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580)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汪若海笑道:“唐时设监军,就是用猛药了了。结果很快监军夺了权,凌驾于统兵官之上。都监这些官职,本来都是监军,是怎么一步一步变成统兵官的?”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所以我一直主张不用猛药,一点一点去改。这样做最大的阻碍,是缺少合格的人才,见效很慢。所以这些官职,要快进快出。大胆用人,不合格的人员则及时淘汰,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选出人才来。”

汪若海叹了口气:“节帅这样做,确实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选出人才来。但是快进快出,官员人心不稳,确实也有弊端。还是要给官员一定任期,不要让他们太过惶恐。”

王宵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军队新组建,而且又快速扩军,必然面临着军官短缺。大量军官,是因为各种样的原因被推上位置,其实并不合适。王宵猎的办法,是任命的时候要求不那么严,而后在演练和实战当中,大量淘汰。这个办法,王宵猎称之为快进快出。大浪淘沙,最后剩下的官员,就基本适合要求了。

襄阳扩军时任命的军官,现在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还在位,大部分被淘汰了。所以与金军作战的时候,军官的表现还算合格。现在想在短期内把军队扩充一倍,必然还面临同样的问题。

怎么办?其实没什么办法。见效最快的还是降低要求,大量任命官员,而后在实践中检验。只有等到军校建立起来,能够稳定输出人才,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北宋禁军的军官,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战阵上因军功升迁,再一个是诸班直,还有弓马子弟所等地方。虽然有武举,武举官员占比极小。这三种升迁渠道,也是经过长年累月才完善起来的。王宵猎没有时间,而且现在的局势也不允许慢慢来。非常之时,用非常手段,现在只能不拘一格。

看了桌上公文,王宵猎道:“余欢措置营田务,以后营田务的事情不能跟以前一样了。靖康之乱后,中原有大量闲田。这些闲田,我打算一部分募人垦种,一部分交给营田务。我们的营田务,跟其他州县不一样。不是募人来,而是用军队的管理方法,大部分田要一起耕种,一起收获。收获的粮食,一部分交公,一部分各村留下,还有一部分给村民。我想,三者的比例,还是均分的好。”

汪若海道:“民间雇人耕田,都是除了税后,主家和客家均分。若是三者均分,耕田的人岂不是得的少?”

王宵猎道:“不能这样算。若是民间,主家留下的粮食,跟种田的人就没有关系了。各村里留下的粮食不一样,种田的人还有份,村民都能得到好处。”

汪若海想了好一会,才道:“村里留下这么多粮食,有什么用?”

王宵猎道:“一是若官府需要时,可以向村里面购买。因为是村里的粮食,比向百姓买方便多了。再一个,若是村里有事,比如修渠铺路,可以用这些粮食做本。有了这些本钱,比一有事就向村民收钱好多了。”

汪若海摇摇头:“节帅,你说的有道理。可我觉得,村里留下三分之一粮食,实在太多。税收三成,已经比普通百姓重了。若是再交三成给村里,谁还会去营田务?”

王宵猎想了想。道:“参议说的也是。”

没有战乱和天灾人祸的正常社会,一般没有田地的客户占三分之一,生活富裕的上户的占一成,剩下的六成是有土地,但生活不那么轻松的人家。

王宵猎对营田务百姓生活的定位,是正常社会里六成普通人家的中上层。对他们的田地分配,收成的分配,要符合这个原则。营田务的村庄,应该没有很穷的人家,也没有很富的人家。

想了很久,王宵猎道:“不如这样让一步。营田务的村庄,收成的粮食向官方交两成,村里留两成,百姓则分剩下的六成。如此一来,就不比民间佣田的百姓差了。”

汪若海道:“这样倒是可以。不过,营田务里的百姓,日子可不比寻常百姓好。”

王宵猎道:“怎么会呢?他们只是这样交粮食,其他土地的产出,可是都在自己手里呢!我的意思,一般的营田务村庄,按每户五十亩分配土地。三十亩是公田,产的粮食按我刚才说的分配。剩下的二十亩地,则分给各户。分给农户的二十亩地,一般不用来种粮食,而是种桑麻之类。这些地赚的钱,就全归农户!”

汪若海听了,不由笑道:“若是如此,百姓分到手的,就不能只按粮食算。就是公粮、村里和百姓均分,每份都是三成,百姓也是愿意。二十亩地,一年赚好多钱!”

王宵猎道:“是啊,一年不少钱呢。一户三十亩地种粮食,若都是好地,一亩能产两石。就是分三成,也有二十石呢。一户五口人,平均一人一年的口粮就有四石,够吃了。”

汪若海道:“百姓有老有小,一户可不只有五口人。”

王宵猎道:“我本来想的,口粮有不足,则从自己的二十亩地里种出来。不过若给他们留六成,有三十五石,一户人家就足够吃了。剩下的二十亩地,能够保证他们手里还有钱花。”

见王宵猎算得认真,汪若海问道:“这些不是大事,节帅何必算得如此认真?”

王宵猎道:“军队大进大出,就面临一个退出来的人去哪里的问题。营田务不只是种粮食,还是军队退出来人员的主要去处。一个村子五十户,能安置一个都头了。”

汪若海想了想,点了点头。道:“节帅若是如此安排,也有道理。”

选了不合适的人当官,就要及时清理出去。这些清理出去的人,不能够撒手不管,要安排他们的生活。不能够安排闲职,白领俸禄,就数营田务这些地方最合适了。

第636章 淘汰的军官

怎么让军队淘汰的人员,以及地方淘汰的官员有稳定的去处,可以安定地生活,王宵猎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各地官府的吏员,便就优先招收退役人员和前官员。其他如官府的产业,营田务,都是安排他们的地方。

只有给淘汰的人员安排退路,快进快出的阻力才小。淘汰之后就没有出路,哪个会做?淘汰的时候,基层怎么会习以为常?大家有了退路,才接受快出。

在各地方势力中,王宵猎确实是最有钱的。但在各首领中,王宵猎差不多是最穷的。最典型的如张俊,兵力远不如王宵猎,他名下却有数十万亩地,还有众多生意。最著名的一个典故,是张俊家里的银子太多,便铸如大圆球。圆球太多,即使是贼也偷不走,称之为“莫奈何”。

王宵猎自己不贪钱,手下大部分将领当然也不能贪钱。军官身上节省出来的钱,用在了整支军队上。比起中下层将领的收入,就是王宵猎军中最高了。

占领洛阳,中牟、陕州、灵宝三场大捷,论功行赏之后,到了要淘汰不合格人员的时候。既要根据战争表现,决定哪些人不合格,要清除出军队。还要给这些人找好去处,让他们离开军队也能安身立命。这些日子,王宵猎可谓是绞尽脑汁,用尽了心思。

刘子羽在洛阳城里待了几天,情绪慢慢平复下来。王宵猎不想西进,刘子羽想来想去,应该还是不信任张浚。什么要用兵于河东,关中相对不重要,都是借口而已。

陕州大胜之后,王宵猎相当于掌握了关中平原的钥匙。对于金军而言,陕西失去了以前的价值。不能够快速夺回陕州,金军在关中的军队就处于危险之中,必须快速撤出来。今后陕西的战略局势,与以前就大不相同了。

刘子羽明白,有富平之败,王宵猎怎么会信任张浚?说是因为这个消极,那个逃跑,不过是失败后找的借口。这种借口可以胡弄朝廷,胡弄不了王宵猎。

能怎么办呢?刘子羽只能够一声长叹。两军对进,歼灭兀术的事情应该不可能了。就看兀术退走之后,川蜀宋军能不能守住泾原路以西,多少挽回些颜面吧。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