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传(69)

原来,大会只是撤退的烟幕,石觉司令早于五月七日秘密赴台。一周后,撤军开始,全师回航。

接二连三的挫败,怎么向台湾本岛的军民交待呢?前面说过,政府笨拙的宣传,一再自打耳光,信用扫地。挖空心思,乃于十六日,发表蒋的一篇演讲——《军人魂》,俾转移视线,作迎接挫败的心理准备。

《军人魂》的要义非常可笑,重弹革命军人“不成功便成仁”的老调,声言蒋先生曾有意和南京共存亡,发誓台湾一旦陷落,决定以身殉国。满纸低调,正义凛然,第二天,发表广播演说,道出舟山撤军真相。

文告强调,放弃舟山,“为了集中一切兵力,确保台湾基地”。同时开出“一年准备,二年进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政治支票。这张支票,因永远兑不了现,到六十年代,始悄悄失踪。

蒋夫人亲自出动,到基隆劳军,台湾省党部,发出《告全省党员同志书》,呼吁“齐一步骤,齐一战斗”,中央党部举行宣誓式“宣暂效死,确保台湾”。

五月十九日,经国二度登场,但改变技巧,以“复函批露”的形式,在《中央日报》答“明丰先生”。其中一段.这样写着:

“你还提到舟山的撤退,使得抱失败主义的人,更加倾向于失败,动摇分子,更加动摇;想靠拢的人更是靠拢,甚至香港想来台湾的人,也会不敢来了!是的,这些都一定是事实。朋友,天下最可怜的,就是这些把不定方向,只顾现实而没有理想的人;最可耻的,就是这些拿不定主张为了苟且偷安而出卖灵魂的人,他们将来的结局恐怕将是最悲惨的。人各有路,那末最好还是想一想再走路。天下‘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人很多,时代是最残酷的,时间是最不留情的,总有一天,我们的战争将要胜利的结束,到那时候,一切自然都会水落石出的。总而言之,事在人为,今天的日子虽穷,生活虽苦,环境虽然险恶,人心虽然浮动,但是只要有志气有骨气的人,大家肯咬紧牙关,真正能够觉悟,并且体会到环境的危险和困难,一心一意来从事于反共杭俄的大业,我相信,不远的将来,台湾会有新的胜利环境和乐观现象产生出来。”

结尾时说:“朋友!我们所争的不是一时的成败利钝,我们所争的是国家千秋万世的大业。”试问火已经烧到眉毛,来日安危未卜,谁有心情去谈“千秋”之大业?

失去海南舟山,相当于割断台、澎的手足,毛泽东的下一步,将是渡海攻台,九十英里的台湾海峡,假使荷兰人三百年前,抵抗不了郑成功的海师,国军凭什么能“确保”呢?

蒋先生自日本请来军事将校一批,其中包括前华北派遣军司令根本博中将在内,蒋亲自去澎湖,共商防御大计。剑拔弩张,大战在即。

国民党进入它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台湾,这最后的堡垒,在本年台风季节来临之前,蒋先生日月潭垂钓的好兆,至少此刻尚无影无踪。

注释:[1]董显光著《蒋总统传》,第554页。

[2]照片陈列于台中日月潭。

[3] Brian Crozier, Eric Chou,‘The Man Who Lost China” Charles Scribner&sons,N.Y. 1976 P.349 “On seeing it, the fisherman exclaimed that he had seen no,ich sight in twenty years. A good omen,thought Chi-ang Kai-shek.”

[4]同[3]。

[5]《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新华月报》第一卷第1期(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6]“Formosa:Climax of the China Tragedy"News week,Jan.16,1950

[7]同[6]。

[8]同[6]。

[9]同[6]。

[10]同[6]。

[11]"CCP Virtually Completed Thier Increasing Bloodless Conquest of the Mainland" Newsweek, Dec. 9,1949 P.27

[12]Meril Miller, "Plain Speaking,AnOral Biography of Har-ry Truman" Berkeley Publishing Corp.N.Y."They are thieves,every damn one of them.

[13]同[6]。

[14]同[1],第581-582页。

[15]李资生著《台湾大间谍案破获始末》,香港《新闻夭地》,一九八三年丸月九E1。该文作者的真实姓名夏晓华,原供职保密局。

[16]《国军政工史》下册,台北国防部总政治部印行。

[17]同[1],第565页。

[18]孙家琪著《蒋经国窃国内幕》,香港日力出版社出版(一九六一年十一月)。

[19]戴国辉教授于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八日下午八时,在Oakland的尤腾阁餐馆告诉作者。

[20]作者熟知的事。

[21]成中雄著《李政道母亲被捕经过》,《台湾与世界》第4期,一九八三年九月。作者的真姓名是陈鼓应教授。童轩荪先生,老报人,曾任《时报杂志》创办人,香港《新闻天地》主编,现退休在圣地亚哥。

上一篇:我的浴缸通海洋 下一篇:青蛟

江南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