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633)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前工部侍郎张显宗、福建布政司左参政王平为左右布政使,前河南布政司左参政刘本、右参政刘昱为左右参政,前江西按察司周观政、安南归附人裴伯耆为左右参议。

前河南按察使阮友彰、按察副使杨直为按察副使,前太平府知府刘有年为按察佥事。

同一日,复诏定交趾所辖府州县,设十五府,分辖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

安南在独立四百六十余年后,复被纳入中国版图,成为行省之一。

朱棣玩了一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当初和长子达成的计划,被朱棣全盘否定了,并没有在安南施行两制,而是直接纳入了统治。

收复安南的消息传回京城后,整个大明沸腾了。

人人都在欢庆。

乃至社会报刊登了许多的贺文。

“洪武皇帝驾临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今日我明军将士齐聚一堂,肩负统一大明之重任。”

“仰仗圣上洪恩,遵从军令,我等定当竭尽全力,扬我国威,共创不朽之功!”

……

“自洪武皇帝登基以来,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然外敌未靖,边境不安。开疆拓土,统一大明,实乃当务之急。”

“为了维护大明安全,彰显天朝上国之雄威,我明军将士远征,收复故土,光耀我华夏文明。”

“哈哈哈。”

朱元璋被如此直白的马屁哄得开怀大笑,老脸仿佛染了花。

他就喜欢听大白话,不喜欢看官员们文绉绉的奏疏,屡次告诫过官员们。

“你看看,报纸上说的多好听。”

朱元璋把报纸递给朱高炽,朱高炽无奈的接过来。

他真的没有想到,朱棣会跟他玩这一出。

“事已至此,何必伤恼,而且还是安南乡绅们主动请求的,又不是你爹自己强行推动。”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朱高炽恍然大悟。

“皇爷爷,这是你和父王早就商量好了吧?”

朱元璋连忙摇头。

“咱可不是小人,咱什么都不知道。”

朱高炽无语。

朱元璋的脸上,已经满是得意了。

“那上千名乡老的联名诉求,谁也不是傻子,瞒不过安南本地的乡绅们,这是父王安排推动的。”

朱高炽指了指朱棣的书信。

“皇爷爷看看,都是我大明的官员,而我大明生产力高,文风昌盛,请问安南的乡绅们,长期利益受损,如何会与大明保持一致?”

“那就再加个榜吗,搞个新榜,多招收一些安南的读书人当官,不就解决了。”

与时俱进的朱元璋,让朱高炽有些不适应。

大明的读书人能满意?

那大明收复了安南,对他们岂不是不但没有好处,反而需要分出去利润,并且是长期的。

大明付出了无数的物资,还要让出巨大的政治利益。

恐怕长期下来,会让大明失去开拓的主动性。

事已至此。

朱高炽沉吟起来,如何解决这个现象。

第五百五十九章 国子:我们引导大明的未来

洪武三十三年年关。

粮票银行总部已经搬迁至京城,作为独立运作的体系,但受到户部与都察院的联合监管。

“粮票的运作保持了稳定,北平行省,大宁行省,开平行省三行省,以及金州地区,粮票主要代替了铜钱。”

“陕西与山西行省,粮票已经成为了大宗贸易的使用货币,乃至其余各地,仍以粮票与金银铜货币并行。”

“根据调研司各理论小组的指导,从北平到全国,粮票的发行,必须依托金银库存,超发必须受到限制,所以几年来,粮票银行的发展势头,不如当初迅猛。”

每年的年结报告,已经是粮票银行头疼的事情。

煤炭行业,铁矿行业,铜矿行业等各色矿业,乃至石灰行业,硝石行业等等。

资源行业都在大发展,在此基础上的化工行业,冶铁业,炼焦业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唯独粮票系统的发展缓慢了下来,而大明的白银欠缺,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

可谁也不敢轻易扩张粮票,宝钞的前车之鉴,没有人敢乱来。

但是工业的发展,如今又需要粮票跟上形势,投鼠忌器,又没有可以借鉴的粮票的大掌柜们,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会议。

最终进行了扩大会议,召集了各地的精干管事,以及各项理论小组,还有社会上的贤达与学者。

粮票银行总部大楼,已经开了三日的大会。

每个人精疲力尽。

不过至少把明年的预案确定了下来。

“叮铃铃。”

京城的公车站台,一名中年人穿着合身的中制装,与工字装类似,但中制装更加的美观,又保留了工字装的活动自如。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非常的有讲究,根据《易经》周礼等内容寓以意义。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门襟五粒纽扣,正如大明的五权分立,内阁、三司、三法司、科举、都察院。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工农兵。

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昌盛之大义。

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因此中制装一推出,受到了精英阶层的欢迎,像周通这等银行的管事,基本上都穿中制装。

带着缠棕帽,脚穿皮鞋,腰间挎着黑皮公文包,干净利落,一丝不苟,犹如周通的性格。

当初还是粮票银行职员的时候,就以规矩为重,敢揭发上司贪腐的严苛个性。

哪怕已经成为了中高层的大管事,却仍然按部就班,如常的排队,没有选择和同僚们一样,长期外包车行的马车,一直选择乘坐公车。

端坐在公车上,与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

京城在皇太孙殿下的规划下,恢复了唐宋城市的规划,方方正正,一块块的方格子。

三十六坊管理制度。

历史上明朝中后期的自治制度,提前在永乐朝诞生。

京城分为六坊、十二厅和三十六坊,三十六坊是指街道社区。

每个坊都有自己的坊主和坊会,由居民自行选举产生,负责管理本坊的事务,如治安、消防、灾害救助等。

同时,坊主也要向上级官府汇报坊内情况,接受监督。

这种自治制度当皇太孙殿下试行后,很快在京城得到了广泛实施,起到了很好的社会管理作用。

城市施行坊制,乡村则因为扩大农业人口农耕面积的目标上,在原来里甲制度改革,最终发展为大片井制,类似周朝的井田制。

公车的铁轨主要修建在直道上,由直道经过各坊。

“叮铃铃。”

周通到了目的地,下了公车,来到了一处酒楼,包下了一间包间,此时有几名小孩在乞讨。

随着京城的发展,吸引了周边越来越多的人口。

无数的贫民来到京城讨生活,周通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北平城,也是涌入许多人口。

他笑着从公文包里取出毛票,每个小孩给了一分钱,一下子就没了九分钱。

京城里很繁华。

并不禁止孩子们乞讨,但是加强了街面上的巡检丁差,治安并没有下滑。

直到看到酒楼里的招待,竟然有几名女性,说着不熟练的大明话。

他的脸色沉了下来。

思考了片刻,没有选择离开,毕竟他和儿子约好了再此见面,等见过面再去举报也不迟。

几名女招待非常的恭顺,但并没有获得周通的好脸色。

她们以为这位客人并不好伺候,没有想的太远,她们努力伺候好每一名客人,获得的工钱攒了下来。

店东家满意,客人也满意,她们也满意,要不了几年,说不定能把家人也接来大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