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578)

作者:狂风徐徐 阅读记录

坚守雁门败敌,随李善雪夜袭营,招抚苑君璋,阚棱都在场,甚至去年西征吐谷浑得以封侯,也是因为李善的举荐。

当日崞县一战,马三宝、尔朱义琛率兵追击西去的突厥骑兵,阚棱也是参与者……从那时候起,阚棱虽然没有遭到任何责罚,但也知道,李药师对自己已经是另眼相待了。

不知不觉间,已经一个多时辰过去了,阚棱巡视军中,他在江淮军中一度主管军法,敏锐的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在骚动。

数十人中,一位青年脸涨的通红,扬声道:“三郎君赴任代州总管,军中上下当听其号令,邯郸王……”

“殿下广施仁义,代地何人不愿为其效死!”一名身材雄壮的大汉厉声呵斥,劈手揪住那青年的衣领,“如今县公顿足不前,难道要效仿原国公吗?”

周围一片喧哗,李靖放任十余万突厥猛攻顾集镇的时候,关于李善当年山东旧事渐渐在雁门关军中上下传开,很多人在心里将李靖与顿足不前,坐视淮阳王陷入阵中的原国公史万宝相提并论。

阚棱看似粗豪,实则心思缜密,他认出了那个青年是李靖的贴身亲卫,却只眯着眼盯着。

那位大汉阚棱也认得,是朔州迁居代州的曲六郎,当日崞县一战,李德谋南下来援,便是以此人为先锋破阵,击杀叛军将领杜士远,后随军西进,多有斩获。

李靖没有想到自己下令暂歇的命令会惹出这么多的不满,会导致亲卫与代州军发生这样直接的冲突……更关键的是他没想过自己是有前科的,在北方可能还有大战的情况下,下令顿足,这简直就是非要自己把自己和史万宝相提并论啊。

双方虽然没有动手,但各种叱骂将周边一大片都惊动了,人人都向李靖亲卫投去不善的眼神。

所谓的代州军,最早是江夏郡公李高迁麾下万余唐军,那还是武德五年颉利可汗洗劫河东之后才奉命北上驻守雁门关的。

又有宜阳县公刘世让在崞县打造了一支兵力在四千左右的唐军,但不久后,先是李高迁兵败塞外,刘世让陷入绝境。

但之后形式大变,李善逼降苑君璋,马邑再次归唐,朝中从关中、河东各处调集兵力北上,而李善又行迁居弱敌之策,命代州司马尔朱义琛重建各府折冲府,从青壮中择选府兵充实军中。

此外李善又从朝中索要铠甲、军械,以商路大量收购良驹,加上诸战俘虏的战马,才组建起这一支兵力约莫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骑兵多达数千的代州军。

代州军中多有代州民众和迁居而来的青壮,何人不知李善曾经亲自下田抢收,何人不知李善组建伤兵营,何人不知李善施恩迁居百姓?

定襄元氏十多颗脑袋让迁居青壮为其效死,只因为大将苛待士卒,李善不惜驱逐大名鼎鼎的秦王爱将段志玄。

就连那些当年李高迁麾下的士卒将校,也对其感激涕零……去年李高迁兵败塞外,正是李善坚守雁门关,却没有闭门以待,而是命临济县侯阚棱与亲卫头领王君昊出塞一战,才使大量败兵得以逃出生天。

李靖虽然是几千年历史中最为耀眼的将星之一,但也免不了时代的局限性,他的视线不会往下看,所以他很难理解李善虽然在代州不过年许,根基却会如此深。

骚乱渐渐在军中蔓延开来,就在即将爆发殴斗的时候,只听得一声马嘶,已经穿戴整齐的张士贵趋马而来,手中马槊平端,身后跟着的是百余骑兵。

马槊直指李靖的亲卫,张士贵厉声喝道:“你可知晓为何秦王殿下纵横南北,百战百胜?!”

“为何军中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人人为其效死?!”

“冲锋陷阵,殿下身先士卒,但有险情,殿下必援!”

“武德四年,洛水大战,刘黑闼夜中袭营,殿下率百骑来援,何如李药师?!”

雪亮的槊尖在眼前晃动,亲卫不敢开口,只往后退去,张士贵冷笑一声,放声大呼道:“邯郸王北上追击,愿随某进击者,即刻启程!”

阚棱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他抵达雁门关之后,打探顾集镇战事,多有人言张士贵领兵有方,端谨守礼……不料刚烈至此!

“殿下怀仁举义,愿为其效死!”曲六郎翻身上马,跟在张士贵身后向北驰去。

此时,有的人不知所措,有的人畏缩不前,但更多的人往四周散去……那是回去取马、军械的。

军中已经一片大乱,手持军械趋马向北的骑兵数不胜数,阚棱不由自主的张大了嘴巴……张武安,不是说咱们先商量商量吗?

你这么猛吗?

直截了当的给了李药师一个大耳光子!

当李靖匆匆忙忙的赶过来的时候,只看见阚棱咬着牙拽来一匹战马,爬上马背,拖着那柄陌刀穿营而过。

带着你是想和邯郸王缓和关系,你却在这时候捅我一刀?

李靖脸色惨白,饶是他深通兵法,一时间也无计可施……去拦着,说不定就是一场兵变。

身后的张公瑾捂着脸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果李靖为此投入东宫门下,自己和张士贵怎么向秦王殿下交代?

但张公瑾什么都没做,只默默的看着近千骑兵呼啸向北而去,营地里留下的也不过两三百人,其中还有张公瑾的百余亲卫……就连李靖带来的数百人,都有一部分随阚棱而去了。

李靖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出任代州总管实在是一个错误……噢噢,据说还是他李怀仁在两仪殿举荐自己的呢!

想到这儿,李靖喉头一甜,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

第六百四十三章 最后一战(上)

武德七年,六月六日,代州军出雁门关。

六月七日,大唐邯郸王李善率残卒死战于顾集镇外,恰六千唐骑分东西两路疾驰来援,汗旗坠地,大汗逃窜,突厥大溃。

身披五创的邯郸郡王亲率骑兵衔尾追击,于当日黄昏,在云州境内再次大破突厥,斩首数千,血流成河。

六月八日,唐骑继续向北追击,连破数军,压至长城一线。

六月九日,大战再起,五千唐骑与万余突厥正面交锋,一时间僵持不下。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士贵率一千骑兵抵达了战场。

山顶上,张士贵放下望远镜,迟疑道:“是苏定方?”

这是个简单的判断,因为有李善在,军中主将必为苏定方。

一旁的阚棱挠了挠下巴上的浓密胡子,“苏定方精通兵法,但他是出身山东……应该不识云州地理山势吧?”

“或是宜阳县公建言……”阚棱接过望远镜细看,“也有可能是马邑的何流、张仲坚之辈……他们久居朔、云二州,熟知地理。”

张士贵也不再多说,只在心中盘算,一千唐骑在什么时候投入战场,投入到战场什么区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昨日张士贵率一千唐骑北上,但直到今日才抵达预定的合军地点,打探后得知,唐军主力昨日已经开战数次,张士贵只能继续往北,一直到抵达长城边才觉得不对。

虽然现在的长城已经起不到庇护的作用,但在长城内和长城外交战,对双方来说,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完备的后勤,几乎算得上孤军深入,唐军是不太可能出长城,攻入草原的。

张士贵沿着长城一路往西而去,终于抵达了战场附近,他亲自率数人打探军情,李善留给他的望远镜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让他清晰的观察战局。

虽然黄沙滚滚,虽然距离比较远,但通过骑兵的走向、冲阵、避让以及旗帜,张士贵很快发现,局势僵持,但利于唐军。

突厥军依长城而守,西侧勉强展开队列,大部分兵力位于后方和东侧,颉利可汗实在怕了唐军……或者说实在是怕了李善,怕这个疯子不管不顾又来一出直取中枢的好戏。

上一篇:江楼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