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11)

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阅读记录

“因而秦之灭六国,毋宁视为一次政治、军事层面的灭亡,尚未从根本上摧毁分裂的土壤。”

“天下陷入纷乱实则是必然的!”

胡亥深吸口气,稳住心神,从怅然若失的心绪中恢复过来,听着嵇恒的话,他眉头一皱,道:“听你的意思,大秦今后会大乱?”

嵇恒沉吟片刻,还是点了点头。

胡亥冷哼道:“你前面也说了,始皇为长公子铺就了一条‘君儒法臣’之路,长公子宅心仁厚,上位后,只要按部就班的施行仁政,又得蒙恬上将军相助,天下怎么可能还会乱?”

嵇恒摇了摇酒壶,还有一小半,道:“靠仁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大秦是靠武力,强行将天下整合在一起。”

“在统一的过程中,大秦一直试图将秦国的法律、制度推往六国,试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体制统一,但一个军事国家仅通过武力的手段,就想实现向文治国家的转变,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只要关中跟关东的文化、体制没有彻底融合,大秦内在的矛盾就会一直存在。”

“无论行多少仁义,最终都只能延缓。”

“终有一日会总爆发!”

“到那时,就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了!”

“这是历史的大势。”

“始皇只能做到帮扶苏稳住天下。”

“最终还需扶苏自己去走,施行仁政或许是对的。”

“但治国为政,仁与不仁,界限何在?”

“作为国家大政,对民众仁是仁,亦或对贵族仁是仁,亦或是对儒生仁是仁?”

“这都需扶苏自己去琢磨。”

“若扶苏真能明悟为政之仁,实现四海安定,天下太平,民众富庶,国家强盛,自能将始皇未竞之业完成,若是扶苏听信儒家,依旧遵从儒家那大而无当宽泛无边的滥仁,或许这项历史大任,会交由下个人来尝试。”

“也许这人姓刘,也许姓项。”

偏僻寂静的小屋内,嵇恒的声音持续回荡着。

胡亥阴翳着脸,心中有股戾气。

他认为始皇为扶苏做这么多根本就不值得。

扶苏是一位好兄长。

但如嵇恒所言,扶苏难堪大任。

隔墙。

扶苏涨红着脸,却不知怎么辩驳。

何为仁?

什么才算是仁政?

他在心中自问,自己真的知道吗?

扶苏羞愧的攥紧拳头,指甲更是嵌进了皮肉,却浑然不知疼痛。

他过去自认是知道的。

仁政,无非就是于民和善,休养生息。

但现在,他迟疑了。

因为这样的质问,始皇也曾经问过。

当初始皇下令坑杀嵇恒等四百余人时,他曾心急如焚的去劝谏,最终却被始皇骂了句‘滥仁’。

他当时执拗,便举了周武王灭商之后,伯夷、叔齐宁为孤忠之臣不食周粟的例子,想劝诫始皇,几个迂腐之士根本不足以动摇天下,若这么堂而皇之的杀之,只会给六国贵族搅乱人心之口实,甚至会使得民众惶惶不安。

始皇当时问他什么是仁?

他回答儒家仁爱。

始皇问他:‘在儒家眼中,天下郡县一治民众乐业是仁?那诸侯裂土刀兵连绵是不是仁?天下一统是仁,那分封诸侯是不是仁,儒称以仁爱治理天下为仁,那以法律为准绳治理天下,难道就不是仁了?’

他当时未回答上来。

始皇接着道:

“孔夫子一生讲仁,儒家几百年讲仁,但给过‘仁’一个实实在在的根基吗?”

“没有!”

“儒家不会给。”

“因为一旦给了,就没有仁了!”

“儒家的仁爱,那是儒生的‘仁’,随人而变,随心而动。”

“解释权在儒生手中。”

“他们说你是仁,那才能是仁。”

“世上真正给‘仁’下了定义的是法家。”

“法以爱民,大仁不仁。”

“天下真正的大仁是公平公正!”

始皇的话语在扶苏脑海不断的回响,他当时还固执的认为始皇在强词夺理,并没有真的听进去,在他当时看来,法家的律令如此严苛,更是让民众怨声载道,哪里称得上仁?

但现在。

他隐隐想清楚了一些东西。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扶苏轻轻叹息一声,嘴角露出一抹苦涩。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父皇很早就告诉了我什么是仁,只是我自己一直没想明白。”

“父皇之所以把儒生赶出朝堂,也是想让我日后少受儒家影响,尽快明悟天下真正的仁道之政吧。”

扶苏长身而立,朝向咸阳宫的方向,恭敬的俯身作揖。

姿态无比的低微。

另一边。

嵇恒已讲起了旧贵族乱法。

他擦了擦嘴,又晃了晃酒壶,壶中酒已不多。

嵇恒道:“旧贵族乱法,其实跟黔首未集相依相存。”

“关东六国故地‘未附’‘未集’的民众,附集的对象主要就是六国旧贵族,而这些民众又成为六国贵族在地方集结势力,扰乱帝国法制的基础,两者可谓相辅相成。”

“眼下旧贵族乱法的情况已十分常见了。”

第014章 示强!

嵇恒缓缓坐直身子,侃侃而谈道:“朝廷其实很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而且很早就做出了应对。”

胡亥心神一凝,侧耳倾听起来。

嵇恒道:“秦一统天下开始,魏国人尉缭便向始皇建议‘赂其豪臣,以乱其谋’。”

“这条建议最终为始皇采纳。”

“所以后面就有了内史腾以招降之身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为颍川的情况,除了内史腾,还有内史胜等诸多降人。”

“大秦朝堂很早就察觉到了问题。”

“也知道关东六国地区贵族势力盘踞,甚至是根深蒂固,从一开始就在有意针对,从最初的用重金贿赂,到用其他手段招降,再到任命降人去出任官员,都是想达成分化六国旧贵族的目的。”

“只是成效并不好。”

隔墙。

扶苏微微额首。

内史腾、胜这些降人,他是知道的。

他们过去是韩国的官员,腾为韩南阳假守,在秦大军压境时,选择了出城投降,而后为始皇予以重任,以降将身份出任内史,旋又以至率军灭本国、虏旧君,韩灭之后,又被任命为南郡郡守,主要负责处理东南地境韩、楚两地事务。

腾得降人身份,最终晋升高位。

除了始皇有意千金买骨,也的确如嵇恒所言,是为了分化各国内部。

让他们互相仇敌,不能团结一致。

嵇恒又道:“除了收买人心,分化贵族,始皇还做了一项举措。”

“示强!!!”

“示强?”胡亥一愣。

前面嵇恒所说,他大概能听懂,但示强是什么?

示贵族以强?

这难道不会起反效果?

胡亥狐疑的看着嵇恒,最终还是耐住了性子,准备听嵇恒的解释。

嵇恒并没有卖关子,直接道:“你或许听闻过,前几年,始皇曾多次巡游。”

“而巡行的目的就是为示强。”

“巡行郡县,以示强,以威服海内,以震慑四方。”

“而且始皇选择了更为激进,也更为强硬的做法,就是以‘示强’的方式,来缓和‘黔首未附’的状况。”

“大秦是靠武力打下的天下,六国民众也最为忌惮大秦军队,所以始皇用巡行的方式,想借此让六国民众再次感受大秦军队之强盛,以达到威慑天下,让旧贵族不敢轻易生出谋逆之心。”

“除此之外。”

“始皇每次巡游都会有刻石颂功。”

“正所谓恩威并施。”

“巡行的浩大规模是震慑,而刻石颂功则是文宣。”

“始皇通过刻石,向天下宣扬理想状态下大秦的情况,借此达到招徕贵族黔首的目的。”

上一篇:渡风尘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