子。

父子之间的利益关系稳如泰山,分工合作,互补长短才是最有利益的。

不过想到了二弟朱高煦,朱高炽觉得至少自己要熟悉军队,让人们知道他的存在。

“一千人太多了。”朱高炽为难的说道,然后提出解决方法:“可以从中挑选最困难的人,先招聘二十人。”

朱棣听到只二十人的数字,立刻失去了兴趣。

见到父亲的神色,朱高炽连忙解释:“工厂和工程队规模还不大,不过这才多久,日后规模会越来越大,就可以招聘更多的伤残士兵,一定能解决父亲的遗憾。”

是啊,老大搞的工厂才多久,朱棣又高兴了起来。

“老大啊。”有了期望的朱棣,兴致也来了,“你一定要懂得一个道理。”

朱高炽老老实实垂手恭听。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在朱棣面前以理力争,朱棣不会生气。

但是两父子不是寻常人家,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这是分寸。

“只要真心为下面的人着想,他们才会同样真心的效忠你,是人心所向的道理。”朱棣多年的征伐,对人性的揣摩,已然有自己的一套方式。

朱棣的大道理,朱高炽全盘接受。

论眼光朱高炽不认为自己会输与朱棣,但是在为人处世上头,自己不一定是朱棣的对手。

未来朱棣以几百兵造反,能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竟然获得已被朝廷控制的老部队的举旗效忠,这既是朱棣对人心的拉拢。

怎么拉拢的?不是几句空话,而是多年的真心付出,以及真金白银的实物。

那么。

朱棣知道了大伯太子身体不好,虽然朱棣不知道太子一定会死,但是他除了会有伤感,还会有其他的心思吗。

朱高炽忍不住打量朱棣,正好撞到了朱棣同样在打量他的目光,吓了他一跳。

朱棣摸了摸下巴。

“老大啊。”朱棣试探的问道:“北平府各地的卫所多,如何查出谁家最困难呢,这件事可不容易。”

朱高炽立马上钩。

“此事非同小可,必定要公道,不然引起士兵们心里的不服气,好事反而变成坏事,为了不受下面人的隐瞒,儿子愿意亲自去查。”

“好。”

朱棣平静的点点头。

老大的野心不小啊,又是工程队,又是要亲自去走访卫所,得知大伯重病,也没多问几句。

姜还是老的辣,朱高炽在朱棣面前一览无余。

不过谁让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呢,朱棣倒也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阻止老大。

第五十七章 又是贵人

每年春耕与秋收后,各地的卫所进入大规模的操练状态,为了保证操练的效果,设置了不少的监督机构。

此时大明勋贵武将力量还存在,并没有设立兵备道,有文官来监督,而是有勋贵参与。

北平府最大的勋贵是燕王,自然是他带队官员将领们,巡视各地的卫所。

此项工作极其的重要和繁琐,葛诚已经开始和外面的官员接触,协商布置准备事项。

朱棣知道葛城很忙,不过还是招他来,告知要延缓几日。

“这是为何?”葛诚纳闷道。

朱棣笑道:“老大要先去卫所摸查一番,看看有多少因为残疾而陷入贫困的军户。”

葛诚不知道他们父子又出什么幺蛾子,追问了个详细,得知原委后,才恍然大悟。

王爷为了培养大公子,连重要的巡视工作都能延缓几日,可见大公子如今在王爷心里的分量。

“希望大公子能明白王爷的苦心啊。”葛诚一句话说到朱棣的心坎里。

“可怜天下父母心,咱倒不在意老大能多孝敬咱,只希望他能真正明白军户的苦,懂得军户想要的是什么。”

听到朱棣的话,葛诚却不以为然。

大公子要真是不懂孝心,恐怕王爷又是另外一番态度,听别人的话只能信一半。

葛诚一眼看穿燕王的意图,满脸的笑容,“王爷没有为大公子安排人手,又没有特意的交代,看来王爷想看看大公子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

对儿子的态度,朱棣没有什么好隐瞒长史的,直言相告:“咱在塞外的时候,收到王妃的家信,说老大突然开窍,咱当时还没明白王妃信中说的什么意思。”

“咱当时想啊,老大能开什么窍呢,他往常虽然不够机灵,但也不傻,一直做得也不错,等咱回到北平才知道,王妃说的什么意思。”

朱棣脸上终于有了为儿子自豪的父亲的神色。

诚如长史所言,在这种微妙的时机,上策是什么都不做,以不变应万变。

当他看到儿子的努力,而且做的事逐渐出成果,朱棣虽然是藩王,却也是父亲。

儿子的投入和认真,让朱棣不愿意采纳长史的建议,轻易出面阻止儿子。

小心谨慎是需要的,但是为了鼓励儿子,朱棣却愿意冒些还能接受的风险。

“老大独自去各地卫所闯,虽然不会有人出面拦着他,定人会有人来问王府,你出面打发掉。”

葛诚连忙答应,燕王说不出手,实际上还是出手了。

……

朱高炽不知道父亲为自己做的事情,不过朱棣能支持他,他已然内心感激。

“大公子啊,我们对卫所两眼一抹黑,难道真的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跑?”张全为难的说道。

“当然了,难道还想偷懒不成。”朱高炽知道这件差事很辛苦,不过再辛苦他也得去做啊。

跑遍整个北平府的卫所,其实很繁琐也很枯燥,但也会让各地的卫所认识他朱高炽。

张全的身份不同,看不到玄机,朱高炽却很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

见大公子都不怕辛苦,张全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但还是说道:“可咱们连卫所所在的位置都不清楚,难道一个个去问。”

“咱们这不是去找向导么。”

朱高炽不耐烦的说道,长随不停的提出问题,却不会解决问题,所以他只能是长随,是自己身边伺候的人。

身边伺候自己的人,不需要太聪明,否则也不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