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509)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一颗没有装火药的手榴弹,朱高炽拿在手里,里面有按照回字形装入的拉火绳。

垫片,铜丝簧,铅管,导火索等。

无法言明的方式,朱高炽来了兴趣,拉开后,往远处的空地上丢去,当然了,没有发生爆炸。

“主要靠……摩擦点燃火药。”管事笑着介绍道。

“今年下半年,各项成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断的突破,离不开各厂区工人们的努力。”

朱高炽笑道。

“我代表工人们说句话,这都是应该的,为了工厂,不就是为了自己。”管事说了句漂亮话。

朱高炽没有出声,对这名管事的印象变差了。

小王爷的不高兴,人们感觉到了,那名管事脸色也紧张了起来,不敢在乱说话。

在厂区,朱高炽见了工人们。

“吃的怎么样?”

“工作辛不辛苦?”

胆大的工人笑道:“工作当然辛苦,咱是钳工,高炉旁永远是大汗淋漓的。”

正当管事们忐忑的时候,那工人又笑道:“不过咱是工人,干的就是这份活,一家老小都指着我呢。”

“能养活一家老小,把孩子送去学校读书,我其实不觉得辛苦,越干越有劲。”

朱高炽竖起了大拇指。

少年是社会的希望。

但成年人永远是社会的顶梁柱。

朱高炽并不认为工人在讨好自己,因为原来的他,不也是这样的么。

再辛苦的时候,只要家人活得好,能为家庭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他就不觉得辛苦了。

第四百六十章 被冒犯的北平

“密云厂区的工人们,推陈出新,追求突破,在半年来进行了无数的尝试,摸索出了高达十三种的可以直接运用的新材料。”

“工作中认真负责,次品率是中华重工厂区最低的厂区,可谓是精益求精。”

“不惧压力,敢于承担,让密云厂区的钢铁产量逐月大幅度提升,为北方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钢铁供应。”

“赞美密云分区的工人精神,工人精神永远是最伟大的力量!”

各报刊登了朱高炽的讲话。

其中还有对军工厂区的认可等等。

此时。

北平各地的蹴鞠赛如火如荼的展开,总决赛将会在北平综合大场进行。

整个社会面貌与大明有天壤之别。

社会报。

“金州的人口出生率,全年有望达到十之有四。”

“金州人口将近二十万,今年十个月以来,出生幼儿高达六万六千六百余口,此乃自古闻所未闻的大祥瑞。”

公车上,穿着工字装的工人,手里拿着一份社会报。

普通人很少看技术报,反倒是社会报,生活报,杂报的销量,远远高于技术报。

“出生这么多人口,岂不是要不了几年,金州的小孩比大人要多许多倍。”

工人旁边是他的同事,两人结伴去工厂,一同乘坐公车,看着一份报纸。

“短短六年,金州人口将近二十万,本来许多就是青壮,加上金州林场分婆娘。”

两名工人的交谈,引起了车厢上别人的兴质,车厢里纷纷谈起了金州的传闻。

“听说那里的大夫们开膛破肚?”

“还有说那里有好多太监。”

“叮铃铃。”

铁道马车的车夫,敲响了铃铛声,提醒车厢里面的乘客们,已经到达了一处站台。

两名工人主动留下报纸,和一批人一同下了车,工人留下的报纸,被其余人好奇的拿起来。

早上乘坐公车的人,识字率很高,这些人都有兴趣观看不要钱的报纸。

“辽东的女性太少了。”

“林场对于女性的吸收已经迫在眉睫。”

社会报专门刊登了金州的事情,自然不是小事。

长史府。

内阁们大事小事都要商议,对于北平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忧虑同样需要考虑。

“辽东迁移人口多,男性占比高,特别是金州,林场又有分配妻子的宣传。”

“可以预见,明后年会有好几万口符合林场当年宣布条件的男丁,这些都是需要发妻子的。”

“应该加强十八商行对妇女的运输。”

二十余名留在北平的阁员。

众人还有些新奇的坐在方形的大厅中。

大厅的地面铺设了红色花纹地毯,虽然是白天,但因为大厅的深度,室内的视线比较昏暗。

数十盏煤油灯被点亮,让大厅显得明亮起来。

阁员们各自坐在宽椅上,宽椅之间有摆放的案几,案几上有茶盘。

新成立的内阁,目前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但是官员们很积极。

对很多细琐的事物也会认真的商议。

朱高炽是乐见其成的。

在阁员们对新的制度挥发热情的时候,北平城中,有两名穿着大明服饰,但是神色怎么看怎么别扭的汉子。

他们看起来对北平的景象已经习以为然,不像初来北平的人那么大惊小怪。

两人乘坐的公车路线,直抵王府站台。

他们是来告状的。

“小王爷要为草民等做主啊。”

“我们在朝鲜的物资,被郑道传这个奸人夺走了。”

卢顺义和高金权,跪在地上痛哭,他们的身旁是站着的金忠,也是金忠带他们来见的朱高炽。

“郑道传?”

“郑道传是大奸大恶之人,他最敌视上朝,曾经还鼓动过大王要攻打上朝。”

“我们从北平带回去的商品,被他下令禁止进入朝鲜。”

“本来和林场约定的‘红娘’计划,每年为林场输送一千名朝鲜女子,也被他抓了好些人。”

朱高炽不可思议。

在北平新军发威以后,连朱元璋都不敢轻举妄动,几年下来,很久没被外部势力冒犯了。

“他不知道我新军的厉害吗?还是从来就这么勇?”

“坐井观天之辈而已,靠着大王的信任,在朝鲜作威作福习惯了,不懂小王爷天威。”

卢顺义回复道。

“林场方面怎么说?”朱高炽看向金忠。

金忠整理了一番思路,有条有理的说道:“林场方面来的人,认为林场对于朝鲜扣下想要奔赴金州的朝鲜妇女,违背朝鲜妇女的意愿,是不符合礼仪之邦的行为。”

“朝鲜此举颇为粗鲁,限制百姓的自由,违背了大明的礼仪宗旨,认为应该支持朝鲜百姓的自由。”

听到金忠说的话,两名朝鲜商人大喜。

朱高炽却不愿意这么快做决定。

很简单。

没有人手。

金州才多少人口,辽东目前都无法消化,更不提无边无际的,大部分地区是无人区奴儿干都司。

北方的人口无法支持扩张。

“有熟悉朝鲜的人吗?”朱高炽问道。

金忠沉吟了起来。

朝鲜使团虽然进场经过北平,但北平的官吏对朝鲜比并不足够了解,只有大致的认知。

真要是比较起来,京城的高官才会对朝鲜更为熟悉,包括大明与朝鲜的往来方针。

“去找。”朱高炽吩咐。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朝鲜虽然不看重朱高炽眼里,但也不能一头雾水的扎进去,更不可能轻易信任两名朝鲜商人。

这个人还真不好找。

葛诚不熟悉,金忠更不熟悉,最后从南方来的士子里面找,这些人同样不熟悉。

有些人倒是知道一二,最后找到了解缙。

解缙记忆好,江西解元,中书庶吉士,在朱元璋身边讲解过经籍,在朝廷中枢呆了不短的时间。

对国家层面的了解,比中下级官员们知道的更多,哪怕是布政使可能都不如解缙的眼界。

这也是解缙未来在永乐朝担任首辅的原因之一,此人是一部国家活字典。

同时也是负责整编永乐大典的主官,证明了此人储备知识水平的宽度。

解缙自从来到北平后,就在北平留下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