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840)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后世信息大爆炸,有许多方面的探讨,朱高炽还记得一篇名为国内企业不如国外企业,对工人待遇差,倒了也没有什么的文章。

朱高炽是不认可的。

打个比方,虽然是粗粮,还特么有点点发霉的,可没有其他的粮食了,为了不饿死,只能捏着鼻子吃。

朱高炽非常清楚,后世自己的表兄弟姐妹们,他们不用与孩子分离,他的母亲七姐弟,父亲有八兄妹,没有一家的老表,与自己的孩子是分离的。

而在双喜年之前。

自己和表兄弟姐们,有七成以上是与父母分离的,一年只能见到一次,自己的小表妹,十年里只见到一次父母。

发展中国家。

什么叫发展中国家?不是比别人穷而已,而是方方面面都落后,需要追赶的有很多。

你凭什么追赶上别人?

你有什么能力追赶上别人?

一个普通人都做不到,何况一个国家。

想要成为发达国家,你需要付出代价,不想付出代价,又想成为发达国家,那你得有运气,什么都没有,除了埋头奋斗,还有其他的道路吗?

打个比方。

苹果有自己的员工十万人,背后的生产链上下游可能有九十万工人,也就是百万的工作岗位。

这一百万的工作岗位,可能有十万,也可能有二十万的岗位放在中国,而且随时都可以搬走,根据美国利益需求变化。

遥遥领先有自己的员工五万人,背后的生产链上下游四十五万人,也就是五十万的工作岗位。

至少有四十万工作岗位放在中国,而且很难离开国内,根据国家需求才能变化。

很多国内企业是很垃圾,比起国外的企业太多的不足。

可谁让你是中国人呢。

至少,自己的表兄弟姐妹们,只有两个堂哥,一个表姐在沿海城市,其余的都回到家乡工作。

发展中国家。

不是抱怨就能成为发达国家的。

又没那个命,又没有运气,还不想努力,也不愿抗争,只想通过抱怨过上富裕的生活,这种人叫做什么?

朱高炽在大明的体量和优势下,借助自己超前的眼光和地位,通过数十年的坚持才有今日的大明,别说暹罗这样的国家,就算是高丽,想要不付出代价就达到大明的水平。

凭什么?

凭高丽人比别国人高一等?

更何况大明也不会允许别的国家追赶大明,除非先打败大明,用武力取得自己的发展底气,让大明无能为力的干涉,这是第一关。

朱高炽也不相信,当下的天下里,有哪个国家可以打败大明。

最大的威胁帖木儿汗国没有了,高丽被大明控制了,倭国内乱了,那么放眼天下,西方还在愚昧的中世纪,真是大明最好的时代。

至于暹罗,朱高炽认可波隆多罗阇这个人,可是大明的国力不同了。

只不过呢。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一直是朱元璋的战略思路,也被朱棣继承,而且朱高炽也认可这样的思路,而且朱高炽不希望付出太多的代价。

毕竟,叹了口气。

朱高炽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肚子,大明内部有太多朱高炽不满意的地方了,他希望能尽快的铺平道路,让中华文明进化到真正的高度。

他要的不是官员们的踊跃,而是底层百姓们的脱变。

只有百姓们的文明进步了,才是文明的大进步。

否则不过是人亡政息而已。

正如洪武二十五年春,朱高炽在大兴村蒸汽机工厂前,对工人们说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能做到吗?

朱高炽有些信心不足,这可是伟人都追求了一辈子的事业。

……

“从今日开始,加强全营的操练。”

“头,要打仗了?”

哨官围着李坚好奇的问道。

李坚的脸上有条旧伤疤,这条伤疤是在塞南地区被马匪的流矢射中,马匪们的武器不如明军,但是弓术准头不错;左手因为旧疾不太灵活,这是在占城剿灭残匪时中了埋伏,治好后留下了后遗症。

李坚摸了摸下巴,“风气不太对。”

把总的鼻子很灵,把总这么说了,下面的哨官们动了起来,李坚是从士兵成长到把总的,威望非常的高,士兵们愿意听头的。

过了几个月,李坚收到了拔营的军令。

到了总营,开了会,李坚收到了确切的消息,军队的确要打仗了。

“咔嚓咔嚓。”

铁道上的火车一路开往广西,进入到交趾,又从交趾到占城,港口处的运兵船,一队队的士兵们等着登上大船,最后从占城只用了三天抵达阁昌岛。

这就是大明收复交趾的好处,可以通过陆地坐船在半岛的最南端。

最长只需要几日的时间抵达南洋各国。否则从广西出发,因为距离的原因,以及补给港口的问题,加上季风的影响来回要几个月。

不光是效率低下,安全性也不可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传统大明的实力对各岛屿的控制都不够深,何况是暹罗,暹罗与真腊的交界处,海外有个岛屿,并没有明确的归属,后世才被纳为暹罗的领土。

如今属于无人管理,只有极少的土著,生活水平非常的低下,停留在刀耕火种,历史上明朝中末时期,成为了大明商人们的补给点,后来又先后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夺去。

这样的岛屿,本地的土著对待外来的势力,只要有个良好的开头,例如送点商品,然后提出贸易,很容易得到治理权。

以为本地土著也需要外来人的融入,也是少数部落的生态需求,包括大明的北部地区也是如此,对待外来的陌生人,非常的热情好客,并且留下外来人的血脉。

否则要是每个岛屿上的土著都无法沟通,只有毫不犹豫的偷袭对抗,别说大明的商人们,就算是西班牙和荷兰的武装商船也是维持不住的。

不过呢,有接触就有矛盾。

大明商人们接触的最早,留下的矛盾最多,没有外部势力的干扰,也能保持总体的平稳,可当西班牙荷兰人新的势力到来后,很快就拉拢到了当地的土著,对大明的商人们发起了攻击。

同样的道理。

后来的倭寇抵达了南洋,取华商而代之的西方势力,与当地土著们的矛盾积累很深,导致倭寇们又受到了土著们的支持。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倭寇的战败,让他们退缩回自己的土地上,又导致他们在南洋的土地呆的时间太短,与土著们的矛盾不深,这就是利的一面,为他们日后与南洋打交道获得了很多的方便,也让倭寇的商品充斥南洋。

不过这些都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要能认清楚问题,做出针对的应对来破局,属于上层的智慧较量。

以此为思路,朱棣留在了占城,解缙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前往暹罗大城,也就是暹罗的都城,面见了暹罗的国王,商讨波隆多罗阇的问题。

“波隆多罗阇是不稳定因素,不光破坏了南洋的安稳,也对暹罗王室带来了危险,不解决波隆多罗阇,恐怕此人会带领军队造反。”

波隆多罗阇要造反吗?

不知道。

不确定。

但是大明咬死波隆多罗阇要造反,形成了舆论,那么暹罗的王室就会担忧,暹罗的王室担忧,就会采取打压和试探波隆多罗阇。

波隆多罗阇要么交出权力得到暹罗王室的信任,要么对抗加深与暹罗王室的矛盾。

这是阳谋。

这叫做利用舆论优势扩大矛盾。

没有问题很简单,那就通过舆论制造问题。

而不同的是,波隆多罗阇的确有点问题,他的实力很强,本就让暹罗王室忌惮,有了大明做主和刺激,暹罗王室的底气足了。

首先要求波隆多罗阇回到都城解释。

只这一条,波隆多罗阇就无法答应,而波隆多罗阇不能回都城,又证明了大明的舆论,稳定了多年的暹罗,一夜之间战火的危机出现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