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756)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送去文华殿吧。”

礼部尚书吕震见诸人都没有了问题,最后向人说道,旁边的吏员们点点头,各自上前把舆图收拢起来,装入盒内。

“周先生一向口无遮拦,部台见笑了。”

有名与学者关系不错的官员,上前开口缓和说道。

礼部尚书吕震并没有生气。

相反。

无论是自身的修养,还是社会的舆论,都迫使吕震大度。

明朝的社会风气,并不是清朝的社会风气。

清朝讲究尊上。

主子的一套,已经说明了一切。

同样的打杀奴仆。

后者是主子杀奴,法律上不过是罚银等规定而已,一个是“义父”杀“子”,不光法律上会被惩罚,道义上也会被舆论所谴责。

例如早期民间煤矿不上报,矿内有各种违法的事情。

有这些现象,不代表法律支持煤老板,只是因为经济依附关系的原因。

宋朝的人格平等社会现象,被部分人故意曲解为宋朝与士大夫治天下,如果用这个标准,那么就不能双标,后世西方同样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明朝因为前朝的历史惯性,虽然提出恢复宋制,但是朱元璋又在大明律中规定,允许特定的功勋使用奴仆,在小范围内,制造了人格不平等的现象。

例如在皇宫内,仍然存在主与仆的关系。

但是到了清朝,这个关系放大到了社会,各地的满城等,全方位的制造了人格不平等,最终根植了深深的辫子精神。

可以说宋亡以后,古代社会文明的高度,再也没有达到宋的地步,从元朝的下滑,到明朝的恢复,乃至清朝的全面下滑,跌入了深渊,直接倒退两千年。

基于如此的现象,吕震非常的大度,表现的丝毫不在意。

与社会贤达保持和善,是社会舆论的体现。

明朝的乡绅并不是血脉继承。

是通过读书来改变的。

与贵族世袭制度不同,与九品正中制也不同,也杜绝裙带关系,特别是朱元璋制定了八股文,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平民读书改变自身阶层的方式。

批判这样的制度,同样也不能双标。

比起后世西方的精英教育,至少明朝考试讲究人人平等,大家读一样的书,考试一样的内容,不允许出现只有富人才能读得起的考试内容。

考就只考一二三。

不考钢琴,不考舞蹈,不考演讲……

所以要搞清楚,到底反对的是什么,既然要讲究理性,就要认真的思考思考。

因此周学者在礼部得罪了尚书,没有人太过在意。

地方上。

还有指着藩台骂的人呢。

普通读书人指着一省之长的鼻子大骂,不顾自己的利益得失,甚至还能获得一些人夸赞其风骨,后世大部分国家都做不到。

与西方不同是的。

明朝最后失去了天下。

正如儿时的荣耀来源于父亲,父亲衰老后的荣耀来源于儿子。

失败就是罪。

以结果论英雄而已。

正如后世当着英国官方的面说的那些话,放在十九世纪,世界有哪个国家敢这么想。

如果二十二世纪。

英国彻底落魄,更多的言论都来了,甚至会没人在乎英国,不给英国画面,就像国际社会没人在乎海军国一样的道理。

有奶便是娘罢了。

谁强夸谁。

同样。

不是后世中国的伟大复兴,别人谁提你明朝不明朝,根本不会在意,更不会有美国警惕说,原来兔子想要恢复明朝的宗藩体系。

如今。

大明皇帝即将归朝,不光是大明上下动了起来,各土司,藩国使者,乃至老挝宣慰使等人,亲自提前来到了京城,等待大明皇帝陛下的归来。

一场盛大的仪式,即将在大明京城召开。

因为当下的大明。

世界第一。

那么大明成为了天下人学习的榜样。

人们津津乐道的讨论这大明。

“大明太文明了。”

“他们的官员不讲究血脉,不看出身只看能力。”

“大明重视教育,遍地的私塾,才有今日的大明。”

“大明的街道很干净,连一点垃圾也没有,他们的百姓很讲究道德,所以他们的素质是最高的。”

“他们的读书人,在公车上都会读书。”

“的确,我乘坐大明公车的时候,公车上的乘客们,他们不大声喧哗,而是安静的看报读书。”

……

强者。

从来不缺赞美。

各地使者的入京,人们交谈并赞美。

他们看不到有些地方,有些大明的流民正在上街乞讨,因为他们无视了。

他们看不到有的监狱里,那些官员正在找关系谋求出狱。

他们还看不到大明的大商人,正在大力的布局海外,以求脱离大明朝廷的压制。

不说大明的好,如何证明了他们来过大明,又如何体现他们的炫耀之心。

至于大明的不好,那肯定不能说了。

否则效果至少减了一半。

而大明。

的确是当下最强大的国家。

所以。

无数的赞美之词,汇聚于京城。

理想国。

“大明是理想国。”

有人提出了新的观念,获得了多数人的赞赏。

……

波隆多罗阇。

闲逛着京城,他奉暹罗国王之命出使大明,除了迎接大明皇帝的归来,还有说服大明朝廷。

去年。

暹罗动兵彻底吞并了素可泰,此举引发了驻老挝宣慰司的大明官员的震怒,多次要求暹罗退兵,并且提出了威胁,将会联合周边各国出兵暹罗。

吞并素可泰,是暹罗多年来的夙愿。

其实素可泰王国,已经被暹罗拿下了十几年,只是顾虑素可泰国王的影响力,最大程度的渐少地方抵抗,才保留了素可泰国王的名号。

谁知道大明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要求暹罗从素可泰王国退兵。

这等于让暹罗把吞下去的肉,完好无损的在吐出来。

不光是暹罗国王无法接受,国内的将领们也无法接受,所以一直拖延,最终趁着大明主要军力用在西边,打听清楚形势后,暹罗国王下令杀害了素可泰国王,对外宣称患病而亡。

既然国王都没有了,也没有直系血脉,于是暹罗理直气壮的直控素可泰王国,并且说是学习上朝的制度。

“冰糖葫芦喽。”

小商贩扛着红艳艳的糖葫芦,吸引了几名小孩。

穿着青色粉红裙的小姑娘牵着弟弟的手,小跑追上摊贩,买了两串冰糖葫芦,一人一个,开心的回家。

简单的场景,让远处的波隆多罗阇怔了怔。

他和明朝打过不少的交道。

那小孩子都是寻常人家的孩子。

他们吃糖葫芦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只是为了解馋而已。

解馋。

是他在大明学会的词语。

多么奢侈的语言啊。

暹罗国内的百姓们还挣扎在温饱线上。

只用了半年的时间,波隆多罗阇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大明话,出使过数次大明,见到了半个南中国,可以说学识并不低。

“波隆戴摩。”

“怎么了?”

波隆戴摩好奇的看着自家首领。

“这样的大明,是我们能打败的吗?”

波隆多罗阇出使大明,不光是为了交好大明,还有探查大明的任务,如果大明不改变态度,很有可能发起对暹罗的战争。

国内很多人不安。

国王也有些胆怯。

波隆多罗阇支持吞并,来大明的次数越多,学到的东西越多,他的内心更加的坚定。

暹罗没有退路。

大争之世。

他绝对不相信大明会有好心。

在大明扩张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暹罗的独立性,为了暹罗的未来,波隆多罗阇觉得只有扩张,同样的扩张,才能在浪花中存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