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740)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大明内地与撒马尔罕都司的信息往来,公文传递有许多。

这些都是政务。

朱高炽现在要确定的是朱棣的归期,根据朱棣的归期,才好进行下一步的规划。

杨士奇去了东南亚。

胡广刚被安排去了中亚。

现在的内阁是黄淮主导,解缙主导清丈全国田亩事宜,目前不在京城,正在湖北地区调研。

杨士奇和胡广,属于比较激进的人物,对权力有不少的欲望,并不算坏事,只看如何安排,两人安排去了边疆,为国家立下大功,自然就镀了金身,回国后操持更大的权柄。

可一下子间,两人的先后离开中枢,让朱高炽感到了差距。

要是这两人在,都不用朱高炽自己出手,他们就主动对付那些潜在的威胁。

黄淮此人讲规矩,善于沟通。

可是嘛。

有些方面不尽人意。

朱高炽考虑要不要略过规矩。

规矩谁定的?

锦衣卫那边虽然没有查出实际的证据,可是某些方面,可以看到齐王府的身影,这已经够了。

小道传闻。

齐王府蓄养刺客。

这几个字,加上朱高炽对齐王府的了解,可以让朱高炽做出决定。

总不能别人都上刺刀了,自己这边还在讲规矩,天下还有这么迂腐的人不成,岂不是读书读傻了。

这件事交给黄淮是不成的。

此人治国可以。

那么让谁去办呢。

朱高炽忍不住思考。

交给纪纲是不行的,锦衣卫的存在,已经让许多人无法接受,再让锦衣卫来督办大案,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恐慌,得不偿失。

金忠去了亦力把里行省,吕震郁新等人也不适合。

勋贵不放心。

耿炳文也不行。

朱高炽最后想到了二舅徐增寿。

大舅肯定是不行的。

徐增寿这些年来名分虽高,可是实权不足,还要为他找个帮手,朱高炽又想到了大姐夫袁容,心思逐渐的明朗起来。

其实袁容比徐增寿更合适。

但是考虑辈分问题,出面的还是徐增寿,袁容在后面做事。

不久。

北平的大明工局先动手。

一切张家商行的订单,合作项目等,遭到了大明工局的减少。

先是拖延结款,北平行省焦炭炼制各厂也把张家送来的煤矿延后,张家的管事发现,他们张家的煤矿其实已经被炼制成焦炭,运送到了别处。

张家的大管事立马与北平炼制一厂的负责人联系。

“你们张家的煤矿,在我们的仓库里,你们可以去看,也可以自行拖回去。”

负责人理直气壮的说道。

闻言,大管事无言以对。

每日进出焦炭炼制厂的煤炭不知道有多少,这个过程里,焦炭炼制厂仓库里的煤矿永远是满的,煤块又没有写名字说明是哪家的。

运输到焦炭炼制厂的火车,经过称重后,双方确认入册,直接倒入仓库区。

主要两种合作模式。

一种是主家在焦炭炼制厂加工,然后运走,有自己的渠道去向,还有一种则是直接向焦炭炼制厂售卖煤矿,后面就不管了。

张家商行不光有煤矿区,还建立了自己的冶铁厂,自然选择前者,利益最大化。

所以根据册子的日期,焦炭炼制厂每个月会定期向张家商行交付规定的焦炭数量,采用粮票结算的方式,这个过程已经合作了十几年。

同时。

如此大批量的交易,税赋等等,也在交易过程中完成。

现在焦炭炼制厂“不炼制”张家商行的煤矿,张家商行如果按照对方所言,把煤炭拉回去,因为生产链上没有这样的工序,还需要单独安排人来采挖,加上运输的成本,还有张家商行的仓库也不足。

处于利益还是储蓄方面考虑,张家商行并没有这样的能力。

这可不是几千斤几万斤的煤块。

更不提张家商行的冶铁厂储备的焦炭储量已经见底,没有焦炭炼制厂的焦炭,各炉都要熄火,熄火后,那些大成本修建的高炉就废了。

简而言之。

焦炭炼制厂的出手,直接让张家商行陷入了灭顶之灾的危机。

从生产链到销路,全体系的崩溃。

“欺人太甚。”

张贤才破口大骂,嘴角上的大燎泡,疼的他几日睡不安稳。

“凭什么不允许我们商人创办焦炭炼制厂,我就知道,大明工局没安好心。”

大明工局放开了许多的行业。

但也有些行业不允许民间资本插手,除了教育行业等,焦炭炼制行业也是大明工局垄断的行业,谁开办就查封谁。

焦炭行业的利益,让许多人眼馋,而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人们不是傻子,多少能隐约了解。

不过。

这是十几年来,大明工局第一次对付商行。很粗暴,可却很有力,张家商行毫无反抗之力,人们终于知道大明工局的能量。

人们眼中的庞然大物张家,直接陷入了死境。

北平的各煤矿商人们,看到了张家的处境,越发的不敢出头,按照大明工局的布局下做事。

才半个月的时间。

张家就投降了。

张贤才托关系见到大明工局的大掌柜,希望对方能手下留情,给张家一条活路。

高珍很忙。

抽空见了张贤才。

听到张贤才的话,高珍忍不住笑了。

果然是虎父犬子。

不怕子孙无能,就怕子孙不自量力,以张德辉老东家的遗产和遗留的关系,张家子弟吃个百年都没有问题,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自己答应见对方,也算是向故去的张德辉给了个交代。

高珍见了张贤才,说了不到三句话,就让人请出张贤才。

望着大明工局四个字,张贤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寒冷,内心终于迷茫了起来,他突然间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走下去。

明明大好时机,仿佛处处都是商机。

以张家的实力和威望,张贤才一直觉得大有可为,一直埋怨父亲太保守,不懂商业之道。

可不知道为什么。

自己越是用力,张家面临的阻碍越多,让人非常的不满。

这些阻力,让张家商业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那些工民联合部的约束,张贤才就不提了,还有方方面面的限制,让张家商行根本无法全力探索利益,无法最大效率的扩张。

“为何如此。”

张贤才喃喃道。

父亲逝去才不到三个月而已啊。

……

张家先被拿下,断去了资金输送,不久后,秦王府、齐王府、楚王府先后被调查,引发了京城内外的震动。

一次查三个王府。

人们连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如此震撼的消息,每个人都忍不住的关注。

越打听,越多的人闭嘴。

随后。

锦衣卫也跟着出动。

连锦衣卫都动了,事态越发的严重起来。

有说三王联手造反的。

还有说有人准备刺杀太子殿下。

众说纷纭,谁也没有真凭实据,不过呢,这样的大局势下,没有商人再敢出头反对遗产税法,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涉及到了皇权。

遗产税法争一争是利,被皇权影响到了,那就是要命了。

太子殿下虽然随和,和太子殿下终归是皇族,就算太子殿下仁和,他手下的人也不会让步的,历来都是最凶险的大事。

又过了一段时间。

齐王,楚王,秦王。

三王被废。

并且指出他们所犯的罪行。

养刺客和死士,私造盔甲火器,谋害朝廷命官……

每一件都是造反的大案。

证据确凿。

由三法司审定三王的后事,是杀是囚,还没有最终的决定,但是三王府的王爵被取消,下面参与的人,也被关押了起来。

其中就有张家商行。

张家商行参与了齐王府的事宜,与齐王府合股,为齐王府输送了不少的利益,否则齐王府也做不成这许多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