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57)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说明老大不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不该做什么。

才十四岁就能如此懂事,朱棣对老大的期盼越来越高,自然也就高看一等。

老二虽然只小老大两岁,但还是小孩心性,谈不了大事,不能跟老大相提并论。

“人人都应该读书,皇爷爷幼年家贫没读过书,但自从起义兵扛暴政后,每日都会读书,不但埋头苦读,到了金陵后,第一件事就是拜先生求学问。”

朱高炽没有把读书当做厌烦的事情,但是他已经读了许多更先进的书。

不是大明不好,而是未来时代的发展,早已不是大明所能及的。在当今的时代,朱高炽可以自负的说道,谁的眼界能高过自己?

“你知道读书的重要就好。”朱棣感受到长子身上的莫名自信,为此而满意。

只在百姓中有好名声是不够的,还需要获得读书人的认可,如此才能吸引人才投奔。

朱棣对人才最为重视,不光是军中的人才,也礼遇读书人,北平府各地的官府,虽然有不满燕王擅权的,却没人会不满意燕王私德。

想到白日的决定,朱棣落寞的叹了口气。

“咱本来打算等你摸排清楚了军户中的伤残贫困户,咱再去巡视各卫,督查操练之事,父子齐上阵,咱立威,你立德,双管齐下一举拢获军心。”

“可惜计划不如变化,一举成空啊。”朱棣郁闷的摸了摸下巴。

朱高炽倒是没想到朱棣能想的这么长远,竟然时刻都谋划拉拢人心。

不过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觉得这才是朱棣的性子。

能以藩王造反成功,历史上寥寥无几,朱棣的成功,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

光靠运气是成不了事的。

运气能保一时,但保不了长久,只有运气没有才德,迟早会败光,更不会有未来的永乐大帝。

能让无数的人,愿意在燕王最弱小的时候,跟着他造反,非一时之功也。

而白天父王见了秦王府长史,晚上就改变了主意,那自然是因为此人的原因。

“难道是秦王府长史?”朱高炽若有所思。

朱棣点了点头。

“京城有很多对咱不利的言论,咱决定放手兵权应对,等过了这段时间再想办法拿回来。”

朱棣的话,让朱高炽想到了葛诚以前对他的提醒。

那时候自己还未出来做事,在王府说话分量不足,葛诚告诫自己,父王大胜反而树大招风,因此王府要低调行事。

没想到会越来越严重。

太子病重听起来只是一件大事,不能引起人的感触,但是到底有多大呢?恐怕只有相关的人才会感知到。

只病重就能逼的不相干,远在千里之外的朱棣主动放弃了兵权,这才哪到哪,那太子死了岂不是更夸张。

朱高炽为此感到了忧心。

自己可是知道靖难之役,这场明初最大的内战。

朱棣以几百亲卫夺权起家,最后以两万击败五十万大军,连连获得数场大决战。

如此卓越战功,不可谓不是震铄古今中外,换身皮在西方,早就让西方学者津津乐业。

但是与西方国情不同,国人厌烦内战。

包括朱高炽,他也不希望无数人死在这场令人惋惜的战争之中。

皇位要是能直接传给朱棣就好了,朱高炽内心惋惜。

太子的儿子朱允炆,他大概是没什么本事的,就算有那也不确定,只能说存疑。

可朱棣不同,是历史已经证明的明君。

可惜没两个月太子就会病死,而只数月的功夫,朱元璋快刀斩乱麻任命了皇太子,定下皇位继承人。

让各地有兵权,蠢蠢欲动的藩王们,还有慌乱的朝局安宁下来,国家重归平静。

也代表了皇权的尘埃落定,再也改不了的事实。

既然改变不了靖难,那就最大程度的解决靖难,让伤亡变得更小,乃至微乎其微。

工业革命加强朱棣的实力,为他提供更多的金钱养精兵,影响北平周边各省府……

朱高炽还在努力的构思,有没有更好的战略计划,能第一时间打败金陵。

现在朱棣告诉他,朱棣要主动放弃兵权,这特么等于仗还没开始打,先竖起了白旗。

朱高炽有些气愤,虽然知道朱棣肯定是受困于时局,但还是有些无法接受。

“父王放手了军权,就不会有人说父王的坏话了吗。”朱高炽出声反对。

“该说的还是会说。”朱棣笑道。

老大果然在意兵权,试探了几次都是如此,不过这回自己是真的要放手兵权。

“那为何还要放手?反正总能找出理由说父王坏话。”朱高炽看到朱棣的笑容,莫名其妙,有什么好笑的。

“此时放手,等你大伯身子好转些,京城的危机小些,咱再想办法拿回来。”朱棣自付道。

原来如此。

朱高炽明白了。

兵权不一定要放手,不过朱棣不像自己知道历史,所以眼下只把兵权当做一个抓手。

第六十七章 宫闱寒意

“父王理应三思。”

朱高炽低下头,双手垂下,态度十分的毕恭毕敬,犹如孝子一般的情景。

朱棣稳稳的坐在太师椅上,与朱高炽隔着一张案几。

长子又长个子了。

突然发现的事情,令朱棣有些失神,短短的一段时间,老大第二次当面顶撞了自己。

是觉得自己长大了,所以想要证明自己,选择反抗父亲的权威吗。朱棣因为自己的想法而哑然失笑,暂时压下了这个念头。

最近老大的表现,不是浮躁的性子。

“你有何想法。”

朱棣心平气和的语气,令朱高炽心里松了口气。

“退让并不是好办法,而且事情又没有到那一步,不至于选择委曲求全。”朱高炽恭敬的语气,强调道:“父王也说就算咱们退让,但说父亲坏话的人,还会想出各种理由。”

“无论咱去不去检阅卫所,你这几日先去摸查吧,不能影响到那些生活穷苦的军户。”朱棣不置可否,从脸上看不出他的想法。

朱高炽无法追问,只能选择暂时退下,等他日找个机会,再来说服父亲。

书房。

随着长子的离开,立马变得安静下来。

烛台上的灯罩,因为烛火而发出光芒,映衬出灯罩上雕刻的精致的五马骏驰图案。

“自己和二哥三哥,从何时开始,逐渐走到今日不能容的地步呢。”朱棣一向沉稳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落寞。

“连大哥也开始猜忌咱。”

朱棣不会偏信谁,不会因为二哥的长史几句言语就乱了分寸,更不会对此人的话深信不疑。

但是他有他的门道,姚广孝在应天府,为自己传回来各种小道消息。

许多事朱棣不下了决心,但是二哥的长史的态度,令他突然清醒,还是不要自欺欺人的好。

谁让他们生在皇家呢。

最是无情帝王家,几兄弟小时候的感情再深,终究抵不过权利的争斗啊。

猜忌一旦种下,以他们的身份,又如何能消弭呢,永远也消除不了的。

正如三哥恨自己压了他一头,二哥肯定是有期盼的。

如果大哥死了,二哥应该会高兴,不会伤心,因为他最有希望成为太子。

除了他,又还有谁有资格呢。

只可惜他去年犯了事,成为了污点,不知道父皇会不会从而放弃了二哥。

时也命也。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发生在这个时刻,想必二哥最近烦闷的茶饭不思吧。

朱棣突然笑出了声。

换做是谁,遇到二哥这种境遇,都会气的吐血。

那自己呢?

朱棣渐渐收住了笑容,好一会儿,缓缓的摇了摇头。

就算二哥不成还有三哥。

自己是没有机会的,所以他向来没有觊觎过大哥的位置,二哥可能从小就有些不服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