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双璧(119)

“破其船间旗令。”周瑜又道,“扰其布置……”

“且慢。”诸葛亮终于开口了。

“你又要放甚么屁?!”甘宁终于忍不住开口骂人了,怒道,“奶奶的!我家都督治水军十年,岂是你个黄毛……”

周瑜微微皱眉,看了甘宁一眼,甘宁只得不作声了。

诸葛亮一笑道:“我有一昔年好友,如今正在曹操军中,名唤庞士元,为我传来消息。”

“孔明先生请说。”周瑜答道,并有预感,诸葛亮所言,将成为这场大战的转机。

“有人朝曹操献计,北人晕船,不谙水战,有一法可解,就是以铁链将大船彼此拴上,减轻浪涌之力。”

“如此荆州水军自成一体,虽免去晕船之险,却累赘臃肿,掉头不灵。”诸葛亮又说,“这么一来,曹军自可靠岸。”

厅内落针可闻,若曹操这么做了,那么大船一连上百艘,自当可彼此为援,且犹如铁壁一般层层推进,登上岸来,只需第一艘船靠岸,步兵便会潮水一般涌来。

“此计简单。”诸葛亮说,“也有其弊端,若能顺利破去铁船阵,曹军可退。”

周瑜气血上涌,脑中一片晕眩,仿佛想到了什么,却又抓不真切。

黑暗里,所有人的声音远去,一条成为长龙的风筝,带着烈火,散发出火星,飘荡在江面上。

周瑜猛地睁眼。

“都督!”程普忙上前来扶。

周瑜忙摆手,不住咳嗽,抓过孙权的袍襟,咳出了些许血迹。

“我没事。”周瑜喘息着说。

孙权看了周瑜一眼,周瑜顺手将孙权的袍角掖回去些许。

“我已有计。”周瑜道,“各位将军请心安,唯战场须得再加三分天意,不知能否成功,接下来,就剩下等了。”

“如此调兵遣将,都交予都督。”刘备说,“都督全权指挥,无有不尊。”

周瑜点点头,朝众人拱手,接了孙权令牌。

余人散去,诸葛亮与刘备离开太守府,刘备坚持住在城东营中,两人商量片刻,诸葛亮道:“东吴张昭已失信任,周瑜身患重病,隐疾多年,主公可在战后,朝孙权借一借荆州。”

刘备沉吟良久,答道:“荆州本非东吴所属,但孙家与黄祖、景升公纠葛实多,就怕不便出口。”

“主公只管开口。”诸葛亮又道,“我看周瑜已有计划,此战胜券在握,但纵是大胜,曹操大军只会退回襄阳。至那时,孙权依旧需要咱们为他抵挡兵马。”

太守府内,周瑜又咳了几声,孙权在侧,担忧之色溢于言表。

“公瑾大哥。”孙权颤声道。

“不妨。”周瑜答道,“只是入冬天冷,伤了肝肺,这个病根子,很早的时候就种下了。”

孙权说:“听说诸葛亮擅医术,不如请他给你看看?”

“五岁时生的一场大病,神仙也没辙。”周瑜喝了口茶,答道,“我讨你一句话,仲谋,这场战胜了,务必将诸葛亮与刘备留在江东,扣为人质。”

孙权一震,说:“这怎么行?”

周瑜看了孙权一眼,目光带着复杂意味。

第36章 火链

“孙策临终将孙权托孤于周瑜、张昭二人。”

“若不得孙策遗言,想必我们今日也不会在此处。”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刘备无奈笑笑。

诸葛亮捋须道:“周瑜身患隐疾,乃是东吴之不幸,却是主公之大幸。”

诸葛亮与刘备走过军营,身后跟随着沉默的赵云,刘备摇头道:“不可这般说,如今咱们是客,东吴是主,正是大伙儿须得同心协力,共度难关之时。”

诸葛亮抬眼看了眼赵云,赵云似仍在沉思,刘备又道:“子龙,依你看,周都督其人如何?”

“虽不多话。”赵云答道,“却从不退后,昔年我与曹丕陷身寿春城中,俱是拜周瑜所赐,方能全身而退。伯符亲和宽厚,性格风趣,公瑾沉着稳重,意志坚决。”

刘备说:“你觉得东吴与咱们联手抵御曹军,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赵云深吸一口气,说:“十分是真,公瑾其人,从不食言。”

诸葛亮说:“自打孙策辞世后的这些年里,我以为周瑜已不理江东之事,如今想来,少话,沉默,一退再退之人,到得无路可走,要动手之时,竟是比谁都坚决。”

“正是。”刘备点头道,“若能一去都督病根,还要请先生施予援手了。”

上一篇:星辰骑士 下一篇:战七国

非天夜翔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