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529)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那么我们需要更多的土地,北方的土地越往北越贫瘠,往西也是如此,降雨量是大大降低的。”

“那就只能往南,最好的就是帖木儿现在所占的地区,那里有广阔的平原,麻木的人群,都是我们可以轻而易举打败的问题。”

朱高炽指着舆图。

陈诚一脸的呆容。

“铁道从嘉峪关到哈密,从哈密到亦力把里,当两地的铁道修通后,还会继续修下去。”

“沿着帖木儿南下的足迹,他是怎么去的,我们就沿着他的路线修建铁道,一直修到尽头。”

工业海。

朱高炽的工业海就是沿着铁道的修建,一路的平推下去。

谁挡在前面,就灭光了谁。

工业霸路。

只要如此的扩张下去,朱高炽的大基建工程就能获得维持,带动出无限的市场。

内需的发展是一条道路,但是纯靠内需,是支撑不了北平六年的时间就如此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明内部肯定不会进入这种模式的,那么只能对外。

“直白的说,就是抢掠,和传统的不同,抢掠的主要是资源,而不是纯粹的金银珠宝这些东西。”

陈诚呆呆的看着舆图。

他的内心一片空白,完全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突然间。

从身旁的小王爷身上,陈诚感受到了一股寒意,内心竟然感到了恐惧。

这条道路以往走不了。

因为生产力不足。

但是陈诚突然间发现,小王爷说的是有可能的,唯一的顾虑就是铁道。

只有依托铁道,才能让其余方面跟上如此扩张的脚步。

“难怪小王爷如此看重在亦力把里修建的铁道。”得知朱高炽的计划,陈诚才有了明悟。

棉花贸易的利润,比起修建铁道的建造价格无法相提并论。

但是社会资源分配模式不是这么简单的对比的。

在修建铁道的过程中,就是大大生产土地资源的结果,同样是生产力的大提升,增加了社会生产总量,让人们平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

而扩张的过程,可以形容为支点。

虽然盈利方面不足以开支,但还离不开这个支点,有了这个支点,才能良性的维持资源分配模式的发展。

“修建这条铁道需要很久的时间,所以我需要在南方进行改革,把多余的农业人口从土地上‘驱逐’出来。”

朱高炽用了驱逐这个词。

“只有获得了充足的人力,才能‘逼迫’他们去我们要让他们去的地方。”

“虽然对他们的结果是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人无法理解,甚至发生对抗。”

“这会需要很多人。”

陈诚苦涩的说道。

不是移民一二十万,甚至不是百万,更有可能几百万,上千万,这只有在北宋灭亡时,才发生过的史无前例的大迁移。

“这同样也是创造了新市场不是么。”朱高炽笑道。

看着小王爷的笑容,陈诚有些笑不出来。

他实在不知道如何形容小王爷的计划,更无法看出好还是坏。

朱高炽需要陈诚去西域行省。

只有向陈诚这种懂得因势利导的人才,才能让自己的计划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了几日。

陈诚带着沙迷查干和脱脱二人离开了北平。

两人在车厢上,对远离的北平城依依不舍,而陈诚默默的打量二人。

未来当地的前途何去何从。

两人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是消亡还是彻底加入大明,成为大明向帖木儿扩张的力量。

两名年轻人还不知道他们身上的担子有多么重大。

第四百七十六章 北平空中的神迹

应天府。

京城。

从金州来的大夫,正在向朱元璋和朱棣讲解。

其中一名大夫揉着朱元璋的颈部。

朱元璋舒服的差点叫出声。

“因为圣人常年的伏案工作,所以这里的骨头发生了变形,常年压迫血管,才常常头痛眼花恶心。”

“那有的治疗吗?”朱棣关心的问道。

大夫摇了摇头。

“但是可以缓解,每日按时歇息,保证精力的恢复,以及减少低头的动作。”

大夫们讲着各项日常注意事项。

他们在金州见过了太多的骨头,对人体的熟络超过了所有人,轻易的摸到朱元璋的脊椎。

最后他们开了些药方。

“这副药起活血的作用,另外一副药化瘀血。”

……

朱元璋听到自己的病疼能减轻,脸上笑的合不拢嘴。

他当然希望能长命百岁。

可他也不像那些有名的求长生的皇帝,并没有做出太多惊人的求长生事迹。

甚至后世有人笑称,朱元璋天天加班工作,哪里顾得上去求长生,反而因为没有功夫去吃丹药,倒是活的更长久。

他更高兴自己不用再受疾病的痛苦。

“金州的大夫比御医强。”

朱元璋称赞道。

朱棣不敢受。

夸赞的越好,承担的责任越大,事关父皇的龙体,朱棣可不敢马虎,推诿道:“不懂规矩罢了,所以言语上惊人些。”

朱元璋不认可。

认真的说道:“咱最近好吃好睡,的确病痛减轻了不少,印证金州大夫们的说法,咱是比较信服的。”

朱棣见此也不再推诿。

“父皇龙体康安,儿臣也高兴。”

“你不怕咱身体好了?”朱元璋故意问道。

朱棣诚心道:“儿臣只盼父皇好。”

长子死了,二子死了,三子也死了,老四看上去不像短命之人,加上老四的长子。

老四长子马上又要有孩子了。

种种的消息,都让朱元璋认可了朱棣。

“开春后,等炽儿进京,咱下旨封你为太子,国家你也一并监之吧,只是希望你善待朱允炆。”

朱元璋叹了口气。

人最怕松懈。

松懈了年余的朱元璋,已经无法再像以往那么一心公文,反倒是最近的生活,让朱元璋感到惬意。

自己已经七十了,是该好好休息了。

朱棣的表现,朱高炽的表现,让朱元璋越来越放心。

朱元璋并不是舍不得放权的人。

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就放权了。

许多事情其实出于朱标之手,但是朱标的手腕很高,人们最后认为是朱元璋干的。

在放权这方面,朱元璋不但很大方,而且还愿意承担罪名,留给了朱标偌大的好名声。

什么九龙夺嫡。

无非是老皇帝不愿意放权,又担心自己衰老,害怕皇权旁落,因此挑逗自己儿子们内斗的政治手腕,也让国家陷入了内耗。

如果放在明朝,那是文人们笔下十恶不赦的大昏君行为。

清朝不过是没文人敢骂,写都不敢写而已。

“父皇放心,儿臣不会亏待侄儿的。”朱棣保证道。

朱元璋不置可否。

他能管他活着的时候,还能管自己死后的事情不成,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朱棣见状,拿起朱高炽的书信笑道。

“炽儿奏请,希望在西域行省设立西域大都督。”

朱元璋看了过去。

忍不住的摇头,“这么锋利的宝刀,总要亮相的,下面的人也不会甘愿。”

新军如此强大。

哪个新军将领不愿意去打仗,不希望趁着这么好的时机去建功立业。

是啊。

朱棣当了太子。

下面的将领们很开心,可是他们的功劳怎么算呢。

宝刀要吸血。

不吸自己的血,就要吸外面的血。

“北平的报纸上可以看出,北平求战之心甚切,不是谁可以挡住的。”

“父皇如何看?”朱棣请示。

“让他们满足,能保持下面人的战心是好事。”

朱元璋同意了,“多少将领获得了些成就,不是满足于温柔乡中,就是野心高涨,而能一直维持本心的不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