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691)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西方中世纪结束后的思想解放,只是比西方贵族时代先进,却没有超过东方,当然,某些方面肯定是有进步的,甚至超过同时期的大明。

不过两者各有优劣,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和借鉴。

明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宋朝的社会文明,是有差距的,宋朝在重文轻武一道上走的太激进,但是掩盖不了社会文明发达的优势。

宋朝的社会文明,倒是可以超过西方中世纪结束后的思想解放时期。

明朝要到中后期,才能媲美宋朝社会。

可也比元朝的社会模式要进步。

所以后世部分学者说明朝是中华文明的恢复期。

“实力为王。”

“皇太孙殿下的军事实力,才是真正的原因,犹如木桶,每一块都需要足够长,装下的水才能越多,否则任一块木板短缺,装的水也会洒出来。”

“这倒是。”

“宋朝的文明辉煌,正如多数的木板都很长,唯独军事的这块木板上,却出现了问题,导致发挥不出应该有的力量。”

“所以皇太孙殿下,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手抓,不可缺一的发展模式,正是基于宋朝的失败,而提出的思想。”

“而武力强,其他方面短,又如前元,虽然靠着武力征服了一切,可带来的却是文明的倒退,乃至天下的土地上战火连连,生产力的倒退,不但为老百姓带来不了安宁和富裕,反而让各地的百姓们困苦不堪。”

两人的茶会已经凉了。

寺庙的主持,见两人来历不凡,亲自来添茶。

“谢过主持。”

“两位施主从何而来?”

刘通和好友各自自我介绍了一番。

“原来是刘大家和周大家。”

主持听过刘通的名声,笑容越发的热情,并提出请二人晚上留在寺庙,尝一尝寺庙的斋饭。

大明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明也有了进步,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进行了融合。

读书人们在寺庙居住,乃至到寺庙吃斋饭等属于常态。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通,寺庙仍然如历史般,提前发展出了这些业务,提供住宿和斋饭,为人们的异地生活提供了服务。

“得罪了,不是不愿意留下,而是已经有约。”

刘通歉意的说道。

主持也没有不满,希望二人下次再来寺庙。

等老和尚走后。

刘通和好友互相笑了笑。

名利名利,哪怕是方外之人,同样是避不开的,可谓是人性的表现。

“大明的国力发展非同寻常,商人们的脚步遍布东南亚,乃至中亚也有大明商人的脚印,可见物资的繁盛,在对外的关系上,出现了许多的冲突。”

“你在报纸上发表的外部对等关系,的确让人眼睛一亮,可细思下来,却有些冷酷无情,与中华文明之道略有冲突。”

刘通的好友笑道。

刘通眼睛一亮。

他这次来是因为皇太孙殿下,想要听听他的外部对等关系,可刘通有自知之明,以皇太孙殿下的英姿,必然有了大困惑,自己不一定能解决。

所以他希望听到更多的建议,以补充自己的思想,所以刘通不但没有大怒,反而喜欢的很。

见到刘通的神情,他的好友也很高兴。

因为知道刘通的性格,不是独夫,好友才愿意指教,历来思想之道都是大事,处理不好火候,哪怕是朋友关系也能变成敌人。

“观我大明对外之道,离不开圣人。”

“从圣人下旨天下,中国大地上生活的人,皆是他的赤子,虽然仍属于家天下的思想,可也比主奴思想进步了不知多少。”

“大明律又明确规定,不允许奴仆的存在,可有规定允许制定的人群拥有奴仆,说明了圣人所处在时代,他的经历为他带去的局限性。”

“而皇太孙殿下却在改革皇宫,虽然没有取消宦官,却是因为为了照顾他们,总不能弃之不理,反倒是不近人情了。”

刘通听得聚精会神,自己的好友到底居住在京城。

近水楼台先得月。

至少在对皇太孙的事迹上,了解的比自己要更多,刘通忍不住考虑,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搬来京城,到底是政治中心,北平虽然工业化发展的早,优势却不一定能长期保持。

第六百零一章 大道之昌

“中华和别的势力是不同的。”

“中国人口大,文明昌盛,有足够的底蕴可以吸收,乃至包容对方,反观别的势力,他们的人口稀少,只这一点就无法包容,更不提他们的思想落后,武力强大后,想到的只有征服,以劫掠来致富,而不是生产致富。”

“自古以来,中华一直都是这么做的,靠着文明来吸收外界,却不是靠着武力,因此圣人的那道旨意,也就不难理解。”

京城外。

寺庙的树下,两位思想家坐而论道。

“刚才所言圣人,保留了前朝的惯性思维,本身知道奴仆的存在是反文明的,所以制定的大明律中,规定不允许有奴仆的存在。”

“圣人毕竟从小活在前元,受到他的眼界和三观,因此又开了一道口子。”

“同样的道理,放在你的身上也是如此。”

“我?”

“难道我也哪里不够文明了。”

刘通好奇的问道。

“你所谓的外部对等关系,不也是保持了强盗的思维?觉得自己强大了,就可以胡作非为,别人弱小,就活该被你欺负。”

“怎么会呢?”

刘通不满起来,“大明向外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手段文明,总有人不知道大明的厉害,用着武力反抗大明,对于这种人,大明不该施行对等关系?”

“应该如此。”

“可是到底是武力为主,还是教化为主呢?”

“你所谓的对等关系,不过是想着武力为主,征服了他们,再来慢慢教化,而圣人当初的想法,却是教化为主,只有恶性不改,仗着武力劫掠屠戮的部落,才会反击惩罚。”

刘通恢复了镇定。

压下心中的怒火,人安静了下来,才能认真的思考,成熟的人,具备这样的素质,所以刘通想通了好友想要表达的是哪方面。

“土司、宣慰司、藩国,正是宗主体系,以教化为主,吸收对方,包容对方,让对方心向中华文明,最终融为一体。”

“土司变流官,宣慰司变内地,藩国除国归附,才是教化的威力,虽然效果缓慢,需要的时间久远,可不正是我中华文明的道德礼仪之高度文明的体现。”

“万一生变呢?”

刘通担忧道。

时间久了,未来的事情谁敢保证。

“生变?”

“那就说明我们自身出了问题,自生出了问题,不想着解决问题,难道指望外部?”

“就算你所言的外部对等关系,哪怕名义上是大明好了,当有了问题,这些地区难道不会出现反叛,又或者乖乖的不闹事?”

“你因为畏惧问题,所以提出的捷径,在我看来,反倒是逃避的表现,对百姓们的不负责任。”

“教化别人,首先自己要文明。”

“你应该想的是如何保障大明的文明,而不是规避这个问题,否则问题变成大患,别说外部,内部都要四分五裂,民不聊生。”

“反之。”

“我大明只要永远不放弃解决出现的问题,保持自己的文明辉煌,那么天下人都会心向我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文明的大兴,正是天下大同,大道永昌。”

刘通大为震撼。

“我的名头大,但你的才能却比我高。”

“并不是。”

“你的才能比我有好的,而我的才能,又有些方面不如你。我们能成为知己,道路上的同志,正是同一个立场下,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大明永昌的志向。”

自古以来,文人们希望寻找一条万世根基之策,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记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