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880)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由于长期以来四个条件完美地配合作用,山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最终形成了大同、宁武、西山、河东、沁水、霍西六大煤田以及浑源、繁峙、五台、垣曲、平陆五大产煤地。

煤矿开采成本低,煤矿资源集中,煤矿质量又好等等,为北方的工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早的时候,朱高炽不是很想发展山西的煤矿业。

只不过一则山西的工业化太少,需要刺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带动,二则北方也需要山西的煤矿。

那么到了如今,有塞北地区和高丽藩属国的煤矿供应,关于控制山西和北平等地区煤矿开发重新被朱高炽提了出来。

“塞北地区和高丽的煤矿资源虽然也丰富,可是条件不如山西,如果转移生产链,会导致开采成本增加,也因为少了山西等地的供应,恐怕全国会发生煤矿荒。”

文华殿里,工部尚书宋礼担忧的说道。

从洪武二十五年算起,大明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了第三十个年头,发生了以往不敢想象的变化,人们都认识到了工业化的伟力,哪怕是社学的孩童也把工业化挂在嘴上。

工业化的核心是能源,大明的能源就是煤矿。

“虽然海运已经发达,高丽到大明的煤矿运输成本压到了极致,可是比较起铁道,继续发展山西的煤矿业,优势仍然是无法比拟的。”

夏原吉也提出了他的想法。

不过比较起尚书宋礼,夏原吉格外的低调。

这位历史上以治水出名的官员,也是主推扩张运河工程的官员之一,因为这件事的理亏,他有些不自信起来。

朱高炽当然知道他们的想法。

但是他要考虑为后代留下丰富的“遗产”。

后世都说米国如何云云,其实在朱高炽看来,米国的确很多方面做的不错,可要是说米国有多么的先进,朱高炽却不以为然。

米国的运转效率太低下,对于世界能源的浪费是最严重的国家,同样的十分能源十分效果,米国只能做到十分能源五分效果。

米国之所以富强,主要是因为米国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人均各类资源太丰富了,而不是米国有多么的先进。反观东方,千年前的关中无疑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可因为上千年的开发,无疑没有了最初的富饶资源。

但是有一条米国在上个世纪做的还不错。

借助他的优势,本国主要使用世界上的资源,却把本国的能源存下来。

只是呢,才多少年而已,具备如此多海量优势的米国,竟然已经难以为继,放开了限制本国能源开采的政令,成为了世界上第三大产油国。

简而言之,败家的速度太快了。

而保持自身文明优势,取长补短,立足当下,全力发展,齐心奋进,如此的中国,方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对手无奈令人崩溃的存在。

因此朱高炽耐心的解释。

“山西行省的煤矿资源看起来是无限的,当下也的确如此,但是我认为是有限的,开采了一分,后世子孙就少了一分。”

朱高炽说了个开头,宋礼等人眼睛一亮,聪明人仍然是聪明人。

“煤矿不是大明的特产,我相信全天下煤矿丰富地区的不少,我们用完了,别人还有,那就是对子孙留下了隐患,所以我们需要两条腿走路。”

“第一条是勘探天下的煤矿资源,任何煤矿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们要占据下来,第二条就是优先发展本土以外的煤矿,尽量为后世子孙打造更宽裕的条件。”

中华民族有个传统,为了家族可以贡献一切,这个家族当然是子孙后代。

乃至后世的时候,已经不缺吃不缺穿,之所以仍然保持奋进,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们,希望能为孩子们留下更多的财富。

代代薪火相传,所以中华民族无论去了什么地方,无论是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里,还是被贩卖去美洲,哪怕受到排挤和打压,可要不了多少代人,仍然成为当地富庶的群体之一。

那么朱高炽提出的思路,同样没有人再提出反对。

如何转移煤矿业发展,却避免就业机会的外移,不出现损害自身利益而补足别人好处的现象,成为了朝廷们讨论的事情。

如果换成商人群体,他们必然是反对的,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最心慌的是国内的煤矿商人们。

三十年下来,大明谁最有钱?

煤场主最有钱。

还没有上社学的孩子都能回答这个问题。

靠着煤矿业的兴起,国内的煤场主们成为了最有钱的人,守着聚宝盆不愁煤矿卖不出去,太过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煤场主们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国内最有名的商行,例如合记、合众等,合众的主产不是煤矿业,合记也早就转型,不再是传统的煤矿商行,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二十年前最厉害的张家煤矿因为遗产税的问题烟消云散。

十年前,北平的大周东家同样因为遗产税的问题,家族破灭,煤矿被拍卖。

国内的商人们无法反对遗产税,已经开始了接受。

可是朝廷的新消息传出后,许多的商人睡不着觉了,反观国外的商人们幸灾乐祸,嘲笑声音最大的就有吴宏,他当初灰溜溜的离开北平,就是因为那些靠着运气,提早占据了北平好位置的那帮商人们排挤他。

否则他为什么不在国内利益最大的地方经商,却离开国内来到了高丽呢。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朝廷如今要转移煤矿行业,我倒是在高丽提早占据了好位置,现在看看那帮老家伙怎么办。”

听到吴宏的抱怨,亨运来商行的东家担心道:“他们还是有钱的,要是来高丽和我们抢矿,恐怕我们还真竞争不过他们。”

吴宏忍不住笑了。

“天下的事,哪里是谁有钱就能办到的呢。”

“理是这个理。”

亨运来商行的东家认可的点点头,他们这些人在高丽根植了多年,无论是高丽总督府,又或者汉城的高丽国王,乃至地方上的两班,关系早就千丝万缕,岂能是国内那帮老家伙能对付的呢。

不过呢,事情谁也说不准,亨运来商行的东家小心的说道:“还是要看朝廷的态度,如果朝廷支持那帮老家伙,咱们也很难抵抗。”

吴宏皱起了眉头,老朋友的担心不是多虑。

“朝廷在高丽的管理,我们出了大力,包括大明工局主导的贸易模式,我们一直都是支持的,总不能不讲情面吧。”

“论国内的关系,那帮老家伙可比我们强,万一他们说动了朝廷呢。”

吴宏坐不住了,约了几名高丽的大商人赶回了京城,打听朝廷的态度,同样,北方大量的商人南下,也在打听朝廷的态度。

……

南洋的铁道总里程最终的计划不下于十万里。

不算铁道桥等耗费,只平铺的铁轨论算,大明每修建一里铁道,也是第二代的铁道,后世的眼光看来,仍然属于简易铁道,可就算如此,也需要制造钢铁的生铁为六万斤,十万里需要六十亿斤,如果加上铁道桥等消耗,大概需要翻一倍。

炼制一百斤铁需要五十斤焦煤,一百斤煤可以烧制六十斤焦煤,也就是说需近百亿斤的煤。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时,煤年产量为八百八十亿斤。

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八百大缅宣慰司、丽川平缅宣慰司、暹罗、各都司,真腊等,加起来的面积是英国的十几二十倍,人口也远超同时期的英国十倍不止。

当南洋铁道大工程彻底通工的时候,大明的国力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北方,东方、南方皆无新势力。

也就是说大明完成了陆地上的“闭合”,只还剩下海外不停衰败的倭国,大明将会彻底腾出手,开始真正的宗藩天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