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706)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朱高炽看见了各方面的章程,并没有提出疑义。

在国家政务细致上管理,官员们要比自己更有经验,没有发生靖难之役,大批的官员留了下来,朱元璋洪武二十五年,从国子监中培养的一批成长在新时代的官员,已经涌现出不少的人才。

“诸位辛苦了。”

朱高炽赞许道。

众人连忙拱手,有人道:“一切为了国事。”

无论是帖木儿之事,又或者朱元璋的驾崩,接连的大事发生,却也让思想混乱的社会宁静了下来,人们又凝成了一股绳。

“西北的战争,不能影响到大明的周边。”

“一场战争下来,结果大明在各地的控制却失控了,这非我想要的。”

朱高炽说道。

“皇太孙殿下请看。”

内阁胡广上前一步,他早就有了准备,针对当下的局面,想出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朱高炽好奇的打开,看完了神色复杂。

这么坏的人。

跟杨士奇一样的坏,不应该留在国内啊。

杨士奇去了东南亚。

那么胡广呢。

等战事结束了,派去西北呢,又或者派去东亚?

反正国内只能留下好人。

朱高炽摸了摸下巴。

胡广不知道为什么,想要打喷嚏,虽然皇太孙殿下取消了这些礼仪限制,例如大臣失仪的罪名,可胡广也不愿意当众出丑。

到底是谁在盘算自己?

胡广听说打喷嚏的时候,必然有人在想自己,据说是宫里传开的说法。

能想自己的,多半是政治对手。

……

大明皇帝驾崩。

礼部的官员们出发各方告知各藩国,要求各藩国开始祭奠先皇,并且昭告天下,大明新的皇帝诞生,由先皇指定的继承者朱棣承袭。

今年的年号仍然是洪武,为洪武三十六年,明年开始,大明的年号为永乐,乃永乐元年。

新的年号,以及各样的章程,从大明到天下,都开始受到影响。

需要让藩国的国王和官吏们知道,以后的奏疏,是写给谁的,需要注意什么种种。

高丽国王得知后痛哭。

看得大明官员和宦官感动至极,虽然知道此人是为了巴结大明,可又如何呢,只从心的话,许多事就无法说了,主要看得是行。

无疑。

高丽王国的国王是表现最好的。

使者被高丽国王出城亲自送别离开了汉城,然后一路经过开城、板门店、金川、平山、沙里院、黄州,各地官员的迎接,最后抵达了平壤。

几度被元朝义军红巾军占领过的大城池,最后又成为了高丽北王所在的城池。

李芳远是李成桂的嫡幼子。

最年轻。

比起高丽的国王,他虽然极力宣誓自己的强大,却也立刻悲痛起来,为大明皇帝的驾崩表现的忧伤,并按照礼仪,严格的与使团接触。

“看来这位年轻的北王,打算熬死他的哥哥们。”

“能活也是本事。”

“他的军队规模,不弱于高丽国王,又能与高丽南王叫板,等两位哥哥死了,高丽还有谁是他的对手。”

国力的表现。

大明在藩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各地都有大明商人的身影,平壤城中,由商人们一起组织了欢迎使团到来的活动,因为当下的气氛,并不敢大张旗鼓,一切乐事都停了。

而大使却和李芳远闭门商议。

“大明已经决定远征帖木儿藩国,兴百万大军,荡平一切不服。”

百万这个数字。

李芳远并不太相信。

大明倒是可以做到,但他通过和商人们交谈得到的了解,大明并没有发起在全国的征召,主要还是调动北方的军队,南方的军队并没有动。

大明有五十万陆军,七成的骑兵在北方。

十万海军,有四万以上在海外,国内还有六万,西北的战事,和海军没有什么干系。

皇帝刚死,人心不稳。

京城肯定要留重兵,加上各地的驻兵,乃至保留的紧急支援兵力,二十万却也是大明,没有放弃周边的形势下,能调动的所有力量。

不过就算如此,二十万军队,想想都令人胆寒。

李芳远自己才五万军队,而四哥更有十万军队,加上汉城的军队,看起来也有一二十万之多,不过李芳远很清楚大明的实力。

大明军队的士兵,兵源素质强,待遇好,战斗力强悍。

而他们高丽国的军队,远远不如对方。

大明只抽调的军队,已经可以荡平高丽,毫无悬念。

“上国需要我们藩国出兵吗?”

李芳远问道。

“朝廷商议过,最后否定了。”大使说道。

从朝鲜调兵。

士兵战斗力低下,却要消耗和大明士兵同样多的物资,反而是浪费了国力。

兵部制定了因地制宜的方阵。

东南亚的战事,调动东南亚的藩国,东亚的战事,调动东亚的藩国,才算是最合适的,否则反而是拖后腿,得不偿失。

“但是朝廷要求高丽三王出兵,参与大明组建的联军,防备倭国的内乱。不光是高丽,大琉球王国与小琉球王国都要参加。”

李芳远恍然大悟。

难怪上国只调动了二十万军队,上国至少还能抽调出五到十万大军才对,原来是用来威逼他们的。

想出这个主意的人,真是怀得很。

可谓是一箭三雕。

调走了高丽的军队,保障了高丽的稳定,让四哥无可奈何,还节省了大明的军队,又加强了对倭国的管控,实在是高明。

“我二哥怎么说?”

他和四哥都没有称呼二哥为国王,仍然兄弟相称。

“高丽国王同意出兵一万,并且负责部分粮草,你们都需要按照国王的规矩办。”大使说道。

看来二哥是死心塌地了。

对于自己的二哥,李芳远从来没有小瞧过,只有四哥当初觉得自己算计天下,一切都控制在他的手里,却没想过,二哥收了那么多养子,其实甘心受人控制之辈。

李芳远采取韬光养晦之策,反正最急的是四哥。

“只要四哥同意出兵,我就答应出兵。”

“我们商议的是,南王出兵三万,你出兵一万。”

“好。”

李芳远痛快的答应。

他有五万兵,却只需要出兵一万,四哥有十万兵,倒是要出兵三万,看来大明的官员们,对四哥很不放心,处处都是针对。

所以大明的计划,李芳远并不抗拒,目前而言,高筑墙,暂称王方为上策。

既获得大明的支持,还能等待时机,最主要的是看。

军队出去跟着大明开开眼,学习大明的作战经验,也算是加强了自己的实力,又约束了四哥,不让四哥吞并汉城,何乐而不为呢。

第六百零九章 朱棣点将

大明洪武三十六年夏。

京城。

文华门外文华园。

中华工局工程部承接的项目,文华门的拱桥东边空地上,移栽了低矮的灌木,铺设了砖道,修剪后的草坪,成为官吏们休息的好去处。

解缙和徐宁两人惬意的坐在石凳上。

徐宁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一天,能在皇宫的花园里,这般的自由。

文华殿属于政务机构。

同样是普通百姓眼里的皇宫。

“云贵老挝的铁道工程计划,乃至一揽子的发展计划,已经不可避免的要渐少投入,虽然不至于取消,但恐怕五年内无法落成。”

“是啊,计划不如变化快。”

徐宁理解的点点头。

解缙打趣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管理的铁道工程部,早已经不是普通的部门,可是老大哥了。”

徐宁连连摆手。

“当不得。”

“兄弟部门的打趣罢了,阁老如何能当真。”

“虽是戏言,却也是实情啊。”解缙看着徐宁,眼底里有丝感慨,机会,往往比才能更重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