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732)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最搞笑的是什么,那天大家还记得吗?”

年轻人嘲讽道:“真定府城的夜摊上有个醉汉闹事,被欺负的人给他同伴拉走,劝说让那醉汉张狂,以后必会遇到狠人遭灾,岂不是个糊弄自己的笑话。”

“合着这么说的意思是他属于被欺负的命是吧,遇到了欺负,忍气吞声呗,这样也可以啊,别回头又各种辱骂,诉说社会的不公,指望众人同情他,为他来出头。”

“行了行了,大家都别说了。”

周围有人劝和。

年长者气的起伏不定。

他怕事,可不怕同事,盯着年轻人,大有要动手的迹象。

如果说这些年里。

大明因为皇帝陛下西征的战事,原先社会的思想冲突大为的缓解,随着时间的流逝,平缓一些的矛盾,很快又突出起来,北平首当其冲。

精神文明建设。

大剧院同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门之一。

年轻人越说越来劲。

“拉拢周边人的帮助是一回事,指望周边人为自己出头又是一回事,太子殿下当年说了,太祖皇帝就算把刀把子递到老百姓手中,老百姓自个不争气,也是没有用的。”

“真定府黑山地区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当地县衙的官员们有没有作为,他们有没有想办法,他们自己不做事,我们也不管,日后就成为了积弊,所有的好规定也成为了空设。”

“按照你的说法,那黑山地区的百姓们,他们自己不懂抗争,需要你来出头?”

年长者抓住年轻人话里的漏洞,冷哼两声。

“所以需要教化啊。”

“总有人想好要把各种观念和现象混为一谈,落后地区不光缺乏物资,还缺乏教化,他们是不懂,和懂了却不做是两回事。”

“是啊是啊。”

“人家运气不好,生在贫困地区,不如你,你生活在好地方,你比人家懂。”

年长者嘲讽道。

“那也不是。”

年轻人不给情面的说道:“有些生活在好地区的人,懂了道理,却只顾自己,不顾社会,美其名曰明哲保身,独善其身,不过是自私自利的自我辩解罢了,不用说的自己很高尚很理智似的,仿佛就自己看穿了社会的门道,自己才知道如何过好日子。”

“这些人又哪里知道,没有社会给予的好环境,真把自己过得好,当做了自己应得的,不知道人和社会,犹如鱼和水的关系。”

年长者恨恨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也不等年轻人说话,径直的摇头离开。

众人纷纷拉住年轻人。

“你何必跟他一般见识。”

“倒不是我非要和他一般见识,一般的老百姓不懂道理那也就算了,并不是他们的责任,犹如先贤所言不知者不怪。”

“我最痛恨的就是他这样的人,社会和人,鱼和水,只有好的水源,鱼儿才能活的健康,人和社会同样的道理,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太子殿下提出的根本。”

“要都是他这样的人,社会将会布满毒瘤,永远无法进步和维持,才是最大的危害,他这样的人越多,社会的不公就会越多,应为他们这样的人存在,就是在鼓励社会的不公,让不公越发的猖狂。”

隔壁。

赵锐听着同事的声讨,放下了自己的纸笔。

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大哥。

有两年的时间。

大哥被左邻右舍们当做了躲避的对象,教导他们的孩子躲避自己的大哥,更没有人愿意把自家的子女嫁给大哥,虽然没有人敢当面指责大哥,可背后关于大哥的言论,气的赵锐经常吃不下饭。

后来两年的休整。

大哥恢复了原来的温和,并没有责怪邻居们,最后大哥选择了远离内地,至今几年没有归家,远在交趾地区。

大哥是为了什么呢。

当兵的待遇越来越好,可再好又能好到哪里去。

几毛钱而已。

大哥有更多的出路,以他的资历和家里现在的条件,大哥早就可以离开军队,在社会上同样能获得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

可大哥仍然选择留在军队。

因为大哥说他要为大明奋斗,已经做好了贡献一生的准备,未来会扎根在边疆,边疆需要他们。

大哥的家信。

说他在交趾娶亲了,生了个大胖小子。

母亲看完信哭的厉害。

几年未见到大哥,连大哥的媳妇和孙子一面都未见过,一家人日后恐怕很难相聚。

赵锐心里矛盾。

大哥这样的人,却要去边疆吃苦,而年长者那样的人,却在北平活得安稳幸福。

那么到底是年长者的想法是对的呢,还是大哥的想法是对的呢。

……

“什么样的人才是强大的人呢。”

“宋朝《梦溪笔谈》讲述了一篇故事,故事说有个方士,学识、思想、言谈都很特别,当朝宰相听说后,想要见见他,于是派人去邀约。”

“宰相邀请一个普通人上门做客,这是何等的荣耀,一般的人,会惊喜万分,还会爽快赴约,但是方士却不以为然。”

“几次邀约之后,方士答应了去见宰相。”

“方士骑着驴,到了宰相府门口,也不愿意下来,守门人拦住方士,要他下来,走路进去。方士说:我无所求于丞相,丞相召我来,若如此,但须我去耳。”

“方士说完,骑着驴就离开了,头也不回。”

“为什么方士如此狂妄自大?”

“为什么宰相却始终以礼相待?”

“因为哪怕是一个下人,虽然卑微,但是在没有任何利益瓜葛的人面前,为什么要低声下气?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有权有势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卑微,其实是高看了别人,小看了自己。”

“无欲无求者,内心才会强大。”

“大事小事皆是如此。”

“心中装了太多的利益,见到的每个人,都用自身利益得失来衡量,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在下属面前张狂自大,就是这样人的表现。”

“古人都知道的道理,可很多人却不明白。”

“所以只要你摆正心态,哪怕是宰相在你的面前,与你也是平等的,否则就算身居高位,永远也会有低人一等的念头。”

北平社会报。

街道上,不少人手里拿着。

看报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的日常。

今日的报纸,刊登了刘通的文章,成为了报刊的噱头,吸引了很多人购买。

刘通的名声。

已经能吸引一批人。

此人不但获得过大明科学与技术会的文化奖,还是太子殿下夸赞的文人,连太子殿下都推崇此人的文章,已经是北平最有名的笔杆子。

新学和旧传统的纷争,并没有消失。

刘通当初批判看到妇女乘坐公车,就如发情了的牲畜一样的人的文章,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不少的人痛批刘通,也有不少人支持刘通。

乃至北平的改嫁风气,女性争夺自己财产的官司等等,包括当年七妹被家里克扣月钱的旧事也被翻了出来。

“太祖皇帝下诏,禁止民间奴仆和婢女,唯独指定的勋贵才能有特殊,如今太子殿下已经直接取缔,所有人都不得私下养奴婢,包括皇家也是。”

“虽然人格上平等,可心里的弊端不除,那就会永远存在不平等的现象,这又与洪武年,因为自家穷困,所以用拜干爹的名义,实际上干奴仆的活又是不同。”

“后者是生活所迫,前者是膝盖软,哪怕在完善的律法,也是让他站不起来的。”

……

“说得好。”

早食摊。

两名中制装的人拍桌子,看到了认可的地方,忍不住喊出声来。

周围的人见怪不怪。

“报纸上说什么了?”

隔壁的食客好奇的问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