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891)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同时大明工局也口头上让出了诸多的利益,包括各行各业的利益划分。

朝廷的情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因为战争开动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直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历史长河中,技术的进步与物流和运输的发展息息相关。

大明当下从帆船到轮船,当初过渡阶段的风帆与蒸汽机结合使用的大船并不适合南洋的航海条件,全部使用蒸汽机充当动力的轮船比重越来越高。

南洋的气候风暴比太平洋更加的稳定,而且与西班牙的大帆船贸易远跨太平洋不同,南洋有充足的海岸线和岛屿提供补给。

每个码头上可以为船只提供丰富的煤炭,大量船只的往来,只煤炭的利益就足够当地小富一波。

任何一次技术的飞跃都带来了运输业的革命性变革,而这种变革又反过来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艘帆船的运输效能远超过一辆马车。

这不仅是因为帆船能够搭载更多的货物,还因为帆船能够利用风力,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古代时马车是主要的陆地运输工具,但其速度和容量都受到道路状况和马匹体力的限制,相比之下,帆船可以在江河上自由航行,穿越狂风巨浪,将货物安全地运送到目的地。

同样的道理,一艘轮船的运输效能也超过一列火车。

轮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交通方式。

相比之下,火车需要依靠固定的轨道行驶,运输量和速度都受到限制,而轮船则能够在海洋上自由航行,不受地形和道路的限制,一艘轮船能够运输成百上千的货物,为大海贸易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河流是天然的交通路线,但铁路和道路则需要大量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无论是铁路、道路还是港口设施,都需要不断的投资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相比之下,海洋则是免费的交通路线,只要动力和海流合适,帆船和轮船就能够自由航行,这也意味着海运的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吸引更多的货源和商人的眼光。

大明蒸汽机的使用,多年来的研发和进展,轮船的动力得到了突破,船只越来越大,运输量也越来越多。

随着海洋贸易的不断增长,海运成为了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海面上络绎不绝的海船,从高丽半岛南端出发,通过济州岛运输到筑紫都司境内,从国内运来的士兵也越来越多,筑紫都司越来越热闹。

周边的城镇竟然繁荣了起来。

筑紫都司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海运的兴起。

随着贸易的繁荣,筑紫都司成为了当地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早就超过了琉球。

商人们从海外各地带来了各种珍贵的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还有大宗贸易货物。

这些商品在筑紫都司市场上进行交易,然后通过海运运送到狗奴国与倭国的各个角落,筑紫都司地区的港口也因此成为了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来自大明各地的商人们在这里聚集。

有浙江行省的,广东行省的,福建兴盛的,还有平安都司,高丽藩属国,南洋各地等等。

各自的风俗和文化传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这种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当地驻军的生活,也为筑紫都司的文化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从军队退役下来的庄园主们,他们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充沛的购买力,包括大明自鸣钟等奢侈工业品在当地也能得到畅销。

甚至有庄园主不计成本的购买水泥等商品,花费大价钱在土地上建立大明式楼房。

随着筑紫都司的富裕,反观狗奴国与倭国国内破产的武士们,他们又能轻易招募到流民,乘坐简易的舟船开始当起了海盗。

比较起数十年前的倭寇,他们的船只更小,可是数量更大。

不光是骚扰自己的国家,也袭扰筑紫都司的航海线,所以打击这些犹如蚁贼一般的小海盗群体,成为了大明海军最为头痛的对象。

消灭他们不难,难的是发现他们,追赶他们,以及灭之不绝。

今日杀了一批,明日又兴起数批。

随着船只的增多和航线的繁忙,无数的小海盗在老家也只能等死,唯独在海上还有一线生机,于是更加的活跃起来。

利用海洋的隐蔽性,对过往的船只进行抢劫和袭击。

商船不愿意发生伤亡,每名水手的牺牲,所属的商行需要付出不菲的抚恤金,所以商船遇到躲不过的海盗,哪怕对方人数稀少,认真打起来并不会输,可还是宁愿给一笔粮食充当过路费。

粮食在国内很便宜,对于商人们而言九牛一毛都不算。

可是贫穷到了极致的小海盗们,他们还真就只需要一口饭吃,如此下来,双方竟然达成了平衡,唯一头痛的只有海军了。

大明商人们向海盗们交付过路费,他们没有太多的意见,可是御史不会同意,在御史眼里这是大明的耻辱。

倭国的水师不被大明海军放在眼里,于是大明海军的战舰以两三艘为小队,加强海军的建设和在海上的巡逻力度,如此下来方减缓了海盗群体扩大的态势,可也谈不上杜绝。

如今战事的苗头浮现,这些存在了多年的小虾米成为了眼中钉,影响大军海上补给航道的威胁。

大明的海军开始集结于筑紫都司,上百艘的战舰铺满了港口。

随着一声令下,整个海域被封锁了起来,进入了为期三个月的高强度平灭海盗时期,高大的战舰追着简陋的舟船跑,光战舰的燃煤费用都补不回来。

上百艘战舰的规模,每一日的费用都是天文数字。

对于倭国的战争,其实已经开始了。只是倭国方面并没有什么反应,他们就算猜到了也无能为力,只能被动的防守,更不提大海上的争锋。

多年前的应永之战,吃了大亏的幕府军就再也不敢于大海上和大明海军争雄。

如果陆地上他们还能搏一搏,视死如归的发动冲锋,那么在大海上却是靠近大明战舰都做不到,无论是航速还是大炮皆不是一个时代。

技术的发展,大海上最先体现。

第七百章 三世同堂的征途

“宫之城、出水城,大口城三地这些年虽然养了许多的军马,可如果供应大军的话,恐怕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国内调一部分军马过去。”

这些地方属于江户时代的萨摩藩领地。

有些主要的地方改了名字,大多数地方因为惯性使然,仍然保留了当地人的称呼。

筑紫都司南部地区许多土地改为了牧场,还有取自高丽的济州岛,经过大明的治理也成为了海外供应军马的主要地区。

关于征缴倭国的战事,兵部非常的忙碌,方方面面都要顾及,不能出一丝差错。

“三世同堂的征途啊。”

兵部官员突然感慨道。

此次不光是皇帝亲征,还有高阳王,和太子殿下的次子,正是祖孙三代。

仿佛一个轮回。

皇帝还是燕王的时候,也是长子坐镇中央,次子随侧出征,如今到了太子殿下仍然如此,因为前例可循,所以朝廷反对的声音不大。

朝廷调动兵马,除了京营外,还有边地的士兵。

西部七省、塞北地区、奴儿干都司等地方的士兵必然不会调动,除了水土不服之外,距离也太过遥远了,大明的疆域大的很。

战场既然在倭国,调动的必然以南兵为主。

京营一部分、南洋一部分、福建广东等地一部分,加上筑紫都司的军队,还有琉球军的协助,加上狗奴国的军队,最终的规模预计达到五十万。

以大明的国力,拿出五十万的军队规模必然是奔着灭国去的。

耗费上亿的物资,如何尽快回本也被朝廷上下关注。

这些大事由上面的人头疼,每个人有自己在乎的利益,边地同样如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