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61)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管家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连忙低下头,好不容易平复,才抬头笑道:“王爷操劳国事,大公子倒是跟王爷一样的性子,父子皆是操心的命。”

“父皇曾经说过,百姓种田多出一分力,就多能收获一分,咱们家也是如此,容不得偷懒,自然要勤快些。”朱棣虽然抱怨儿子,其实内心很满意。

昨晚回来的晚,精疲力尽的朱高炽简单的洗漱,倒头一觉睡到天亮,第二日一早,管家亲自来告知。

“父王。”朱高炽来到朱棣的书房,看了眼空空如也的案几,知道朱棣是专门在等他。

“听说你见了唐云?可有什么收获?”朱棣关心的问道。

朱高炽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经过讲述一番,包括自己对唐云,还有在卫所里的态度。

朱棣点点头,对老大的表现很满意,就是不知道老大有没有成长,于是询问道:“对于唐云所言,你是怎么看的?”

朱棣不但是自己的父亲,也不能只当做父亲,还要把他当做老板,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自己应该提出自己的看法,既能为朱棣提供新的思路,也能表现自己的才能一番。

从摸查卫所以来,朱高炽不但对卫所更为的了解,也对百姓的家底有了初步的掌握。

他要搞新工厂了,接下来离不开朱棣的支持。

“自古以来,百姓春天开垦播种,夏天除草杀虫,秋天抢收晒谷,冬日修葺农具,终日复始。”

“很多贤者对于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希望能打造一套万世不变之根基,把兴盛保留下去。”

“可事物是不会永恒不变的,卫所制度虽好,但只适合当下,随着事物的变化,必然也要随之改革,以适应事物的发展。”

朱棣有些分心,眼前十四岁的老大畅畅而谈,让他心里有些复杂,即充满了自豪,又缅怀岁月的变化。

恐怕再也回不去老大小时候的场景了,虽然那时候自己经常打他,不也是父子之乐么。

人间少了一股乐趣啊,朱棣打起精神,教导老大说道:“你想的并没有错,遍观历史各朝都因为积弊而导致问题丛生,不但亡朝也让百姓流离失所,十不存一。”

“没有人不希望能有一套万事不变之法,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让国家永远强盛下去。”

“你皇爷爷也是如此,他制定无数的法律,督促官员们施行,是想要大明永远长存,为此他可以杀无数的人。”

朱棣意有所指的说道。

姚广孝说蒋献的回归,重获锦衣卫大权,说明圣人起了杀心。

这个杀心是针对谁呢?

姚广孝不敢确定,朱棣虽然知道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但也难免焦虑,心生畏惧。

太子重病的程度,大概是熬不过去了。

二哥三哥的野心谁能不知。

太子一系人心惶惶。

朝局变得朴素迷离,以至于国事不顺,事事陷入停摆,皆在观望和试探。

是啊。

谁能不在乎未来的皇帝是谁呢?

父皇老了,身体有了各种不好,都是瞒不住的事,因为太多的人在关心。

权力交替之际,谁也不敢疏忽大意。

朱高炽没听出朱棣话里的含义,换做谁也很难听出来,但是他知道太子要死了。

今年将是皇帝大开杀戒的一年,无论杀得对还是错,总之震慑住了所有的人。

而自己的道路不能受到影响,需要朱棣的支持,也是为了朱棣好,于是认真的说道。

“从神农尝百草,到先秦凡是吃饱而无毒的作物,先民们都会种植,随着对作物的认知与技术,逐渐淘汰一些低产量口感差的作物。”

“《舜典》的百谷,《周礼》的九谷,汉代《汜胜之书》的大小麦细分,隋唐《四时纂要》的增添,宋朝《宋会要辑稿》的水稻技术的提高。”

“可见世间并没有不变之事,哪怕种地也是如此。”接下来得话,朱高炽声音逐渐变小,他不知道朱棣会不会勃然大怒。

“卫所也是如此,今日的卫所,已然有了许多的贫困户,皇爷爷想要的军兵自给自足,不拖累百姓,又保障军队的供给,坚持了二十余年,恐怕只能再维持十余年,就已然分崩离析。”

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卫所制度在宣德年,也就是这具身体原主历史上的儿子当皇帝时期,已经名存实亡。

朱高炽结合这些时日自己亲眼看到的事物,更加确信农业三代而足之说法。

无论是何朝代,采用什么文明和思想,以农耕社会的生产力,只能维持三代人的温饱。

“你……你能看到这个地步,极好。”朱棣迟疑了一阵,对长子刮目相看,不知道该如何教导他。

卫所有了贫困户,朱棣虽然关心,却并没有重视,只认为是人之常情而已。

可今日老大的说法,让他眼睛一亮,有了别样的认知,岂不正是卫所之积弊。

“难道就真的没有万世之法了么。”朱棣喃喃道。

明初划分的军户只有一百二十万户,可随着多年的繁衍下来,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花费大力气重新清点了一番。

在前年朝廷的公文中,全国军户还只是一百二十万户,今年竟然就变成了近两百万户。

这个变化让许多人措手不及,头疼不已。

想要让这许多的军户重新富裕,那就要继续按照明初的时候一样分田亩。

可田亩就这么多,随着父皇二十余年来的治理,北方的闲地也不多了,他朱棣变不出来。

塞外倒是有草场,但更多的是荒漠。

除了极少数的地方,并不适合耕种,而且环境恶劣,风雨变化多端,夏日炎热多蚊虫,冬日苦寒多冻死。

西边更是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生存。

东边是茫茫无际的大海,南边多是森林瘴气毒虫,让人们畏惧如虎。

“儿子想要建立个新厂。”

朱高炽抛出了问题,然后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第七十二章 焦炭炼制厂

换做一般人很难说服朱棣,也不能让朱棣在这种敏感的时候,愿意承担风险支持。

朱高炽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手腕,可以瞒过朱棣。

古人在人性上摸索的早已登峰造极。

可谁让自己是他的长子呢,是他的继承人,这就是自己最大的优势。

蒸汽机厂是技术工厂,必定要以工匠为主,蒸汽机是工业之母,因为蒸汽机不只是一台机器。

在工匠们的手中,要成为各行各业的动力,需要长久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所以要有更加宽和的环境。

但是新的工厂不同了。

中华重工焦炭炼制厂,将是朱高炽第二个工厂。

遇事不决找匠户。

明朝的户籍制度,让各行各业的工匠都在官府入册,以朱高炽的身份,让官员们推荐出来几名厉害的工匠并不是难事。

犹如先前的万三,就是经过冶铁所官署推荐的。

和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不同,现在朱高炽名声在外,官员们知道大公子越来越受燕王的重视,更加不敢轻慢。

而小贵人在北平府的好名声,在百姓们心中越来越高,人们不畏惧他。

甚至因为专利法,以及八级三等工匠制度的流传,许多的工匠翘首以盼,希望能成为下一个万三。

张德辉,徐宁,周世丰,与冶铁所官员们,齐聚一间会议室开会。

苏观领着几位官吏,在文书的带领下,进入中华重工厂,在一间屋子的门上,钉着一块会议室的铁皮。

“会议室。”苏观下意识的念了一遍,和同僚们相视而笑。“大公子既然这么认真,我们也不能让他失望。”

“理应如此。”

花花轿子众人抬,大公子一向给冶铁所方便,苏观自然愿意帮助大公子。

无论大公子接下来有什么新鲜事,只要不是太过为难冶铁所,苏观不会拒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