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655)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老百姓把自己的土地放到科举有了功名的读书人名下,是他们自己主动的,因为这样能为他们带来利益,免除徭役和税赋。

读书人觉得自己这是善待百姓,自己又能得利,还能获得老家的好名声。

所以明朝一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因为官府不能为老百姓争取利益,更不愿意低下身子去为老百姓讲道理,说服老百姓们,既然如此,话语权自然被乡绅们控制住。

虽在说服老百姓的效率,不如一道政令更加的快速,可朱高炽仍然坚持前者。

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

这才是生产力发展下,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否则养那么多非农人口做什么呢。

在朱高炽的引导下,一年多的时间,大量的官吏下去地方,告诉百姓们道理。

“移民交趾的百姓,可以获得军籍,成为军户,在交趾施行大片井制度。”

“什么是大片井制度?”

“就是你们不远处,二十几里外的卫所改革的事情,他们不是家家分田一百亩么,这就是大片井制度。”

从省府府衙分配各地的吏员。

穿着新公服,骑着骡子,下乡走访各村,宣讲移民的好处。

“如今当军户的条件高,普通人想要改籍很难,当军户的好处,不用我来说了吧。”

吏员笑呵呵的说道。

三十几岁的吏员,身上充满了力气,好生生一条大汉。

“你当过兵?”

有老百姓好奇的问道。

“嗯。”

“当兵待遇好,不过训练也苦,还要读书识字才行,不然考核通不过,我就是在军中读书,退伍后参加考核,最后当了吏员,端起了朝廷的饭碗。”

地方官府人手不够,大量的巡检丁差也成为了宣讲员。

百姓们露出羡慕的眼神。

在一家几个儿子的背景下,更有北平的军户,有的一家十几个儿子,让一个儿子去当兵,许多军户是极力支持的。

同样。

军户子弟也愿意去当兵。

当兵退伍后,可以获得分配工作,哪怕回去家乡,自己的继承权也是优先地位,或者加入移民,得到更多的优待等等。

好的政策,必定对老百姓是有利的。

可好的政策,执行下去的过程中,往往让老百姓反对,因为老百姓不信任。

这就需要引导和说服工作。

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达成了约定,才能有效避免政策的变形。

否则一道政令就可以强迫老百姓,带来的其他隐患,危害更是巨大无比。

北平行省和应天府。

吏员的增加,让地方上开始了新的变化。

北平行省和应天府以外的地区,还在保持传统的地方面貌,毕竟大明目前的国力有限,只能先改变北平和应天府,以点带面。

“从北平和应天府一带,鼓动了十二万口,两万三千余户百姓,移民前往交趾。”解缙为难的说道。

北平和应天府本身是最繁华的所在。

穷人也有。

所以单身汉不少,两万三千余户,才十二万口人。

“虽然人数不多,但也是努力说服的成果,可喜可贺。”朱高炽没有生气,二十万人口比较好,一道政令就可以得到的数字,就看站在谁当下立场了。

朱高炽非常清楚。

活在当下,展望未来。

而不是展望未来,活在当下。

许多读书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动了他一丝一毫,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可是动别人的利益的时候,他却欢声笑语。

现在朱高炽就是要改变官员的做事风格,从小事做起,一件件的做起来。

虽然不可能做到结束官僚思维,可不也在为未来打下根基。

文明不是唾手可得,需要埋头实干。

户部和粮票银行一起来了。

“大明在交趾上耗费的钱粮物太多。”

“这次的战事结束,交趾的夏收,还有大军的撤回,会缓解下来的。”朱高炽回复道。

如今大明的发展,是建立在技术不够,人手来凑,社会资源分配模式的调动下,带来的大变化,本质上并没有做到机器生产机器,彻底解放传统效率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

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在交趾的收复过程中,最多的时候,凭空多出来的近百万张嘴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内地供应,加上其余的物资,这也是朱高炽同意引蛇出洞计划的根本原因。

交趾。

大明新军靠着武器装备和士气,战无不胜。

同时军纪严明,对地方百姓秋毫不犯。

历史上。

交趾叛军因为初期的胜利,内部争权夺利陷入了混乱,最后在朱棣重新从国内派出大军的面前,又重新保持了团结,一致对抗大明。

如今。

前期的失利,让交趾叛军的首领们并没有内乱。

但是在强大的新军面前,交趾叛军不敢野战,陷入了战略被动,有被各个击破的风险。

朱能按照朱棣的要求,作战保持了不急不躁的态势。

务必要通过这一次的战争,扫平交趾的所有隐患。

特别是交趾南部。

交趾南部为何皆反?

因为交趾南部华族并不占多数。

大量的非华族人口,和前朝反抗势力结合在一起,而华族占绝大多数的交趾北部地区,反倒是没有什么叛乱,这就真实的现实。

历史上大明在交趾的失败。

主要败在了前朝统治阶级的反抗势力和非华族的联合抵抗。

非华族也在这一次的战争中,当交趾重新恢复为安南,他们站到了台前,开始露出势力。

这就是对民族的出卖。

国内外都有。

人性如此。

地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民族利益绝不手软。

同样。

代替地主阶级兴起的资本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民族利益一样绝不手软。

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趾的人心

大雨倾盆。

朱能带领的军队,在泥地上寸步难行。

后方粮草的运输更加艰难。

南方各府的叛乱,犹如野火一般的茂盛,惊呆了交趾北部。

朱能无奈的停止行军,野外搭建营地。

结果这场雨断断续续下了半个月。

别说行车,走人都不行。

雨后的蚊虫成群,可以把人抬着走,明军士兵们闷热不已,可没有人敢打开帐篷,只要几息的时间,无数的蚊虫就会飞入帐内,让人们痛苦不堪,比起燥热,他们还是选择了后者。

赤着胳膊的士兵们,满身是汗的呆在帐内,用一切物品来扇风。

而伙房更加的辛苦。

既要为全军做饭,还要提供凉白开和凉茶,一连病倒了好些人,更让人着急的是补给。

叛军的补给不多,只能维持自身。

而周边百姓的余粮也不多,大军又不能劫掠。

“反正华族少。”

隔壁的老挝军民宣慰使刀线歹派来了五百名土兵,大明收复了交趾,震慑了周边的地区,作为大明宣慰使的刀线歹,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主动派使者联络朱棣,要派军为大明作战。

刀线歹是音译。

而黎贼父子的名字却不是音译。

老挝土兵的首领叫做刀图里,同样是音译。

刀图里说着不熟练的中国话,需要通译帮忙翻译,“交趾南部非华族的百姓,都是叛军的支持者,从他们那里搜刮物资,还能消除叛军得到的支持。”

朱能一口拒绝。

交趾南部虽然有大量的非华族人口,但也同样有华族人口。

大军在野外,无法清楚的判别出来。

术有专攻。

战后的治理与清算工作,由官吏们去负责。

交趾北部的稳定,与交趾南部的叛乱,让朱能更加理解了皇太孙殿下的心理,这就是现实,现实给人们上的一课,远远比口头所讲的道理要震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