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74)

作者:feiwu 阅读记录

“你再笑话我,我就诈尸给你看。”

“行啊,反正散场了,没别人。来,哭一个。”

皎皎把他捏脸的手掰了下去。梅任行觉得逗够了,于是收敛了笑容:“唉,三吏三别。如果没有杜甫,安史之乱也许只是一场没有意义的人间惨剧而已。”

“其实如果可以选择,杜甫肯定愿意拿自己的旷世诗才去换一个太平盛世,哪怕不做这个诗圣,哪怕从此籍籍无名。”

“哦?”

“我知道那时矛盾积压已久,可像安史之乱这么惨烈,我觉得应该还是偶然性更大一些。”

“我曾经也那么想,也无比希望可以以身相换。但有些事情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这世上多的是事情,明明可以不发生,但最后还是发生了。其实站在后世角度上来讲,战乱常有,而诗圣不常有。太平盛世和旷世诗文,一个在当时,一个在万世,一个在物质,一个在精神,有时也不是那么好选择。更何况,对于人来说,生死治乱是天大的事,对于鬼来说,也许什么都不是。”

“你说的也有道理。” 皎皎叹了口气。

“不说这个了。所以你到底是喜欢李白多一点,还是杜甫多一点?”

“怎么又让我选啊?”

“谁让你昨天就没选?我觉得你更喜欢李白,但你写的诗好像又有点偏杜甫,譬如那首——就叫它《路逢》吧。‘路逢新死鬼,问我旧时钩。不知身已没,犹言戍城楼。钩没不可寻,徘徊东西游。落日漫山林,鬼哭满山丘。’像是用李白的笔,写杜甫的诗。”

“我时常对你的记忆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以你到底更喜欢谁?”

“我更喜欢李白。”

“好,知道了,你喜欢李白。”

“就算是杜甫他自己,也更喜欢李白吧?不过我有一个神奇的想法。你说他们两个,有没有可能是同一个灵识呢?”

“这,风格差得有点大吧?”

“不大啊。杜甫要想‘李白’,可以很‘李白’。《饮中八仙歌》里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是很多人都错认成李白写的了吗?他只是早期诗歌留传不多而已。也许是同一个灵识,为了看看自己在不同境况下写的诗文会不会不一样,所以特地分了个灵,做了个实验。”

“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要是这样,那他还真是够拼的。我看话本上说,分灵之后其实有一定概率再也合不回来的。”

“我就是脑洞大开,随便想想。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

“要不问问阁主?”

“我问过,可他要么是说‘你猜’,要么就是说‘怎么,你觉得我写的没有他们好吗’,然后我就不敢问了。”

“可以,这很阁主。”

“我还猜过他是谁,可他身上有好多人的风格。而且我也不记得有哪个诗人词人是叫子渊的,只知道一个颜回字子渊。可他真的一点都不‘颜回’。然后我就再也没猜过了。但他的水平又确实高到离谱,所以我想也许他做人时没用过这个名字吧。”

“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回头帮你看看,要是找到了就告诉你。”

车厢被收了公,也没有办法让人将它送还给穆相了。二人写了封信,向其致歉。在哀乐楼整天游手好闲了十日,实在觉得无聊,便想着要走了。子野见其无恙,也未多加阻拦,只预备了一些干粮、药品以及日常用物,又仿着官方样式另做了两个路引。本来梅任行给皎皎取的化名叫“费灵芝”,给自己取的叫“费灵石”,但子野嫌其过于刁钻,于是改成了“凌芝”和“凌石”。能备的都备下了,唯独灵石这里没有,但他还要在洛阳再待上一些时日,不能与二人同行。好在那位麻烦的太子殿下此时远在荆州,正在为湘王贺寿,渡口处的人手也早已撤走,但子野依旧不大放心,于是用隐身结界送二人出城后,嘱其转从玉门古渡过河,过河之前,皆用步行,过河之后,再另行买马。

二人谢过子野,沿洛水北上。皎皎不喜日光,于是戴上了之前苏轼送的帽子。这帽子做得很是别致,又宽大又透气,而且还有一股异香,想来应该是椰子的香气。梅任行怕其无聊,所以给她唱起了这几天新学的曲子。由于是沿洛水而上,所以唱了好几遍《洛神赋》。可惜,并没有见到洛神。白天走路,傍晚便设个结界安歇,洗漱则是去河岸处取水过滤,若是饮用则还需要消一下毒。第一天还好,一夜无事。第二天歇在了山林附近,于是很不意外地遇上了夜晚气氛组——灰林鸮。皎皎表示怎么听都觉得它们是在幸灾乐祸地笑。梅任行则表示这更像是在幸灾乐祸地吹口哨,笑话了一会儿她的胆量,然后便要再加一层隔音结界。但皎皎怕把声音也隔掉会不安全,于是梅任行也便作罢,只是拉着她的手相对而眠。第三天终于走到了玉门古渡,然而此时已是黄昏,渡头空无一人,二人只好先在河边洗漱歇下。

“你知道吗?这里是虎牢关。”梅任行忽然道。

“虎牢关?”皎皎擦着头发。

“对啊。说是玉门古渡,其实和玉门关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汜水汇入,形如玉门,故而得名。”

“原来这里就是虎牢关啊。”

“是。这里就是他一战擒两王的地方。”

“我突然想起来,我《威凤歌》里有一句话好像写错了。”

“哪一句?”

“‘负矢衔伤’那一句。唐军铠甲好,扎不透,上面插满箭矢倒是有可能。可史书上好像没有什么他受伤的记录。他爱亲身涉险,不是诱敌就是冲阵,我当时想当然了。现在想想,就连‘负矢衔伤’这个词都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跑到脑子里的。我回忆了一下背过的诗文,好像没有‘衔伤’这种用法。”

“那你完了,等着吃竹笋炒肉吧。”

“唉,早知道就让子野等我再改改了。”

“不逗你了。有‘饥寒苦热’在,怎么会不留下伤病?又不是只有外伤才是伤。这么看来,‘衔伤’反而挺贴切的。如果不同意这种解释,不是还有‘衔恨’这种用法吗?”

“其实‘饥寒苦热’也是不知道怎么就跑到我脑子里来的。”

“他也确实是‘饥寒苦热’都经历遍了。不过大概如你所说,他觉得‘生死祸福’无足为俱,所以对自己的身体毫不爱惜、肆意消耗,只希望能够止戈为武、平定天下,从此世上再也不会有‘无常’吧。”

“其实‘生死祸福何足惧’和‘不教斯世有无常’也是不知道怎么就跑到我脑子里来的。”

“你是不是整首诗都是不知道怎么跑到你脑子里来的?”

“那个,我还是斟酌了几句的。开头我就斟酌了许久,最后觉得我能梦见的,或许也是他曾经看见或者梦见的,索性就那么写了。”

“行吧。以往你总是一时兴起冒出一两句,然后就不管了,在我这里也不知道存了多少句子,这次难得好好写完。”

“是存了一些,不过应该不多吧?”

“你要这么说,那就先把‘多少人间羁旅客,分明记取奈何桥’给补全了。”

“我什么时候写了这个?我怎么不记得了?”

“就那次,我从别人那里听了一首儿歌,不小心唱错了。”

“啊?”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然后呢?”

“然后我唱成了‘摇到奈何桥’。”

“奈何桥?哈哈哈哈。”

“别笑了,你那时不也没听出来?”

“我第一次听,我怎么知道哪里不对?”

“唉,那时哪里想得到,如今确实成了‘羁旅客’。——其实要不是怕那位太子殿下胡搅蛮缠,本来可以带你在洛阳附近好好逛逛的。”

“没事,这样也挺好的啊。你看我们路过了伯夷叔齐的首阳山,还路过了杜甫的故乡,又看了洛水,还有洛水伊水交汇后的河洛汇流。现在又到了虎牢关,旁边便是汜水,明天就要北渡黄河。看过的风景已经不少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