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奴(242)

李承青笑吟吟地,从栏杆下笨拙地钻过去,李效连忙把儿子弄出来,交给嬷嬷:“抱回去。”

李承青被抱走了,李效看着太液池出神,池下的水道都两百年了,还没封上,过几天得寻个人来用岩石堵上。

掉下去?李承青的听觉这么好?能听见半夜池子里水响?

是夜四更,乌云蔽月。

李效夜半出殿,早就等在延和殿外的两名御林军侍卫马上过来,李效示意不可声张,带着他们到太液池去,避过巡逻往来的侍卫。

“你们拿着夜明珠。”李效说:“到水下去看看有什么异常。你从东朝西,你,自南向北,声音别太大了。”

两名侍卫解下外袍,脱了靴子,轻手轻脚地下水去,李效躬身手按栏杆,在池边等着,乌云过,银白月光无边无际地洒了下来,合着太液池水面的鳞波微微荡漾,一起一伏。

“陛下!”一名侍卫哗一声出水,把一个麻布袋子拖向岸边。

李效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呼吸沉滞而粗重,亲手发着抖解开麻袋的系口绳。

袋里装着几块大石头,与一具尸体。

对着月光细细端详,那人一身太监袍,正是被池水泡得五官发胀的喜公公。

三天后,一辆马车入京,停在一间大宅子外,数人将一具大箱子提进了府里。

几名亲兵打开箱子,把眼上蒙着黑布的许凌云抱出来,一路颠簸劳顿,许凌云的脸颊上现出难受的晕红,被放在一张榻上。

药粥递来,许凌云张口就吃,也不多问,一声不吭,默默地把粥吃完了,无人给他解去手上的系绳,密室中一片静谧。

“臣参见陛下。”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室内响起。

许凌云深深吸了口气,不予置答。

“陛下流落民间。”那声音带着难言的悲壮:“我大虞两百年江山,竟是受贼人所篡,如今终于寻得陛下……”

“谁的陛下?”许凌云淡淡道:“参见陛下是用绳子捆着的么?”

那声音道:“京师耳目众多,微臣势单力薄,恐此事被发现,臣一家老小死不足惜,只怕连累陛下。”说着恭敬上前,跪在地上,以绞子剪断许凌云手上绳索,却不解开他的蒙眼布。

许凌云也不除下蒙眼布,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答道:“微臣乃是唐傕,安阳人士,与当朝唐思将军乃同族,守护大虞宗庙十载有余,不常往来京师,是以陛下任鹰卫队长时未曾见过微臣。”

“唐思呢。”许凌云道:“你既守宗庙,朕若没记错的话,当是五品参将。”

“是。”那人道。

“按大虞律法,守护宗庙之职不可擅离,你既能知此事,想必是他的授意,那么他又是怎么知道这事的?”许凌云又问。

那人答:“唐思将军正在想法稳住太后与那奸贼,时机一至,便当拥护陛下回朝。”

许凌云的眉毛微微挑了起来,喃喃道:“你还是没说清楚,唐思是怎么知道这事的。”

第70章 篡位令

是喜公公泄露了内情?不应该,以太后那等精明之人,跟在身边的忠心定无可挑剔,老太监知道后第一件事是回报太后才对。

当时院外又没有其他人了。

假设那老太监马上动身回京,告知太后,唯一的可能,就只有在太后那处泄露了风声,老太监独自回来,朝太后详细说的时候,一定是被谁偷听见了。

唐思会有这么大本事,还能把内线埋在养心殿里?

许凌云心念一转,便即明白了。

“这么忠心……”许凌云嘴角微一勾,带着揶揄的笑:“可让朕赐你点什么呢?”

那名唤唐傕的男人道:“微臣是唐家的人,为我大虞尽心竭力,不敢有图报之心。”

“哦?”许凌云淡淡道:“唐鸿流传下来的家训是什么?”

那男人沉默片刻,而后道:“臣不知。”

“不对罢。”许凌云冷冷道:“你这演戏可真演了十足,演完了么,让林懿出来,朕有事问他。”

“陛下……何出此言?”那男人声音立马就变了,许凌云解下蒙眼布,面前是个昏暗的密室,不见天光。

许凌云扫了身周一眼,淡淡道:“朕若没猜错,此刻林阁老应当就在暗室里听着罢,何不堂堂正正地说几句?”

林懿长叹一声,推开暗格,撩起袍襟跪下,端端正正地磕了三个头,沉声道:“内阁大学士林懿,叩见陛下。臣情非得已,此乃权宜之策。”

上一篇:[盗墓]灵魂深处闹革命 下一篇:夺梦

非天夜翔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