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60)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河南府衙,王宵猎、李彦仙、汪若海、王彦几个人围着桌子,各自看着公文。

放下手中公文,王宵猎道:“现在七月间,完颜昌便就从宿迁发兵,南下攻破了泗州,进逼濠州、滁州。在南方住了几年,女真人不怕热了?”

汪若海道:“完颜昌一来,朝廷震恐。在鄂州的张俊,改任两浙宣抚使,护卫圣驾去了。岳飞移镇江州,与刘光世一起,防守江淮。朝廷防守严密,完颜昌兵力不多,这次南下,应该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

王宵猎道:“我总觉得,此事有些古怪。金军要南犯,必然大规模签军,准备数月。不然他数万大军,补给的粮草从哪里来?可这次没有听说京东签军。可以算是没有动静,突然就南下了。”

王彦道:“不错,完颜昌看起来来势汹汹,实际上兵力不多。而且攻下泗州后,便就在那里不动,并没有要继续南下的样子。朝廷向淮东调兵遣将,实在没有必要。”

王宵猎叹了口气:“兀术搜山检海,才过去几年?完颜昌的兵力再少,也不会比兀术更少。”

几个人听了一起点头,都不再说话。

是啊,兀术全部兵力三万多人,还敢兵分两路,视大宋如无物。完颜昌现在是金军右副元帅,兵力比当年的兀术可是多得多了,怎么就不敢大举南下了?

李彦仙突然道:“朝廷向淮东聚集大军,淮西不就是没有兵马了?”

汪若海道:“淮西对的是刘豫,他并没有调集兵马,又何必担心呢。”

李彦仙道:“可折都承从我们这里带的大炮,就快要到鄂州了。若金军要抢大炮,只要派几千人,朝廷想追也无兵可派!上次作战金军吃了火炮的亏,在此事上用些心思,也是人之常情。”

汪若海愣了一下,急忙拿起放在一旁的江防地图看了看。道:“还真是如此!算着日子,折都承应该很快就出德安府,到复州了。那里情况复杂,不过一般的盗匪,也不敢打折都承的主意。现在张太尉离开鄂州,岳飞去江州,黄州和蕲州一带没有大军了。”

王宵猎叹了口气:“我一直认为,武器很重要,但不能把军队的战斗力全归结到武器上。火炮的威力巨大,这是事实。但金军想的,应该是如何对付火炮,而不是来抢火炮。抢火炮,有可能抢到,也有可能抢不到。自己的军队改变战法,进行相应训练,才是可控的。现在看来,我想的很可能是错的。金人并不这么想。”

汪若海道:“宣抚也认为,金人此次要抢折都承的火炮?”

王宵猎点了点头:“不是如此,完颜昌南下就没有道理可讲。现在不是两年前了,没有别人配合,完颜昌根本就威胁不了江南。他没有准备,突然就南下。夺下泗州,再没有快速推进,还能要干什么呢?”

汪若海看着手上的地图,有些无奈地道:“折都承应该到了鄂州附近,我们想提醒他也来不及了。鄂州远在千里之外,我们实在鞭长莫及。”

说完,又看了一会地图。道:“宣抚以为,金人会在哪里动手?”

王宵猎道:“那就要看金人的胃口了。如果只是抢工匠,而不是抢大炮实物,鄂州之下数百里,都可以动手。如果想把几门大炮抢走,那就只能在黄州附近动心思了。”

汪若海点了点头。道:“不错,金人能动心思的地方只能是黄州。那里刚好有岐亭河北上,翻过大别山,从商城镇和固始县,一路走水路就可以到毫州。不过,他们要经过光州,许约会放他们过去?”

王宵猎道:“许约本是光州土豪,为人极其圆滑。直到现在还同时用绍兴和阜昌年号,谁也不得罪。如果金人真从他那里走,他会全力阻挡?可惜,我们在信阳军也没有重兵。”

众人听了,不由一起摇头。

信阳军是大后方,旁边的淮南西路没有强大势力,王宵猎一直在那里没有布置重兵。突然出了这种事,就无兵可调了。如果从其他地方派兵,等到了光州,黄花菜都凉了。

第735章 花沟

信阳军在桐柏山和大别山北麓,与附近的光州一起,是盛产药材的地方。供销社在信阳特别设了一衙门,专门收购药材。治下的罗山县,更是专门有人时常到光州去,各县转遍。

孙继在供销社做事,专门到光州采购药材。他负责的地方,是以商城镇为中心,光州南部大别山区。

这一天天刚亮,就有邮局的人找上门来,说是有孙继的书信。

接过书信,孙继一看,道:“奇怪,我在洛阳没有亲友,怎么会有书信来?”

送信的人道:“不只是你,我们邮局的押司,还有县里秦知县,都接到了洛阳书信。说的是一件事。有个官员的岳父母在商城镇居住,让送封信去给他。”

孙继笑道:“不是大事,怎么来了这么多信?”

送信的人道:“这个官员前几年被金人掳到隆德府,今年才救回来,宣抚司以示重视罢了。贺干办以前做过我们罗山知县,百姓感他恩德。既然是贺干办交待下来的事情,当然不能马虎了。”

孙继点了点头:“原来是贺知县交待下来的事情,怪不得了。”

说完,拿出信来看。

其实这信本来是影娘的家信。到了罗山县后,秦知县特别写了一封信,又封了送到孙继这里。让他立即出发,把信送给商城镇的影娘父母。

收了信,孙继道:“本来还要过上七八日,我才去光州。现在有了这信,只好明天走了。”

送信的人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信已经送到,我这就回去。”

送走了送信的人,孙继回到家里不敢怠慢,立刻出去采买路上用的物资。秦知县在信里说,如果把信送到,回来会有十贯赏钱。多这十贯钱,此次去光州就宽松得多了。

作为供销社的人,孙继到光州收购药才,经费当然是供销社出。做了几年,现在基本是定额,相差不大。秦知县的赏钱,大部分就是孙继自己得了。

十贯赏钱当然不是秦知县出,而是来自于县里的公使钱。宋朝的县一级,是没有公使钱的。平时的费用,大多都由吏人分摊。王宵猎在大部分的公务衙门,都设立公使钱,大减轻了公吏的负担。

买了路上的应用物品,第二天一早,孙继便就骑着自己的大青驴,离开了罗山县。路上经过仙居、光山两县,径直到达商城镇。把驴在镇里客栈寄存,便照着信上的地址,沿着灌水逆流而上。

走了十几里,离开灌水,向西再走几里路,就见到一处山水寨。这寨子借着山势,在路口建起一道石墙,把路堵住。每日里都有两三个丁壮站在寨门处,查验进寨的人。

这里是大别山里的一处药材集散中心,孙继以前来过。

到了寨门前,交了五文钱,孙继进入了寨子。

山水寨,是两淮地区的百姓在乱世聚集起来自保的手段。有的有首领,有的没有,有事大家商量。大的寨子,可以有几千户人家。小的寨子,只有几十户人家。

这处山水寨不大,只有五六十户人。也没有首领,重要的事情都是寨中几个大家族商量。寨中有几家商铺,主要是卖药材,还有本地产的布匹丝绸。

孙继到了药材铺前,向店主拱手道:“石员外,近来可好?”

石员外抬头看是孙继,急忙站起来道:“原来是孙官人。算着日子,你今年可是来得早。”

孙继道:“不瞒员外,今年有些事情,所以早来了些。”

石员外急忙把孙继让进屋里,上了茶来。

喝着茶,说了几句闲话。孙继道:“不瞒员外,今年来寨子里,要找一户姓潘的人家。本是中原人氏,靖康之乱时流落到了这里。是夫妻两个人,就住在这处寨子附近。”

石员外听了,皱着眉头想了一会。道:“这寨子里姓潘的人家不多。从中原来的,好似只有一户。他们没有在寨里居住,而是住在寨外的一处山沟里。你出了寨子向南,走不远就见到一处山谷。听说以前那里住了一个隐者,谷里周围到处都种满了花。就是现在,也许多花开着。我们这里的人,都叫那个地方叫花沟。”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