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581)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这种人本来就容易没有婆娘,老光棍老光棍,一辈子没有后。

如今不但娶上了媳妇,还有了两个孩子,更重要的是媳妇如此的年轻,还能继续生下去。

“那是倭国的女子。”

“倭国的未来,何去何从啊。”

倭国使者带着浓浓的失望和担忧,落寞的离开了金州。

此时。

金州的医学馆。

几名大夫研究着食物,长期进行跟踪,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

“大蒜。”

“大蒜辛温,化肉消谷,解毒散痈,多用伤目。”

“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此物有大利,建议每日吃一两片,肠胃不好者少用。”

……

“生姜。”

“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风寒症,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

“煮汤汁内服,对于风寒有奇效。”

……

根据技术报上提倡的研究法,长期观察法等方式,金州的医学走在了最前面。

从收集的上万张方子里,每一门药物都进行实验和追踪,梳理出来了许多特效药。

例如风寒。

风寒与风寒后的咳嗽,是小儿夭折的元凶之一,而生姜汁热服,对小儿风寒与咳嗽有奇效。

古人很早就有了发现,但是太多的方子,以及消息的落后性,并没有让生姜汁治疗风寒推广到全国,毕竟大夫们没有经历过统一的培训。

金州的医学就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并且制定统一的标准。

《医学宝典》问世后,成为了统一的治病方案。

那么。

《医学宝典》中的治疗方案,自然需要最有效的方子,需要金州的医学馆一张一张的去研究和尝试。

从治疗痢疾,到治疗外伤。

从缝合到麻药。

从接骨到割除。

很多有用的治疗方案从古方中找了出来。

例如大蒜。

大蒜有优良的杀菌消炎作用,人们逐渐发现了大蒜的神奇功效,有了驱邪的民谣。

可以说是古代最好的抗生素。

又例如生姜。

后世的感冒是小事情,可在古代是要人命的,更不提小儿的生活习惯,极容易伤风感冒,而生姜汁无异于是最好的感冒特效药。

《伤寒杂病论》中曾经多次出现桂枝汤,在患有风寒的时候,病人的身体会出汗,并且会有冷的感觉,同时鼻塞干呕,可以服用桂枝汤进行治疗。

而该种汤汁的主要成分是,芍药、桂枝、大枣和生姜,得风寒病的时候能够发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而在古时候的一些文献当中记载也有麻黄汤,当出现头疼脑热,身体腰痛骨节痛等等,可以选择用麻黄汤进行治疗,如果说出现腰酸背痛,但没有出汗的感觉时,更应服用此药,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虽说这两种药物都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但是却不能够随便使用,因为两者使用的方法是有一定的区分的。

对于伤风时出汗和没出汗的用法是不一样的,除了这一个以外还要注意季节使用。

新一版的《医学宝典》出版。

在旧版上多了十几个科目,以及替换了部分,症状所用方案中更有效的法子。

整个流程并不高深。

收集药方,检查效果,长期追踪,对比同类方子,选择最优异的治疗方案。

技术报的内容,让朱高炽有了信心。

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郁新,兵部尚书金忠,内阁解缙等,来到文华殿,讨论北平的试点改革。

“北平的学校,医馆,讼行需要统一考核,通过后获得了名帖,才能有资格教书和治人。”

“还有北平行省各衙门的差吏,以后由省府统一考核招收分配,不允许衙门自行招募。”

朱高炽与众人讨论细节。

在他的规划中,县以下的衙门,没有权利进人,只有州府衙门才有资格进行考核。

“与科举一样,地方上进行初考,通过后到省府进行府考,考过了府考,由省府统一安排工作,和中华重工用人制度一样,施行八级三等制度。”

中华重工施行八级三等用人制度已经好几年了,有了成熟的方案可以借鉴,并不是陌生的事物。

中华重工的大掌柜高珍也在,向官员们介绍详细的情况。

等高珍说完,官员们才开始讨论。

有人充满了担忧。

“吏员名正言顺了,再也不是编外人员,恐怕地方衙门的支出会增加不少。”

“我认为理当如此。”解缙说道:“朝廷不给他们工钱,他们自己想办法上下其手,不是朝廷出钱,就是百姓出钱,总归都是百姓出钱。”

“还有科举考出来的吏员更好,即避免了滥竽充数,又能提高吏员的素质,有了更好的管理,相信效率上也会截然不同。”

最后没有人在拒绝。

说穿了就是朝廷有钱了,能供养的起官吏阶层,自然阻力就变小了,没有什么高深的说法。

包括医学馆也是如此。

同样的看病,人们以后只会去越来越大的医馆,倒逼那些民间的诊馆大夫主动去进修,成为医馆的坐诊大夫。

看病的人没有变,治病的人也没有变,变的是治疗水平的提升,活下来的病患越来越多。

其余行业是一样的道理。

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

经济水平提高了,各类的需求就变大了,人们出得起钱,各个行业就能逐渐规模化,规模化促进了更好效率的诞生。

因此叫做经济水平决定上层建筑。

中华文明也是如此。

生产力比其余文明发达,因此经济远高于周边,促进了各行各业的繁荣。

就像中国古代社会达到的高度,医药的分离,医馆大夫看病,药铺负责卖药。

如今随着工业化的扩张,有了更先进的生产力,许多社会方面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

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道理。

而如今。

药行的商人们发现了亦力把里和哈密的地理好处,日照时间长,在那边适合种植的草药多,主要是成长的更快,药效也更好。

随着铁道的通车,越来越多的商人发现了新的市场,去往哈密发展草药种植业。

棉花与中草药行业,成为了哈密与亦力把里的热门行业,获得了粮票银行的支持。

金州最有名的几位大夫来到了京城。

每个月定期为朱元璋检查身体情况,制定出保养方案。

朱元璋躺在榻上。

几名大夫忙前忙后,又是把脉,又是看舌头,还有摸骨,听心率等等。

好一番忙碌后,几名大夫告诉朱高炽。

“圣人的龙体安康。”

听到了几名大夫的肯定,朱高炽在朱元璋的嘲笑下,同意了朱棣的继续西进的要求。

朱元璋是个宝。

有他在。

朱高炽在京城可以随性所欲的改革,推行各种治理方案,而且可以任由朱棣远征。

最怕的就是朱棣跑的太远,结果朱元璋出个意外。

朱棣的才能加上新军的战斗力,朱高炽很担心朱棣一口气跑到欧洲去了。

第五百一十九章 最伟大的内核

京城。

紫荆城的奉天殿外,右边是春和宫,本来是太子的寝宫,如今安排给了朱高炽,改为皇太孙的寝宫。

春和宫的南门,就是文华殿的区域,让朱高炽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公司和家挨在一起,后世许多打工人梦寐以求的希望。

郭彩莲又怀孕了。

朱高炽早起,与郭彩莲一起用早膳。

因为朱元璋的规章制度,皇宫的伙食节俭,加上朱高炽也不是喜欢奢靡的人。

于是小两口围着小餐桌,桌子上有稀粥,蛋汤,豆腐脑,豆汁,酱菜,馒头。

一岁半的小儿子,已经开始吃辅食。

朱高炽喝完了豆腐脑。

“今日我就不去问安母妃了,你带着瞻儿一起去。”朱高炽交代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