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632)

在南京北京的国子监呆了两年多,顾彬还是头一次拜访除了张家之外的官宦人家。刚刚沿路经过了好几座侯府伯府,尽管杨府规制大大不如那些豪宅,但瞧见西角门外有不少车马进出,他仍是有些心里发怵,好容易方才打起精神和门房说话,结果却大失所望。

“老爷今儿个确实不当值,但身上不舒服,所以不见外客,这些来拜会的大人们都没见着,并不是咱们有意阻挠不给公子通传。”那中年门房见顾彬衣着寻常,心里颇有些讶异,但说话却是客气得很,“不过,公子若是有什么要紧事,咱们可以代转告一声。”

顾彬捏着手中那个锦囊,咬咬牙便递了上去:“烦请您将此物进呈杨大人,就说这是他当初留下的物件,昔日故人之后来访。”

那中年门房瞥了一眼那锦囊,发现是边上已经起了绒的落花流水锦,不禁有些狐疑。虽说很怀疑这监生是来打秋风的,但既然对方说这是老爷留下的物件,他也不敢怠慢,连忙拿着东西寻了管事禀报。这一层层也不知道转了几遍手,最后才到了书房中的杨荣手中。

杨荣反反复复看着那枚玉佩,心中渐渐有了印象,却是感到极其意外。当初刚刚考上进士入了翰林院,可谓是年轻得志时,他曾经想过来上一段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佳话,但随着他地位日高宠信日隆,对方却从未找上门,他少不得让下人去昔日那地方打听了一番,却得知对方是外乡人早就离开了,这便成了一段了不断的恩情。此时重见旧物,他不由觉得心中一松,立刻吩咐下人去请来人进来。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天子释疑?更生风波

时值腊月,惜薪司早就开始按例供应各宫柴炭,仁寿宫自然是头一份。朱棣昔日为燕王时就住惯了北平,倒是不觉天气寒冷,因此得报王贵妃病了,他便下令裁了仁寿宫的一半银霜炭送去秀春馆。尽管这不合规矩,但谁都知道这位天子最不在乎的就是规矩,因此这等小事自然无人进谏。然而,王贵妃这一病便意味着朱棣面前没人规劝,于是无论赵王还是皇孙公主驸马,来探病的时候最希望的便是他拒之不见,这就只要在外叩头就能回去了。

仁寿宫东暖阁内此时正暖意融融,朱棣高卧榻上,却看也不看旁边高几上堆得老高的奏折文书,只是一味望着屋顶出神。一个宫女正跪在榻下为他揉捏着膝盖和小腿,忙活得满头大汗却不敢吭声,周遭侍立的几个太监则是屏气息声,唯恐遭了池鱼之殃。

此时此刻,人人心里都在埋怨远在江南的张越——要不是因为他折断了天子剑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皇帝何至于不见外臣,却冲着他们这些底下人发火?

就在屋里一片寂静的时候,外头却响起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不多时,暖阁前头那厚厚一层大红织金孔雀纹夹帘子忽然被人打起,旋即便有一个人闪进了屋子。几个小太监没料到这当口还会有人撞进来,扭头瞧见是司礼监太监黄俨,这才松了一口气。

“皇上。”

回过神的朱棣一皱眉头正要发火,瞧见是黄俨弯腰控背站在榻前,火气便稍稍消解了一些,语气却仍是不耐烦:“朕不是都说过了么,除非蒙元打过来那种军国大事,其他的就由行在六部和杨荣金幼孜他们几个斟酌着办,京师还有皇太子监国,不用什么事都来烦朕!”

若是别人听了这声色俱厉的训斥,早就吓得慌忙告退了,但黄俨终究是服侍了几十年的人,此时满脸堆笑丝毫没有惧色:“皇上容禀,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但也是好事。和宁王阿鲁台之前不是出兵瓦剌大败太平部么?如今他已经派使节贺正旦,并贡名马二十匹。”

“不过是狗咬狗而已,此等跳梁小丑时归时叛,如今这进贡归顺也不过权宜之计罢了,算什么好事?”

“皇上所言极是,但若不是皇上先后两次北征大败蒙元,如何能有如今的归顺?”

尽管这是赤裸裸的奉承,但从自己用了多年的黄俨口中说出来,朱棣少不得欣然一笑,当下就吩咐黄俨与礼部官合议正旦使节觐见等事宜。然而这一些话交待完之后,黄俨却没有告退的意思,他不禁眉头一挑:“还有什么事非得这个时候报上?”

黄俨仿佛不经意地扫了一眼四周,见几个小太监都是泥雕木塑一般垂手肃立,那个宫女仍是低头忙着按摩,并无闲杂人等,这才笑说道:“老奴刚刚去了一趟通政司,结果发现江南那边送来了奏疏,所以记档之后就立刻送过来了。这外头的流言不可信,小张大人自个写来的折子总归不敢蒙骗皇上。”

上一篇:三线轮回 下一篇:萌神恋爱学院

府天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