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768)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商船在久米岛和当地的岛民进行了贸易,然后沿着群岛出发,又在渡名喜岛停留了一日,外地岛等群岛,然后才抵达归仁城。

李暹和商队告别。

商队在归仁城会停留五日,五日后则会去往名护城,恩纳城,进入中山王国的沿海,一直绕岛航行完后,也会从当地采购一些土特产。

归仁城的军需补给,也有一部分通过商船运来,采取了太祖皇帝创造的开中法的方式。

李暹和随行的官吏们带来了文书和宝册,以及印章等物,还有商行的证明,所以归仁城港口的管理人员们,很快派人去告知。

“对不住了。”

杨文得知来人的身份,立刻猜到是朝廷派了解决当地纠纷的特使,连忙亲自去迎接,见到了对方后,热情的说道。

“以前就有人冒充朝廷官员的身份捞取利益,所以才有刚才的事情。”

杨文解释了一番。

李暹没有在意。

双方客套一番,一起进入了归仁城。

归仁城已经是当地汉人的主要居住点,除了驻守士兵外,还有驻守士兵把当地家人迁移到城中居住,士兵们自己出钱修建的房屋。

除了当地的人口,还有诞生的服务行业,例如提供士兵们喝酒的酒铺,茶楼等等。归仁城的常住人口已经有五万多人,是山北王国除了都城外,人口最多的城池。

当地的建筑有着不少本地特色。

妇人们编制着竹筐等器具,还有用泥巴制造的陶器正在屋外晒干。

土房占了多数。

“老国王死了?”

李暹大惊。

杨文遗憾的说道:“虽然接回了中山王国的国王,可是身体一直不太好,本地又缺少医药,上个月已经病逝了。”

李暹沉吟了起来。

他分不清到底是真的因病而亡,还是其他的原因。

“老夫保证,的确是病死的。”

杨文猜到了对方的想法,认真的说道。

“杨总兵认为接下来,如何对待中山王国,新的国王,朝廷要不要给予认可?”

李暹试探的问道。

“尚忠此人野心不小,并不符合朝廷的预期,老国王死了,但是他的孩子还在,并且就在归仁城,目前才十三岁。”

杨文隐晦的说道。

听到这里,李暹没有了疑虑。

朝廷方面也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中山王国的国王是大明册封的,不可能地方说换就换,把朝廷放在哪里,更不可能支持尚忠这种造反抢夺王位的。

因为这些靠着自身实力作乱上位的,必然比前者实力更强,也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其次。

大家有样学样,会导致大明在外部的制衡失去了作用。

“所以归仁城是支持原国王的王子?”

李暹问道。

“一切听候朝廷的安排。”

杨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如此说道。

见状。

李暹也不再试探了。

不久。

归仁城方面开始联络中山王国内的势力,特别是华人家族,进行了多次的商议。

“这对我们更加的有利。”

翁家家族内部商讨好,大多同意国内的意见。

翁盛光嘴角动了动,可是为了家族的利益,最后也没有阻止,放弃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尚忠,连知会也没有,一点风声也没有传出去。

至于郑家,更是对朝廷的要求没有反对。

当尚忠感到不对劲的时候,各家已经和归仁城达成了一致。

归仁城的舰队突然抵达了伊祖城,伊祖城控制在郑家手中,与中山王国的都城只隔着浦添城,等尚忠得知消息后,手里只有都城的卫队。

翁盛光来到了王宫。

“你背叛了我。”

尚忠愤怒的说道。

翁盛光无言以对,沉默了片刻后,抬起头说道:“中山王国内外都支持老国王,在百姓们眼中,你才是霍乱王国的贼人。”

如此颠倒黑白,尚忠恨不得拔剑。

“这就是你们的成王败寇,本王败了,自然也就是寇了。”

“对的。”

翁盛光怜悯的看着尚忠。

在大明的国力下,中山王国实在是无法抗衡。

好朋友并不是庸人。

可哪怕好朋友多么的具备才能,连高丽都只能被大明乖乖的控制,又何况小小的中山王国呢,虽然中山王国与大明本土相隔甚远,并远在海外。

“如果有丝毫的可能,我一定会支持你的,可是翁家不能随你陪葬,而且你没有胜算的。”

翁盛光把目前的形势一一告知。

尚忠听完后,立刻大笑起来。

“你不过是想让本王投降,让你捞取最大的功绩,回头向你的朝廷邀功罢了。”

尚忠嘲笑道。

翁盛光没有意外。

以好友的聪慧,如何会想不通呢,翁盛光平静的看着尚忠,以好友的聪慧,他应当知道自己的苦衷,这是大势所趋。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尚忠看见翁盛光的模样,一切的愤怒烟消云散,无力的挥了挥手。

他很愤怒。

中山王国的事情是他们国内自己的事,凭什么大明要插手。

不过他也懒得争论了。

口头争论又有什么用呢。

不日。

尚忠交出了首里城。

只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大明并没有严惩尚忠,而是让尚忠回到原来的驻地,扶持原国王的儿子登上王位,并指定郑家为中山王国的三司官。

无论如何。

中山王国当年工匠的子弟们,掌握了国内的主要权力,也就是新的世家阀门。

琉球三国实力最大的中山王国分裂,彻底成为了大明的附庸,而北部疆域和岛屿最多的山北王国,更为的服帖,至于南部实力最小的山南王国,更轻易的被大明掌控。

除了当地的华人家族子弟,还有当地土著家族子弟,开启了前往大明京城读书的惯例。

历史上因为萨摩藩入侵,导致琉球势力退败南部八重山列岛,为当地群岛大开发做出重要贡献,如今的八重山列岛不但没有归入山南王国,直接被大明划分给了大员岛。

杨文归国。

第一批海军士兵大退役,归仁城有两百多名士兵选择留在了当地,开启了新的生活。

大明海军扩张十五万。

琉球三国各成立一个基地。

包括大员府,琼州府。

一个又一个的海外基地,通过士兵们的开拓,促进了当地的生产力,一个又一个的居住点落成,形成新的航道。

第六百三十七章 天下最美的文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

归仁城。

城内砖头建造的房屋,传出孩子们的稚嫩声音,拗口的大明话,听起来比较怪异。

屋内。

木头的桌子后,孩子们拿着课本。

简陋的册子,是大明商人们带来的,不光有方块字,还标注了拼音,可以根据拼音来发音,成为了当地最快学会中国话的方式。

教书的先生也来自内地。

最新的规定。

在边地任教五年的教谕,归国后直接升一级,优先安排在州府级县学教学,成为了很多平民子弟的选择。

读完社学,中学。

然后经过五年的实践,只要不是差的太远,经过考核后,再培训半年,就能分配到教谕岗位。

所以边地并不缺少先生,包括海外的琉球地区。

实践前会培训半年,实践完归国后,同样培训半年,加上实践的五年时间,也就是六年的时间,还有路上,以及其他事项耽误,大概需要六到七年。

因此国内的教谕,最年轻的年龄,大概在二十二三岁上下。

当然了。

这是那些平民的子弟。

还有不少的读书人,靠着部分的关系,毕业后就能去到学校工作,不光是学校如此,还有各大明工局的单位,以及衙门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