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746)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一处偏僻的地方,老人打量了曹端几眼,明白了对方的想法,很直爽的返回屋内,不久后捧出了水壶。

曹端弯腰道谢后,才一口气喝完。

最后老人热情的邀请曹端留宿。

曹端见天色后,没有拒绝。

两人在家中,用手比划,曹端也学了几门语言,倒也能勉强沟通。

不久后。

老人的家人们回来了。

原来老人的家人,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大明工局的大剧院里做事,还有两个大儿子,早以死了,小女儿嫁人,婆家一家都不知道踪影。

这些年来,随着明军清除各地的马贼,地方上才彻底的安宁起来。

人们不在受马贼的威胁。

沙漠强盗也绝迹了。

生活安宁,日子有了盼头,人们就和善了起来。

曹端和老人一家渡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人们猜到曹端是有学问的人,非常希望询问曹端一些事情,曹端尽力回答,也通过交谈,了解当地的过往和文化水平。

第二日一早。

曹端和这家人告别,重新开始了旅途。

从委鲁母抵达昌都刺,又经过苦他巴,看到了大沙漠,也看到了雪山,还看到了大河。

一直到亦力把里。

根据当地官员的介绍,再往西有很长的一段路人口稀少,道路不便。

不过官员们热情的招待了曹端,了解他要去极西之地求道后,众人非常的震撼,被其精神感动,特意允许他使用沿途的驿站。

就这样。

曹端一路西行。

世界的道路永无尽头。

在热海。

曹端和当地的人们去游玩了一番。

不久后。

和几名当地结识的朋友,其中有一人主动要带领曹端过雪山,在吉尔吉斯山山脉,曹端数次差点丧命,多亏本地朋友相救。

翻过了高山,朋友与曹端分别,曹端闯过大沙漠。

随后是盆地。

明军的兵站多了起来。

曹端松了口气。

最后抵达撒马尔罕,见到了大明皇帝。

第六百二十七章 改进的藩国

帖木儿消失后。

随着他的子孙各自称汗,陷入了分裂之中,不少的势力趁机互相攻伐,乱中取利。

米里还率先投奔了大明,不久后,钦察地区的斯拉夫人使者也来到撒马尔罕,朝拜大明皇帝,与大明有了官方的接触。

木鹿坐落于中亚后世土库曼斯坦马雷省的一个绿洲城市,此地古城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之间,是古代唐朝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

属于东西方之间必须要拿下的要地,只有拿下此地,才能图谋马什哈德。

历来。

从东至西或者从西至东,除了北边的钦察之地外,要么通过木鹿地区,要么通过赫拉特地区,其余的路线太过费时费力。

朱棣在昭告天下,成立撒马尔罕都司和各地宣慰司后,解决木鹿和赫拉特,成为了首要目标。

金忠说道。

“我军不打,敌方自溃,反之,敌方反而合力对抗我军。”

指着舆图上的形势,金忠认为应让缓一缓,帖木儿的孙子们之间的斗争,已经迫在眉睫,明军不应该此时插手,反正形势对大明有利。

朱棣认可了金忠的意见。

分封各地后,也开始了在地方上的治理。

朝廷内地的官员们,大量的涌入此地。

根据朝廷当下的潜规则。

第一等功绩,就是在边疆地区做官,越偏远的地方官,经过考核后,分为上中下三等,与内地的比较而言,每等都要高一级。

地方官是如此,朝廷中枢同样如此。

大量的朝廷官员外放,首选是偏远边疆地区,或三五年,回到朝廷后,从治理地方经验,乃至资历威望等,都升上了一个台阶。

改变了以往朝廷的政治风俗。

比如内阁。

明中后期的内阁,必须是翰林出身,也就是科举一甲,而一甲只有三人,未免太少,于是给了二甲三甲进士们第二次机会,制定了庶吉士制度。

虽然翰林院在六部和朝廷中枢,获得了大量观政的机会,与地方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终归没有实际主政一方的经验。

包括张居正,也是通过游历地方数年,这个经历,给了张居正很大的帮助。

那么现在的明朝内阁。

虽然还不具备担任朝廷中枢首尔的重任,但地位也日益突出,甚至已经平齐六部之言。

内阁第一批阁员纷纷外放地方,许多人猜测,要不了多少年,内阁制度会形成明确的规定,并且升格到第一的位置,成为了许多人眼红的所在。

从朝廷到地方,在朱高炽的引导下,重视起了主政一方的经验。

内地县到州府,虽然削弱了官府的不少权益,可主政官的地位却日益抬高,又和太祖皇帝时期不同的风气。

老百姓不愿意离开内地,因为他们在内地的生活更安逸,哪怕边疆地区给了很多政策,也没有吸引走多少的百姓,但是官员们不同。

官员们对外放到边疆地区,抱着热情的态度。

不过朱高炽也并没有太高兴。

官员们去边疆,多少是为了捞资历,不像百姓迁移边疆,能扎根在当地,为当地带去生产力,是截然不同的性子。

如何让军户和民户同意官府的迁移,已经是大明朝廷越来越头痛的事情。

要塞设立巡检司,部分地区设立兵备道。

从亦力把里行省开始,依着补给线路,寻找肥沃的土地,开始设立居民点。

“一户给予一千亩土地,永久产权,三年不收税。”

“给予军户待遇。”

“农业免息贷款,房屋修建补助贷款。”

“菜篮子计划。”

……

大明工局体系,在朱高炽的吩咐下,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的政策,给予迁移边地的百姓们,全方位的优待,包括了吃穿住行教育方方面面。

“集中力量支援边疆。”

“建设大生产。”

塞南行省,塞北地区,开平行省,大宁行省等地,官府组织的牲口,通过铁道的运输,一列又一列的开往亦力把里地区和撒马尔罕地区。

半耕半牧,成为了大明在撒马尔罕主要的生产方式。

一千亩的土地。

多少吸引了百姓的眼光。

当地长期的战乱,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比例极度失调,导致女性地位极低,从婚嫁方面入手,又是一桩吸引力。

受大明风俗的发展,男性想要结婚的成本可不低。

自古有言生老病死。

生放在第一位。

生可不是只指生活。

简而言之,等于当年放大版的金州,吸引了国内不少的男性人口。

此时。

马什哈德地区,帖木儿的三子米兰沙,带着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帖木儿帝国第二任苏丹,面对明军的威胁,以及二侄皮儿·马黑麻的威胁,终于放弃了马什哈德,往西边退去。

皮儿·马黑麻。

是帖木儿最心爱的儿子只罕杰儿的幼子,其大哥早亡,也算是帖木儿的长孙,也是历史上,帖木儿生前钦定的继承人。

虽然被米兰沙纂夺汗位,可其势力不弱,很快又打败了米兰沙。

如今同样如此。

因为其父死后,曾任坎大哈总督。

坎大哈地区,也就是后世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省,在帖木儿汗国时期,包括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甚至抵达过印度北方境内。

不过呢。

实力强大的皮儿·马黑麻,最后又被四叔沙哈鲁打败,随后被杀。

这些叔叔侄子们的内斗,让各地的势力脱出管控,他们又被其余的将领们杀害。

那么现在。

莎哈鲁在追随父亲的决战中,米兰沙和其子退却加兹温方向,皮儿·马黑麻占据坎大哈,势力扩张到赫拉特一带,听到其叔的退走,立刻盯上了马什哈德地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