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677)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哪怕是国公。

未来也只能是大家庭模式的存在,而不是红楼贾府那般的生活方式。

朱高炽的目标从来没有变化过。

工业大明。

而不是大明帝国。

什么叫工业?

开办几家工厂就叫工业了?

工业是一种社会模式。

西方文明经过工业化的发展,各项文明取得了大发展,大明难道还不如西方?朱高炽是不信的。

大明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

规定不允许有奴仆的存在,可谓是宋亡以后,文明的大恢复。

又碍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条大明律法留下了口子。

规定了部分勋贵们可以保留一定的奴仆。

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破产,大量的贫民诞生,导致许多人以拜干娘义父的名义,实际上做着大户人家的奴婢。

现在工业化都开始缺人,朱高炽怎么会允许这种群体的存在,开历史的倒车河。

前元遗留下来的陋习罢了。

犹如殉葬制度的东西。

中华文明早就取缔了殉葬制度,随着元朝的建立又复兴了起来,像这样的陋习,还有不少存续下来,都是朱高炽要解决的。

看见儿子态度坚决,朱棣没有再劝。

离开了文华殿。

武英殿里等候着葛诚。

“太子殿下。”

“你的提议我没有说,我看老大的样子,绝对不会接受的。”朱棣直接开口说道。

“的确是皇太孙殿下的性子。”

葛诚忍不住笑了起来。

愿意去新地区的勋贵不多,哪怕是授予土地也没有多少人感兴趣。

人口就是主要原因。

所以葛诚提议,可以组织百姓移民,成为勋贵们领地内的百姓,也就是佃户的存在,相信这项计划通过后,会得到勋贵们的支持。

给个上万亩的土地,手里有数百上千的百姓,还怕没有勋贵愿意吗。

“知道会如此,你还提出来。”

朱棣露出不满。

“向上位提供解决方法,是臣的责任,至于上位用不用,就不是臣所能决定的。”葛诚没有因为朱棣的不满而担忧。

果然。

听到葛诚的相告,朱棣也无话可说。

“皇太孙殿下鼓励移民百姓,是一件耗费力气和物资,又效率低下的事情,不过皇太孙殿下心中装着百姓,装着大义,实在是百姓之福也。”

葛诚双眼露出不可思议。

多少的英雄豪杰,为了尽快达成自己的目的,苦一苦百姓并不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又如圣人的移民之策。

虽然做了许多的准备事宜,可从南方移民到辽东的路途上,百姓们仍然产生了一些伤亡。

可这是国策。

既然是国策,老百姓们苦一苦嘛,终归是带来好处的大事,于国于民都有大利。

葛诚不知道历史。

未来清朝用湖广填隔壁四川而已,移民死亡的人口,竟然百倍千倍于朱元璋从南方移民到极远苦寒之地的辽东,里头的道理值得是人们反思。

虽然不知道未来,但是葛诚仍然惊叹。

便观历史,反倒是像皇太孙殿下这种,以人为本的,从来不动摇的政治理念,可谓是让人服气又敬佩,能耐得住性子。

……

第二日。

朱高炽亲自去了孙府。

孙岩年龄大,资历老,朱高炽制定的勋贵体系严苛,但也给了孙岩伯爵之位,高于男爵子爵。

京城。

朱棣赏赐的宅子,朱门大开。

孙岩的子孙们蜂拥赶来拜见朱高炽,并引导朱高炽去看望孙岩。

孙府不小。

庭院水池阁楼一应俱全。

路上奴仆婢女穿着明亮的衣裳,比普通百姓穿的都要好,每个人凝神走路,可见规矩森严。

“爹,皇太孙殿下来了。”

孙岩的长子在病榻旁,急迫的小声喊道。

朱高炽皱起眉头。

“孙老将军。”

朱高炽主动上前一步,阻止了对方,小声的叫了一声,而孙岩紧闭双目,出气多进气少,面色发胀,已经时日无多。

“我还是来迟了一步,未能与孙老将军说上话。”

“昨晚父亲还能说话,想不到今日已然不能,昨日天使来告,皇太孙今日会来探视父亲,当时父亲躺在床上,本来要下床,被天使所劝,父亲听闻后,并露出过笑容。”

孙岩的长子满脸的悲痛,眼神中藏有一丝的惋惜。

到底惋惜什么,朱高炽懒得去深究。

“孙老将军是国之重臣,与国有功,如果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可以差人告诉我,我会酌情考虑的。”

朱高炽安抚道。

和孙家人一一见了面,又去安慰了老夫人一番,才打道回宫。

京城的街面上。

朱高炽从马车车厢里观望。

北平的时候,他到处跑都可以,自从来到了京城,出宫的次数屈指可数,不光是为了自己负责,更是为了大明负责。

连朱元璋都被人阴谋要下手过,何况自己呢。

大明现在已然稳定了下来,没有前番那么局势紧张,朱高炽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的行人。

还看到了几名乞丐。

京城允许有乞丐乞讨,朱高炽亲自下的旨意,决不允许为了体面而禁止乞丐。

乞丐有人故意当,也有人的确是生活所迫。

总不能因为前者就禁止了后者。

社会的文明,最能体现的方式,在于对待弱者的态度上。

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

强者是需要存在的,而弱者是要照顾的,否则冷冰冰的社会,有什么文明可言。

“真希望能一直如此。”

刚刚说完。

朱高炽怔了怔,他突然有些明悟,后世为何要急迫的告诉百姓们,甚至到了过度的地步,希望百姓们学会自己抗奋的道理。

文明从来不是天下掉下来的。

更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会进步,也会倒退。

而古今中外,倒退的时候,往往多过于进步。

正如先民所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棣的软肋

朱高炽回到了文华殿。

文华殿的管事太监,根据朱高炽的要求,带来了春和宫与文华殿的人员名单。

春和宫与文华殿相连。

前者是朱高炽的寝宫,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地方,后者是办公的场所,不光是一座大殿,还有内阁,古今史料公文的储藏楼,以及各项用物的仓库。

东华门的一角,根据朱高炽的吩咐,设立了马厩,车房等。

文华殿除了正殿,还有两处大殿,左右廊房不少,成为了内阁,内阁吏员等官员的办公场所,至于六科官吏的办公场所,则在武英殿大门对面。

东西各设两座食堂,所有官吏、侍卫、公务人员皆在伙房用饭,早中晚宵夜,每日提供四餐,另有茶水饮品和点心提供。

“娘娘身边的大小丫鬟宫女嬷嬷,乃至照顾哥儿姐儿的丫头,以及维持两殿日常的人数,合计五十九人,其中高丽上供三十二人,倭国上供九人。”

管事太监一五一十的说道。

这个数字倒也不少。

朱高炽忍不住和宋朝对比,宋朝是使用太监最少的朝代,宋太祖在位期间,宦官数量大致在五十人左右。

明朝经历了元朝,大力使用起太监。

朱元璋和朱棣两代帝王时期,有大量的俘虏成为太监,还有朝鲜等藩国进贡,到了后期,明朝因为经济破产,大量的百姓自宫,希望能进入皇宫找份活计。

有些方面,明朝是倒退的。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成立了各局各司,不光是伺候皇族,并相当于军工集团企业,为各地军队提供火药和火器。

宋朝的灭亡不可惜,可文明的倒退实在是可惜。

“马厩、车房、伙房、各仓库、藏书阁,公文库房、皇宫物料仓,以后交给张全,让张全来找我。”朱高炽吩咐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