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742)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结合当下太子殿下监国,乃至这两年的改革,其实围绕的仍然是需求。”

“在社会资源分配模式的手段下,可以创造需求,才是真正强大的地方,只要创造出了需求,那么社会的资源,就有动力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中国传统社会中,人口迁移历来是劳民伤财的大事,南方的开发和发展,数次因中华为难之际,大量人口南下才有今日的南方。”

“而太子殿下从需求入手。”周承志忍不住笑了起来,说了几句俏皮话,“折腾官员们,折腾商人们,不过是让人们在国内不要太安逸。”

“既然内地不安逸,逼迫官员和商人们去边疆,去海外,以此推动百姓们的迁移,可见太子殿下类祖之风,从人性入手,先让老百姓们喜欢上,然后再来制定规则。”

“而不是用规则和法律,强迫百姓们做事,太子殿下之仁德,让人叹为观止。”

周承志感动的说道。

小时候。

还是世子的太子殿下,在周承志心里只有个印象,人们都说好日子是世子带来的,随着自己的入学,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以至于今日开始研究起太子殿下提出的那些理论,越是研究这些东西,越是感叹起太子殿下的心意。

以人为本。

四个字太子殿下从来没有忘记。

亲贤者,远小人。

施德政。

太子殿下做事,正如先贤们所言的圣君!

太子殿下从来不吹嘘自己,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可周承志的心里,太子殿下的形象越发的光辉起来,如此的圣君,他们何其有幸啊。

后面的话,博士们面面相觑,忍不住看向赵胜。

好嘛。

这就是你们这些号称的理论家?说好的理论,怎么教出来的弟子,拍起马屁如此不要脸?

太子殿下又不在北平,用得着吗?

赵胜也忍不住露出笑容。

这回是真心的。

马屁拍的这么响,众人最后全部同意,给予周承志的结业。

第五日。

国子监的博士和教谕们,能到的基本都都到了。

北平国子监的花园中。

五六百名年轻的国子们,坐在草地的椅子上。

主事立在台下。

台上是北平国子监祭酒。

场合庄重而又喜庆,不少国子们的家属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场地上至少两三千人,家属们比国子们还要兴奋,脸上满是荣光。

“曹端。”

主事大声的唱道。

一名三十岁出头的学者,文雅的走上前去,先后向人行礼,最后站到了祭酒前。

祭酒祝贺了此人。

随后慎重的送给对方一块玉,那名学者认真的接过,挂在了腰间。

台下响起了掌声。

“此人是谁啊。”

“年龄这么大。”

不少的家属好奇的问道。

因为国子监的制度,所以毕业的年龄并不是统一的,也不是读完了国子监就能结业,还需要经历实践和答辩两个步骤。

结业除了赠送挂在腰间的玉佩,君子之意。

还会在国子监和礼部登记入册。

但是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二三岁,像此人三十岁的模样,的确是独一例。

“他啊。”

“他是曹端。”

有位年轻的国子,兴奋的说道。

听他的语气,就知道他有多么推崇那位结业的国子,果然,他大声的说道:“曹端是我们国子监有史以来,公认的大家。”

人们越发的疑惑。

这么厉害,为什么没有听过他的名字,而且三十岁才结业?

祭酒在台上和曹端说了几句,下面的人听不清,只见到曹端点了点头,随后祭酒大笑,曹端弯了腰行礼,然后才下台来。

见状。

主事才唱下一个名字。

“周承志!”

……

不久。

上百名结业的国子们,重新在台下,一起向导师们行拜礼。

导师们温和而笑,一一回礼。

半日的时间,谢恩礼正式完毕。

谢恩礼是正式的礼仪。

第二日之后。

结业的国子们,各自去拜访自己的导师,私下的行为,属于拜谒礼。

导师们会告诉弟子们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给予某些方面的关照和提携,才是国子们最看重的,前一日是荣耀,今日则是前程。

第三日。

礼部官员和北平当地的官员,举办大宴,邀请所有结业的国子们参加。

除了正式登记入册,官员们会庆祝国子们,祝福他们成为朝廷栋梁,社稷之福,乃朝谢礼。

虽然国子监已经化繁为简。

可是唐朝兴盛起来的各种科举礼仪,乃至于宋朝变得更加复杂,而从科举改革而来的国子监,哪怕是精细了又精细,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

西方近代兴起的博士毕业礼,和中国古代的谢恩礼有部分相似之处。

规模不小的“鹿鸣宴”,是地方读书人们的毕业礼序曲。

考中进士后,由新科状元带领及第的进士们前往礼部列队而立,报上姓名,等待谢恩,接着,状元在主事的引导下与主司互相行礼并致谢辞,随后学子们依次向主司行拜谢礼。

等这些礼仪结束后。

结业的国子们,终于松了口气。

他们与各自的好友聚会,在唐代被称为曲江宴,还会有其余组织,例如地方乡会举办的闻喜宴,还有关宴,离宴等。

“恭喜你。”

曹端早就离开了。

他一个三十岁的人,和小年轻们挤在一起,不光别人不适应,自己也不适应。

姜宾知打趣道。

“一下子成为了你的学弟,你心里不知道如何笑我。”

曹端无奈道。

姜宾知理直气壮的点点头。

“你在国子监的时候,明明不是国子监的学生,可所有人都把你当成国子监的学生,压了我整整四年啊。”

闻言。

曹端苦笑。

他当然知道好友在打趣自己,两人之间,也算是玩闹惯了。

不过,好友内心还是有些嫉妒的吧,曹端并没有在意,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身边人,说明了此人才是极度的自私。

只有正视内心,才能强大,不为外物所扰,接受凡世。

无疑。

曹端做的很不错。

与曹端打过交代的人,无论什么样的想法,都不得不承认,曹端是个内心非常强大的读书人,宇宙的真理,自然的大道,此人掌握的通透。

穷困无法打败他,富裕也无法击溃他。

这样的人。

还有什么能让他失态呢。

哪怕是宰相在他面前,也只能以礼相待。

“国子监终于不要脸面了。”

姜宾知为好友感叹。

曹端并不是新学制度中成长的,所以并没有新的学籍,因为机缘巧合,他才进入国子监自读。

可是曹端的光芒太耀眼了。

哪怕离开了国子监五年,哪怕世间上并没有曹端的名声,国子监也终于违背了制度,给予了特例,一定要让曹端的身上,打下北平国子监的印记。

因为北平国子监的人们都知道。

未来。

北平国子监将会因为有这名学生而获得史无前例的荣耀。

“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谩;廉,则吏不敢欺。”

一个公和廉。

道尽了地方官道。

只要地方官保持自身的廉洁,吏员就不敢欺负他,而只要地方官做事为公,追求公道,百姓们就不敢慢待,并接受治理。

无论中外古今,老百姓所要的,无非是公和廉洁。

这只是曹端提出的部分思想,还有劝学的,破除迷信活动的,提倡追求事物本源的理道。

否认一元观,提倡多元观。

以太极为例的太极说,虽然并未发表在报纸上,却已经成为了北平国子监最通俗的思想,不少的国子们都自发的研究和学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