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523)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但朱高炽很很重此人。

陈诚是明初有名的外交家。

郑和七下西洋众人皆知,但陈诚出使安南,五出阳关。

翻雪山、过丛林、走戈壁、艰苦跋涉数万里,为大明稳固西域,重开丝绸之路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尤其是推行对西域诸国一视而无间的外交策略,从此万方归德化、不劳征发定三边。

不但被后世学者称为不弱于郑和之功,也获得了许多国外学者的称赞,例如前苏联历史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夫誉陈诚为十五世纪最杰出的的外交使者。

但是现在的陈诚,虽然出使过西域,在建立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功劳,的确还只是七品的小官。

朱高炽希望像陈诚这样的人才越多越好。

因此在西域行省的建设中,对外之事交付给了此人,靠着此人锻炼一批具备外交才能的人才出来。

“亦力把里可以成为种植棉花的地区,今年越来越多的商人去亦力把里采购棉花就是证明。”

“动用武力是最后的手段,比较起亦力把里兴起的棉花贸易,属下认为动武是下策。”

“汉人人口在亦力把里不足,只有靠当地人才能满足种植棉花的人口。”

“而且战争只能留下仇恨,需要几十年才能弥合伤口,对商贸更加的不利。”

“那就杀光不服的人。”

陈亨不以为然。

朱高炽却沉吟了起来。

杀光不服的人,的确也是一种手段。

清朝不就是把不服的人杀光了么,不光是内地,包括亦力把里,同样几百年的大统治。

但是朱高炽想的更长远些。

相比较亦力把里,朱高炽更想把精力消耗在新大陆,而不是浪费在亦力把里。

所以陈诚的建议,也不失为上策。

靠着兴起的棉花贸易,恢复西域贸易圈,既能稳定地方,又能带来利益。

如果动武的话,就算清理了下来。

而北方的人口本就不足,至于南方的人口,朱高炽可没有计划用来移民到贫瘠之地。

不然反对自己的声音,可不只是大户了。

南方的富余人口,以后会被他强硬的输送去富裕的平原上,人人成为大地主。

让他们爱恨交错。

当初有多恨自己,以后就有多爱自己。

第四百七十一章 猜凶手的盘子

洪武三十年十一月。

北平的街道不但没有因为寒冷而人口渐少,反而人口越来越多了起来。

沙迷查干见过一次朱高炽,但是后面有很长的时间,一直没机会再见到朱高炽。

但是沙迷查干很快被北平城吸引了。

靠着陈诚的关照,他在北平并没有被限制行动,可以随意的去各处,前几日竹球决赛的结束,至今还让他意犹未尽。

人们在北平大剧院门前,排着长长的长队。

沙迷查干的使团被留在嘉峪关,虽然长史府已经让来往各地的驿夫,带去了放行的消息,但使团还没有抵达北平。

所以沙迷查干就像一个普通的商人。

人们并不知道他的身份。

沙迷查干排着队。

排队的人们中,有打探沙迷查干的,也有视而不见的。

在北平。

来寻找机会的还有朝鲜人、日本人还有更远地方来的人。

洪武二年从后世土耳其迁居到南京的父子,最开始加入钦天监工作,受朱元璋重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本希望能帮助中国的历法发展,但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大,于中国历法并没有高明之处。

父子三人很快失去了重视,如今听到北平的名声,也赶到了北平找机会。

北平大剧院,虽然创办了才六年,但现在的建筑已经是第三次扩建后的。

这次的新戏,大意是讲官员判案闹出的笑话。

沙迷查干看得比较吃力。

在北平短短的时日,他的汉语水平直线提高,已经能说出许多的谚语。

等他从北平大剧院出来,已经是傍晚。

北平街道商铺门口的各色灯笼已经亮起,还有路边的煤油路灯,比起白天,晚上的人还要多。

“这些人看上去都是外来人啊。”沙迷查干找了间酒楼,在大厅中纳闷的问道。

店小二听到后差点笑出声。

连忙收敛住,热情的说道:“客官有所不知,北平年底最热闹了,因为各家行的年会报告都会在北平召开。”

“什么家行?”沙迷查干不懂。

对于这位能熟练说汉语的外来人,店小二还是很佩服的,他解释道:“就是铁家行,医家行等”。

“还有最大的大明科技与技术会,还有商业大会,好多的组织呢。”店小二笑道。

沙迷查干好奇的问道:“大明科技与技术会在哪里举办?”

“哟。”店小二歉意的说道:“这会可不对外开放,只有收到邀请函的人才能参加。”

“是这样么。”沙迷查干有些失望。

虽然过去了好几百年,但是当初大唐的盛况还是口口相传,加上大量的壁画。

沙迷查干不禁比较起大明和大唐。

比起大唐,大明虽然同样在开放,可也不如大唐的大气,竟然还有不允许外人参加。

沙迷查干很不高兴。

他想请几名工匠去亦力把里,但是一直找不到门路,对于前番见到新军的火器,沙迷查干眼热的紧。

汉人的工匠可不容易接触。

元朝和明代对于工匠虽然都是匠籍,但是有本质的区别。

前者是被官府控制人身自由的,包括婚假诸事;后者每年需要向官府服役一段时间,其余时间则可以自行生产,本质上就是以工代税。

沙迷查干想着挖墙角的时候。

世子府。

军工企业的几名掌柜,以及商行的几名大东家,他们和陈亨一起,劝说朱高炽动兵。

今年的整编新军,为军工厂带来了巨大的消息。

而军工厂需要的许多原料,不少来自于内地,由商行们承担,包括燧石。

随着六十营新军整编的完成,军工厂的订单虽然还远远没有满足,但是根据计划生产,明年五月份就结束了。

“凶手就是帖木儿。”陈亨顺着朱高炽的心意,“为了惩罚帖木儿,则必须控制亦力把里。”

凶手是谁重要吗?

当然不重要。

几名商人连连点头。

“帖木儿虽然向圣人称臣纳贡,只不过是为了自保而已,并不是真心服从大明。”

“如今在亦力把里修建铁道,所以帖木儿非常敌视,因此派了人伪装偷袭我们的工人。”

几名商人信誓旦旦。

朱高炽满脸的无语。

他不过是留了个后手,没想到商人们倒是死抓不放。

比较起中华重工的体量,眼前的商行们都是小虾小鱼。

就像后世的某巴巴,那名头是响彻全国的。

可真要是算起来,需要二十个巴巴才抵得上一个三代人奋斗的集团。

更何况如今的中华重工。

但是事情不能这么看待,这些商行虽然体量小,但是放在外面那也是响当当的,主要是与谁来做比较。

因此朱高炽面对这些商行都给予了重视,并不因为比不上中华重工就忽视他们的诉求。

一个这样的行业兴盛,就能带动地方的经济。

两个这样的行业兴盛,已经能影响全国的经济。

十个这样的行业兴盛,代表的就是大明的文明富强。

同样更是粮票大量发行的底蕴。

“亦力把里的事情,陈诚先生的建议挺不错,需要慎重考虑,动兵还是不动兵,不能轻易的做出决定。”

朱高炽没有同意。

正如陈诚所言,先以政治手段,最后才用武力手段。

陈亨等人露出失望。

朱高炽安抚道:“无论对不对亦力把里动兵,明年开春我就会南下应天府。”

听到小王爷主动透漏的消息,几名商人忍不住加重了呼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