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525)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各家吃饭。

以前天气暖和的时候,各家端着自家的饭碗,会聚到大槐树下一起吃饭。

现在天气寒冷了,人们就回到了家中。

不久。

一些汉子们来到了一户人家中。

还有跟来的孩子们,被主人赶了出去外面去外。

片井长手中拿着一份报纸,上面的日期还是半个月前的,和市面上的报纸不同,他手里拿的是军报。

八名汉子围坐在一起。

中间的茶几上,有妇人端上来的茶盘,每个人自己倒了一杯热茶,还有盘干果。

“亦力把里发生了一件袭击事件,在一处修建铁道的工地上,遭受了未知势力的袭击。”

“虽然附近的新军及时赶来,但仍然造成了三十余名工人的伤亡,对工地的工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片井长是以前卫所里的旗官。

旗官不一定是片井长,片井长也不一定是旗官。

他念着手里的军报。

“什么人敢冒犯我们?”

第一次听到这则消息,人们露出诧异的眼神。

“过去了这么久,新的军报应该已经刊登出凶手是谁吧。”

“老王,你要经常去卫司衙门啊,不能每次都看半个月前的军报。”有人不满的说道。

片井长掏出新的军报。

“有些奇怪,新一期的军报,下来的很快呀。”片井长没有解释。

卫司衙门的军报,本来就比较慢。

“上面有说凶手是谁吗?”

“没有。”

“上面说为了工业发展的建设,都司衙门对于在亦力把里的军事报复行动,还未有决定。”

“这像什么话,都被人家打上门了,还能当缩头乌龟不成。”

众人非常的不满。

片井长略过这段文章,开始念起别的文章。

“北平武官军事学堂,经过一年的摸索,在明年会增加军户子弟培训学校。”

“军户子弟培训学校,以短期培训为主,每年三个月为一期,报名条件为军户子弟。”

“呵呵。”

“看来上面对于我们的孩子上学少不满啊。”

“上学是好事。”

“少了一个劳动力算什么好事,长大了去新军,学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什么用。”

随着学校的兴起,并不是每家都愿意把孩子送去学校。

而已经成为农场模式的军户们,他们的子弟,有许多同样不愿意去上学。

哪怕在后世,不少的孩子也是不愿意上学的。

只是因为法律规定的强迫上学,让孩子们只能去上学。

许多军户认为。

能认知一些字,可以算点账,已经足够了。

学校的那些什么户外课,乐理课,更高深的数理课等等,不少大人们觉得并没有用。

读书哪里需要读九年,最多读个两三年就够了。

“这军户子弟培训学校,我看就是上面没有办法的办法,像你们这些不强迫孩子去学校的人太多了。”

片井长不满道。

每次读军报的聚会,在众人的闲聊中,很快就渡过去了。

各人回各家。

片井长的婆娘收拾着桌面。

片井长睡不着。

他点燃煤油灯,把纸张铺开在桌面,准备向都司衙门写信,军报上关于亦力把里的事情,他内心无法平静。

“打。”

“一定要打。”

“没有人可以欺负我们。”

片井长直白的写到。

“如果都司衙门不愿意动用新军,我们军户可以自己带着干粮去亦力把里。”

这间橘黄灯光的房间里。

片井长越写越激动。

弱小者被欺负了,最后往往忍气吞声。

普通人被欺负了,会尽力应对。

强者被欺负了,定然要报复回去。

而霸者被欺负了,自然十倍还之。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工业化社会的北平,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在大明普遍开了花,而不是极少数人才能具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句话看起来很普通。

但是结合当时的国情,才可以看出伟人的精神高度,是内心多么强大的人。

许多人。

在被人冒犯的时候。

不但不会想着如何成功的报复,却是想着自己哪里做错了,能找出无数的理由。

因为自己做错了,所以被人冒犯。

本质上就是怯弱。

害怕选择抗争会让自己付出的代价。

没有人想到。

商人们的无心之举,却闹出了巨大的动静。

各地的卫司衙门,乃至北平的都司衙门,收到了不可计数的军户们的书信。

北平,大宁,开平,辽东四地,就有高达数十万的军户。

北平都司衙门,受到了至少上千封的书信。

对于都市衙门在亦力把里事件的应对上,多数的军户们认为都司衙门处理的太过软弱。

“真没想到。”

都司衙门的陈亨惊叹不已。

在他看来,大片井制度,加上片井宣读军报的提倡,这些并没有被“原子化”的军户们,反而在思想上得到了松动。

他们不但对军事上保留了热情,还能发挥出更大的主动性,这都是以往陈亨没有见到过的事情。

陈亨带着这些下面的书信找到了朱高炽。

朱高炽选择了中和。

陈亨劝道:“小王爷,民心难违啊。”

“你们都司的军报敢说没有小动作?”

陈亨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只不过抓紧了派发的速度而已,别的什么都没有做。”

朱高炽无奈的摇了摇头。

本来以为自己是鹰派。

突然间才发现自己竟然成为了鸽派,朱高炽有些不知如何形容现在的心情。

或者。

自己有些小瞧了军工联合体。

第四百七十三章 打不过就加入

“先民自古有浑天说和盖天说等。”

“我本人更倾向浑天说,大地是圆的,并且更支持地有四游,地日行一度,风轮扶之;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上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其中矣。”

“因为根据上海县水手们的说法,他们在海平面上,最先看到的是风帆,然后才是船身。”

“所以大地应该是圆的,正如浑天说,但是我认为我们脚下的圆球,应该是围绕太阳的。”

“宋代贤者提出的,地与星辰倶有四游升降。”

“四游者:自立春,地与星辰西游;春分,西游之极,地虽西极,升降正中,从此渐渐而东,至春末复正;自立夏之后北游,夏至,北游之极,地则升降极下,至夏末复正;立秋之后东游,秋分,东游之极,地则升降正中,至秋末复正;立冬之后南游,冬至,南游之极,地则升降极上,至冬末复正。”

“此是地及星辰四游之义也。”

“凡上种种,而推测月亮围绕圆球转,而圆球围绕太阳转,我取名为太阳说。”

“只有太阳说,才能把浑天说,四游说,以及四游升降说连贯的解释起来。”

……

技术报。

刊登了京城的文章。

京城最开始分为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

回回司天监最初的官员,就是洪武二年,从土耳其移居来的父子三人。

后来回回司天监取消,只保留了司天监。

有天文、漏刻、大统历、回回历四科,是专门观察天文,并推算历法的部门。

但这些都不足为奇。

神奇的是京城最有名的却是马蓬瀛,原籍河北昌黎,洪武二十五年迁居京城。

自幼聪慧,随父读书,逐渐成为精通历数、天文的奇女。

是洪武朝吴伯宗死后,公认的天文大家。

朱元璋都听到过此女的才能,召此女多次入朝堂历任尚宫司宫,推动天文的发展,包括未来的朱棣也重用过此女。

“这个妇人胆子真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