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781)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加上大家族百亩田的底蕴,目前还能维持住,所以响应卫所号召的并不多。

王大炳笑了笑,没有与老人争论。

人都是这样的。

“你去那个劳什子撒马尔罕,朝廷总要给好处吧?”有人好奇的问道。

王大炳点了点头,解释说:“会分三百亩土地。”

“三百亩啊?”

众人惊讶的说道。

“三百亩你种得过来,你家两个小子可使不上劲,你媳妇肚子里还有一个,你又要去军营里头,难道让土地荒着?”

“有军户互帮会帮忙。”

“不是取消了吗?”

“那边又成立了,不过不像以前的叫法,但是我们还是这么叫的。”王大炳解释的很仔细,又说道:“不过那三百亩土地,并不像内地都是好地。”

肥沃的土地很难得,更多的是丘陵和荒漠。

半农半牧。

“军户互帮会怎么帮忙呢?”

“军户互帮会在当地招募了很多的雇佣农工,只需要给口饭吃,一点工钱就可以,这些费用从田里的收获扣除,加上扣除军户互帮会的维持费用,以及交给朝廷的税赋,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

“那岂不是地主啊,比地主都强。”

有人笑道。

“你小子,可别学你周二叔乱来啊。”有老汉打趣道。

当年北平地区的军户,有些家庭的劳动力不足,维持官府开了一道口子,允许军户们使用高丽和倭国女工。

其中的一些猫腻,他们片区的老周头就很是乐在其中,家里有两名高丽女工,为此他们老两口经常吵架,如果不是因为怕罚钱,老周头的老伴,早就去卫所告他去了。

罚钱不也是罚的家里,老周头的老伴舍不得。

厨房里,喜妹把勺子炒的动静大,看来喜妹不满了,人们发出了欢乐的哄笑声。

两名学者被老人们请上桌。

孩子们已经起床。

工人们的子弟,有厌学并调皮,好勇斗狠的习气,军户们的子弟同样不喜读书,经常的逃学。

各家的孩子起床后,骑上自家的马匹,三三两两的离开家里,前往卫所的社学,那些更大年龄的孩子,要么在州学里住读,要么已经不读书了。

他们都被自己的母亲塞了几个热包子。

一顿早餐,吃了足足一个时辰。

人们亲自送别王大炳。

王大炳与二弟骑着马前往城里的火车站,王大炳乘坐火车出发军营后,他骑的马就会由二弟牵回家里。

一家两三匹马是常态。

两兄弟在路上说了许多话。

牲畜不能进站台,王大炳与弟弟分别后,独自进了站台。

他是现役的军人,有军人腰牌挂在腰间,十分的醒目,站台提供半价的火车票,可以去大明任何的地方,只要有轨道。

……

“当大部分百姓都不愿意的时候,朝廷的政策就很实施下去。”

“不一定。”

两名学者讨论着。

二人穿着中制装,左上胸的口袋盖上,缝了一朵红色的桃花,如果有识货的人,能根据这朵颜色和样子的桃花,知道两人来自哪个部门。

调研司。

调研司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部门,里面有五花八门的组织,其中就有工农人口分配项目小组。

两人不再争论这个问题,开始谈起当地的军户情况。

“当年分片亩的时候,留下了很多的空白之地,如今各家军户们靠着开荒边角料,也是额外的补充,但这与太子殿下的想法背道而驰。”

每户五到六口人,一百亩土地。

耕种七十亩上下,保证大自然的存在,留给野兽们生存空间,让人懂得与自然的竞争道理,不至于退化成连蟑螂都不敢踩的文明物种。

加上农机的使用,不光保障了军户们的经济基础,又让军户们加强了身体素质,以及农业效率的大发展,最后又具备了消费能力,形成经济发展的循环体系。

前者是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必须的经济基础,那么现在平均不到七亩的土地,等新一代们成长起来后,他们的繁衍,将会大大拉低这个田亩数字。

社会是变化的,并不是永恒前进的,犹如河流上的小舟。

十年前可能是这样,威震天下,十年后可能又是那样,衰败不堪。

“农业人口在大明社会中,仍然占有最大比例,如果不能解决农业人口的问题,那么经济的发展基础就会导致破产。”

“关于让片区军户分家的政策,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之事。”

“恐怕此举会让大部分军户不满,哪怕太子殿下也不敢冒然决定此事啊。”

太子殿下做了许多事。

无论是针对勋贵,又或者针对民间商行,乃至压制大明工局等,每一样都是不可思议的动作,可每一样都让太子殿下压了下去。

靠的是什么?

太子殿下在军户中的巨大威望。

每家正厅上悬挂的燕子图,就是太子殿下最大的凭仗。

为什么连皇帝都不会与太子殿下争,除了父子情深,太子殿下的威望实在是太大了,甚至早已超过了太祖皇帝,而军户则是太子殿下的基本盘。

别看太祖皇帝对开国功勋们非常的苛刻,但是太祖皇帝给予开国勋贵们的待遇是很高的,每个勋贵都后继有人,承袭他们的荣耀,可以说好的有些过分。

所以太祖皇帝的基本盘仍然是开国勋贵们。

通过勋贵们掌握了武力。

可太子殿下选择了权利下放,打击权贵势力对于民间的吸血态势,所以同样需要他的基本盘,最后落在了军户们的身上。

“能像王大炳这样的军人虽然不少,可比起军户的基数又实在是太少。”

“十年。”

“大概十年的光景,军户们目前具备的消费能力,就会因为新生代的成年被掏空,片区在调控经济体系里,失去原本应该发挥的作用。”

两名学者在北平调研完,返回了京城。

北平的现象,已经足以概括各地的军户组织了。

……

陕西行省的人口,恢复到了五百万。

通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行省,以及亦力把里行省。西域行省的人口也超过了一百万,而亦力把里行省的人口,目前不到五十万。

根据朝廷的计划,西域行省和亦力把里行省,总人口要达到两百万,目前的缺口还有五十万。

亦力把里行省外。

汉人主要聚集在撒马尔罕都司,布哈拉都司。

塔什干宣慰司,巴里黑宣慰司,木鹿宣慰司,马什哈德宣慰司等地,主要人口仍为当地人,预计有一千几百万的人口,大小王国上百。

大多数王国,目前名义上服从大明朝廷,每年仿帖木儿汗国时期,向撒马尔罕都司上供。

大明在当地驻军共计五万人,其中迁移的人口只有不到三十万。

帖木儿活着的时候,整个帖木儿汗国的人口,大概有两千八百五十万左右,这么多的人口,当然不是实控领地中的,而是各大小王国的总人口。

包括中亚和西亚,乃至部分东欧地区。

目前大明的脚步止于中亚,最远辐射马什哈德,西亚的门前,而想要保持大明在中亚的统治,大明需要迁移至少五十万人口,才能勉力为之。

现阶段。

因为大明在当地推行王化,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连德里苏丹国的各总督们也蠢蠢欲动,威胁大明在中亚南部地区的统治,当年帖木儿攻占德里之后,虽然碍于当地的反抗势力无奈撤走,但德里苏丹国各总督也纷纷独立,成为了大大小小的军阀。

比起统一的苏丹王国,这样的军阀自治的王国,更加的难以治理,所以明军目前的主要方向,仍然为治理撒马尔罕地区为主。

阿拉木图的首领们,偷袭了当地的明军营地。

明军西征的时候,考虑过两条路线,一条是沿着伊犁河谷,一条是沿着天山山谷,途径天山大峡谷,最后选择了伊犁河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