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735)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朱高炽非常清楚农业和工业的关系,工业的利益,绝对要为农业让步,而不是农业为工业让步。

“大片井制度。”

“是我提出的一种模式,既增加人均田亩,提升农业人口的收入,也能最大程度的释放农业人口,加入工业发展的浪潮中。”

“最后。”

朱高炽强调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绝对不会动摇的方向。”

“大片井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共存,保证军户们身体的野性,是大明军队的根基,绝对不能被破坏,所以北平的军户必须迁移。”

人与自然共存。

不是人把动物当做宠物养在身边。

而是宽阔的土地上,大片井制度下,军户们活在充满了自然的环境下,知道人性和兽性两者的关系和区别,不会成为“圣母”。

圣母是伟大的。

可有些事被冠上圣母的名义,已经玷污了这个词。

新一代的军户成长了起来。

他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留在当地,那么原本的一百亩土地直接降低了一半,除了收入的下降,他们会开垦周边的土地。

那么自然就消失了,只剩下人的世界。

经济好了。

活在只有人的世界,必定会出现“圣母”,如此有冲击的观念,在具备了的环境下,会让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逐渐的消失。

忘战必危。

朱高炽布置了方向。

武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官员们,在内阁的组织下,进行了许多次的争论。

“五军都督府偏向于家长指定制。”

“兵部偏向于长子继承制。”

黄淮向两边确认。

会议桌双方的官员纷纷点头。

“请徐国公言。”

徐增寿也参加了这次的商讨,黄淮话音刚落,他就急着说道:“长子继承制,那么家长如何保持自己的威望?农村与咱们的环境不同。”

“老人失去了劳动力,需要靠儿子们养活,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不能保障老人们的威信,就无法保障他们老年的生活。”

“总不能靠道德吧。”

徐增寿深知人性。

“家长指定制,岂不是鼓励兄弟相残?这条法律下发,恐怕民间和谐的社会风气,立马就变得激烈起来,只怕老人们也不愿意看到。”

“唯独确认长子继承,直接避免了无谓的争斗。”

“不公平。”

“土地留给长子,财物则分给其余的儿子们,鼓励他们迁移去新的地区。”

“还要给长子一家留下必要的财物,总不能一朝陷入贫困吧。”

“财物是老人的,又不是长子一家的。”

……

不久。

军户也出了章程。

每户军户的子弟成亲后,五年内必须分家,但是土地并不能私下分,只能完整的继承,由已经结婚生子的长子继承。

继承土地的人,需要赡养老人。

如果老人控告儿子不孝,情节严重者可以收回土地归还老人,由老人重新分配。

老人可以把自己的财产,除了居住的房子,其余一切都需要估价,一家人自行商议分配,以三七为原则。

其余子弟。

从军、从商、从工等,也鼓励向各地的卫所报名,由五军都督府归纳后,进行统一的分配,以就近为原则,分配新的土地。

不从军也脱离卫所土地的,五年内失去军籍,自动转为民籍。

许多人能理解。

大户们就是如此保障家业的。

也有人无法理解。

失去军籍的字眼,刺痛了不少人的神经,引发了很多不满。

军籍在有些百姓的眼里是避之不及的,同样在有些百姓的眼里,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保障。

军籍的好处太多了。

除了各项低息贷款,还有农业生产上的免息贷款,乃至分配土地等,卫所片井生活模式的福利,如各卫所的免费报纸,每年的慰问等。

乃至于从军退伍后的工作分配,成为朝廷的吏员,当兵是重要的途径。

例如申请考核巡检丁差的人,前提必须是退役军人。

军户们反对的声音不大。

因为政策的制定,并没有剥夺军户的利益,只不过做了限制,但也同样是保障给军户的子弟们,而不是转移给别人。

加上所做的事,也是为了保障军户制度的良好运行。

各千户所百户所,分别召集自己所里的片长们,读着条例上的解释,条例用的大白话,每项条例的用意也进行了标注。

千户和百户们只需要照着字眼读出来即可。

千户和百户已经取消了世袭。

有些老一代的百户已经病逝,改成了推选制,由当地的军户们推选出来,和明初城市片坊里一样的制度。

千户则有各自地区的片长推选。

千户必须是现任的片长。

所以军户的改革法令,出台的比遗产税法令要晚,针对的对象更广,却不如遗产税法令的动静大。

……

张德辉的葬礼上。

花圈摆满了街道,驻马石都不够用,马车牲畜挤满了张家门口的巷子,张家从各家借来了更多的佣工,帮忙操持丧事,这些花圈一直延伸到张家的祖坟。

“合记商行到。”

“刘记商行到。”

……

管家唱到。

北平和全国的大商行,大多派了人来祭奠张德辉。

北平的百姓们啧啧称奇。

多少年没有看到如此的动静,想不到商人能有如此的地步,以前的商人们哪里敢这般的做,到底如今不同以往。

“说起来也怪。”

“现在的官府,仿佛什么都不管。”

“那张家老人过世,到底是商家,却敢办到这样的程度,官府竟然不管。”

有人眼红的说道。

“你才过了几年的好日子?”

“官府管商人,商人犯了法?要不要管你。今日限制商人,明日不就是限制你了?”

有人嘲讽道。

北平布政司。

公房的官吏们也在讨论张家的丧事,实在是规模太大了。

“商人们在试探。”

“试探什么?”

张杰乘坐马车抵达衙门,衙门口的人见布政使来了,纷纷迎上来。

刚刚安定好,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同僚张贯就闯入,嘴上啧啧称奇,然后莫名其妙的说了句。

张杰闻言,忍不住反问。

张贯回道:“张德辉的长子这些的年来,次次和朝廷唱反调,甚至在报纸上反对过太子殿下的政令,我看啊,此人是欺负太子殿下呢。”

张杰听到张贯的说法,忍不住笑了出来。

“他敢欺负太子?”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太子殿下做事向来讲究规矩,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个人喜好来惩罚外人,那张德辉的长子不就是抓住这一点?”

“倒也有些意思。”

张贯的说法,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竟然有些道理,张杰叹道,此人的辩才,布政司衙门无出其右。

张贯继续说道:“人们说太子薄凉,我看啊,太子要真是薄凉,民间哪里敢有这样的言论。”

“正是太子仁德,民间才敢有批判的声音。”

“是好事,也是坏事。”

“希望不要出事。”

“但愿。”

以往的北平布政司。

燕王父子在的那些年,如今颜钝走了,墨麟也调走了,号称最早追随太子殿下的苏观,这位最初冶铁所大使,八品的小官,也因为贪墨坐牢。

现在的北平布政司左布政使是当年的左参政张杰。

这位原来皇太孙一系的人。

如今成为了坚定的太子系,北平是皇帝和太子发家的地方,张杰不信有人能翻天。

“让人去张家看看。”

张杰想了片刻,不放心的说道。

“让巡检司衙门派些巡检丁差盯着吧。”

巡检司衙门并完全不归属于布政司。

各省府设立巡检总厅衙门,管理行省内的巡检衙门,归属于朝廷兵部管理,行省各州府包括省府,设立巡检司,各县府设立巡检厅,最基层的是巡检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