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66)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他们在劳动中,以苦作乐,并是你们认为的怨天尤人,而是一股自嘲的精神。”

“这股精神,可以叫做钢铁精神。”

“这些工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时代的顶梁柱,正因为他们是顶梁柱,所以他们有责任感。”

“为了养活家人,愿意付出劳动,赚取工钱,咱要做的是,满足他们对养家糊口的需求。”

“只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是天下最坚韧的人。”

“老百姓也是如此,他们种地为生,只要种地能养活家人,同样也是最坚韧的人。”

“不过呢,工人们因为环境的造就,比起农夫,天然更具备组织性和纪律性。”

葛诚是王府的长史,藩臣第一人,姚广孝则是父王的心腹。

两人可以说是朱棣的左膀右臂。

所以朱高炽愿意点拨一二,加强两人的认知。

生产力不同的阶段,精神需求也是不同的。

在现代科技生产力之前的工业生产力时代,人们总体上还需要艰辛,生活偏于辛苦。

所以有些思想非常的犀利,可谓是问世之初,天下即随之变色。

生产力继续发展下去,乃至于进入了物质大爆炸时代,人们不再苦难,穷和苦难是两回事。

不少人常进入个误区。

认为是思想促进了生产力,例如思想诞生了工业革命,他们却不知道,是生产力促进了思想。

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在促进了近代思想的诞生。

论治理地方的才能,自己不如葛诚,论计谋的天赋,自己不如姚广孝。

乃至于军事天赋,自己也不如二弟。

但是有一样东西,自己可以碾压他们,那就是对生产力的认知和了解。

只要牢牢的掌握工业,就等于控制了时代。

在这些时代弄潮儿们的面前,朱高炽一脸自信,底气十足,气势不输于人。

当自己培养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产业工人,想要爆什么海就能爆什么海,试问天下何人能挡!

姚广孝看了眼新奇的布置,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

大公子虽年少,却应是自己的知己,他已经知道大公子劝阻王爷放弃兵权的事情。

此人和自己定然有相同的目的。

“工程队应该多从军户中招工,不少军户过得苦。”姚广孝出谋划策。

“已经有了这个想法。”朱高炽笑道,“工厂需要长工,所以军户不适合,而工程队不同,工程多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短工。”

“也不能耽误了操练,可以学东北台村的铁家行,大公子可以组织一个军家行。”

“铁家行是什么?”朱高炽一头雾水。

葛诚出面解释了一番。

自己久呆在东北台村,竟然不如葛诚了解的多。

不过所谓的铁家行,不就是行业协会么。

姚广孝野心大啊。

竟然鼓动自己搞军家行,类似于后世的军人协会。

以此人在历史上的表现,也的确野心不小,是撺掇燕王造反的坚定人士。

不过嘛。

朱高炽非常乐意。

两人一拍即合,虽然初见面,却都觉得对方符合自己的胃口,兴致勃勃的商量起军家行。

“军家行应该有管事的。”

“那是自然,工厂的规模大师也看到了,咱不可能每样事都亲自去管。”

“军家行和军户不同,军户根深蒂固,而军家行没有那么多顾忌,有这层便利,则可以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大师说的极好,甚合咱意。”

“燕王今年提拔了不少人,多数是军中新人,可也就止步于此,毕竟要顾虑军队的老势力,还有北平都司的反对。”

“军家行会不会引起猜忌?”

“猜忌什么?大公子的身份,只要燕王不反对,有些流言蜚语不必在意,越是在意越是让小人得意。”

“是啊,咱创办蒸汽机工厂的时候,葛长史还反对呢,如果不是咱一意孤行,哪里有今日之业。”

“葛长史老成持重,但也难免失去了锋芒,大公子能坚持本心,可谓难得。”

……

两人当着自己的面编排自己,葛诚听得无语至极,满脸的黑线。

这两人一见如故,仿佛忘年交一般,如果不是他亲眼看见,实在难以置信。

也听得他心里胆战心惊。

自己就不应该带姚广孝来,大公子本来就胆大,再加上个姚广孝,就这两人的态势,日后还得了。

果然。

两人已然开始谈,不光是工程队,工厂也应该创办协会。

“大师。”葛诚忍不住开口阻止姚广孝,此人要把大公子带偏了,重重的告诫道:“太子身子不好,恐怕不合时宜。”

“太子病重,贫僧日夜为太子年念经祈福,太子吉人自有天相,希望早日康复。”

“大伯一定会好的。”

“阿弥陀佛。”

“操练也不能影响工程,毕竟工程才是根本,还有铁道是何物?”

“铁道啊,此物倒是没有什么说头,不过是有利于矿场运出矿物,其他就没什么了。”

“哦。”姚广孝点点头,没见过此物,倒也没怀疑。

“焦炭炼制厂的规模,听大公子的说法,以后比工程队都要大?”

“那是必然。”朱高炽自信道。

葛诚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第七十八章 区别对待

太子一家正在悲苦伤心之中,而人们的悲伤并不互通,虽偶有共鸣却不足以影响生活。

应天府局势紧张,城外的百姓们照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何况数千里之外的北平。

“老大,姚广孝此人有些复杂,有时的言论较为过激,他的话你也不能全信。”

朱棣叫住了正要出门的朱高炽。

朱高炽满头雾水,朱棣大早上话说的莫名其妙,直到发现朱棣身后左顾右盼的葛诚。

这家伙竟然告状?

“父王,巡视卫所如何?”朱高炽反问道。

“确实有些不少的贫困户。”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军户有人吃不饱饭,必定会影响到军心,而工程队大量招募短工,即不耽误入营军户的操练,又能解决无役军户的困境,可谓一举两得。”

“可葛长史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朱高炽了然。

姚广孝等于激进派,葛诚等于保守派。

根据历史上朱棣的表现,此人多采纳保守派的意见,急的姚广孝屁股冒烟。

倒也没有谁对谁错,说的都有道理。

不过以朱棣的地位,他又不知道未来,自然采取稳妥之策,属于人之常情。

姚广孝是看的更远,还是因为急功近利,谁也不知道。

相比较葛诚,朱高炽更愿意采用姚广孝的言论,希望朱棣能抓住的权利更多些,实力更强大。

在朱棣被迫造反的初期,本钱太少,为了拉拢别的力量,以至于承诺了不少事。

虽然事后尽力补救,但仍然遗留了不少的麻烦。

“吃饭会噎死,喝水也会呛死,大师就说的很有道理,皇爷爷不会动藩王的,至少现在不会。”

“不趁着这个好时机,难道眼睁睁看到积弊而不解决,岂不是自误。”

“还是稳妥点好,不要太急躁。”

朱棣看了眼葛诚,葛诚赞成的点点头。

两人站到一起,朱高炽满口答应。

工厂到了这一步的规模,无论利益还是作用,朱棣也舍不得毁掉,他又不是傻子。

那有什么好担心的。

朱棣的话他听,事他也要做,谁让自己是他儿子呢,就算朱棣事后知道,还能杀了自己不成。

看到大公子离去的背影,葛诚眼神中充满了担忧,“恐怕大公子不会听话呀。”

“儿子大了不好管。”朱棣摊了摊手。

“听说昨天傍晚,王爷打了二公子一顿?”

“嘿,说起来孤就气啊。”朱棣说起老二,眼睛里冒出亮光,一拍大腿骂道:“那小子皮的很,胆子越来越肥,说他还不听,不打不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