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542)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哪怕是西方也是如此。

哥伦布靠着西方的航海技术,坚定的认为美洲就是印度,一直认为自己抵达的是印度。

各项技术是不断发展,随着后世科学的高度,才达到后世的水准,并不是一问世就有后世的高度。

经纬度也是如此,是不断发展的,从各种错误的认知,逐渐找到正确的方向。

金州船政。

和内地父教子,师教徒的模式不同,金州船政开办了航海技术培训学堂。

“航海术不是凭空诞生的,而是结合中华文明的高度,所延伸出来单独的方向。”

“最初是八方风和十二方分的气象概念,因此有先民把气象上的发现运用到了大海中。”

一名技术人员站在讲台上。

下面是乌压压的船政工作人员,许多从事跑船的班头。

“终于解决了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需要靠海风触动帆船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为了等待风期,常常一等就是五六个月,错过了风期就要等明年。”

“宋朝的先民们,有了‘风来八面,唯头不可行’,也就是除了当头的方向而外,船可以向其他七个方向前进。”

“这是我们中华独有的航海术,全世界仅此一例,在前元被流传出去。”

此技术,西方一直在十六世纪以后才学会。

“船舶上风帆的利用,从早期的单桅单帆来说,由于帆不大,所以船的速度也不快。”

“后来,人们逐渐把船上的桅杆发展成为三帆、四帆、五帆、六帆……最多时达到了十二帆。”

“风帆增多可以充分利用风力,甚至于可以迎风而上。”

“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船只的复杂性,加重了水手们的劳动。而且如果突然遇上风暴来临,又不能及时把帆降下来,就有折帆倾船的危险。”

“于是,以后的船舶又逐渐减少桅和帆,加高桅杆和使用更大的风帆,也就需要更大的船,我们金州的海船,主要就是这个发展方向。”

台下的工作人员们纷纷记着笔迹。

金州船政的培训模式,很快受到了朱高炽的表彰。

第四百八十六章 野心的下属

朱高炽等着朱棣的回信。

北平的几万禁军,朱高炽绝对是要调走的。

朱元璋真是个人才。

不知不觉间,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新军的确强大,可如今混在了一起,朱高炽都不敢轻易放心了,毕竟对方是朱元璋。

文书房送来的公文,朱高炽看到了金州船政的报告,比起其余的公文,朱高炽非常的高兴。

“金州船政的培训模式,各行各业都要学习。”

朱高炽批复。

让全体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学习金州的船政模式。

一人推动全科技术。

朱高炽可没这个信心。

三百六十行,多少的行业,无数的技术,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所能做的也有限。

因此朱高炽看重的是模式。

只有打造良好的社会模式,推动全社会的力量一起推动技术的发展,才是真正的道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在材料上对于十五世纪的大明,并不算什么难题。

康熙时。

为何比利时的传教士南怀仁要诬陷戴梓?

因为戴梓轻易的仿造出了连发枪。

连发枪技术的瓶颈,导致威力不足,实用性并不大,但是连发枪的原理和部件的精巧,无疑是当时的顶尖技术。

所以南怀仁要诬陷戴梓。

加上清朝畏惧火器的发展,担忧火器的发展超过了弓箭,才有了戴梓悲苦的一生。

所以朱高炽从来没有担忧过技术的问题,他一直在做的是推动模式。

然后,朱高炽看到了太原农具三厂的报告。

朱高炽看得很详细。

……

万联农机制造厂。

七名东家满脸的忧虑,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忐忑。

“我这就回北平一趟,去打听下动静。”

“应该去一趟。”

“当初步子就迈得太大,我就说容易引发问题,你们都不听。”

有人抱怨道。

“扩大工厂生产规模,追赶太原农具三厂,是当初都同意了的,如今埋怨有意思吗?”

“再说了,太原农具三厂技术革新上动作慢,还在使用原来的生产线,产量和成本都不如我们,凭什么我们就不能超过他们。”

“小王爷在年关的大会上,亲自说过的话,难道不作数。”有名东家愤慨的说道。

“好了。”

有人出面劝阻,“现在不是闹矛盾的时候,先弄清楚上面的意见,我们也好早有个准备。”

那人不再愤怒,冷静下来。

不久,此人就乘坐铁道火车赶回了北平。

太原农具三厂因为生产下滑的问题,引发了工人的不满,事情闹开了。

当消息传回了北平,许多的商行也在关注。

这件事并不是小事,关乎民间商行与中华重工的定位问题。

民间商行能不能与中华重工竞争。

如果万联农机制造厂受到了惩罚,那以后的商行就不敢再和中华重工竞争了。

也就是不敢抢中华重工的生意。

“中华重工是大明重器,不容私人沾手,如果放任民间商行挤压中华重工的市场,与国家不利。”

大掌柜周世丰卧病在床,其余的几名大管事临时召开了会议。

原蒸汽机工厂外柜掌柜,密云分区第一任大掌柜,现中华重工总部副掌柜高珍严肃的说道。

“根据调研司的报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兴起了许多模仿中华重工工行的商行。”

“这些商行船小好调头,新技术日异月新,他们直接使用新技术,没有中华重工改革生产链的成本,不只是太原农具三厂,许多下属工厂的市场份额遭到了挤占。”

如果周世丰辞去了中华重工大掌柜的职位,高珍无疑是最有资历竞争此职位的掌柜。

因此他说的话有很大的分量。

“高掌柜的意思是要打压民间的商行?可是根据小王爷的要求,今年反而制定出支持民间商行蓬勃发展的目标,会不会与小王爷的心意背道而驰?”

有人担忧的说道。

“所以需要去告诉小王爷,中华重工体系上百万工人,容不得意外发生啊。”

高珍忧虑的说道。

“像太原农具三厂几百号工人失业,我们可以轻易的吸收,但是百家呢?千家呢?”

高珍有些夸大其词。

中华重工没有百万工人。

他是把铁道工程部,工程部这些算了进去,而这些大部门早已经从中华重工脱离了出来。

简而言之,这些大部门已经不再归属于中华重工总部。也是有人笑说,中华重工总部的权利越来越小了的原因。

“为了百万工人的生活和工作,必须推动大中华重工的发展。”高珍的说法,获得了众人的同意。

谁也不愿意中华重工颓废下去。

中华重工总部的意见,很快交到了朱高炽的手中,朱高炽并没有发表看法。

他在等。

终于。

调查部的调查报告递交了回来。

“万联农机制造厂,是模仿合记模式,成立时间不到三年的一家商行,主要投资于农机行业。”

“目前的市场份额,主要抢占太原农具三厂,在农机市场日益越增的环境下,太原农具三厂的销售额不但没有新增,连原本的市场份额也逐渐下滑。”

“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太原农具三厂的利润比往年下降了二十六个点。”

“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以三年下降的增速,最迟后年,太原农具三厂就会进入营收持平的经营情况。”

朱高炽放下手里的报告,笑着看向高珍。

“报告上说的还是比较客气,我看啊,下面的意思就是太原农具三厂活不过三年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