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锦绣(166)


傅庭筠心里隐隐有点明白是为什么,想到赵凌,她犹豫片刻,让郑三娘请鲁氏进来。
鲁氏不过十七、八岁,身段娇柔,相貌清丽,虽然出身西北,却有着江南水乡女子的婉约。
“姑娘没有搬过来的时候就常听将军提起姑娘,”她态度十分谦和,“早就应该常过来看看,后来又听说姑娘在守孝,怕打扰了姑娘,就来得少了些。前几天将军又提起姑娘,说姑娘有手好厨艺,特别是那口蘑桃仁汆双脆,肚仁雪白,鸭肫脆嫩,慡利可口,做得十分地道,赞不绝口。这几天将军公事繁忙,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我看着心里难过,只好厚着脸皮来向姑娘讨教这菜怎么做。还请姑娘不要嫌弃我笨手笨脚,教教我。”
绝口不提什么规矩,只说要跟着她学做菜,委婉又妥贴,一看就是个聪明人。
想必早就和陌毅商量好了。
傅庭筠笑着应喏,两人说说笑笑,约了做菜的时间。
从那以后,鲁氏就每天都来。或是要学做菜,或是拿了针线过来让傅庭筠看,或是做了画、写了诗让傅庭筠指点,又看见她忙着给赵凌和杨玉成等人做春衫,把身边的几个丫鬟带了过来,让他们帮着郑三娘做针线。
那几个丫鬟的针线很不错,只是傅庭筠还是觉得自己亲手做的比较放心,赵凌的衣衫鞋袜依旧是她做,几个丫鬟就帮着杨玉成等做针线。
这件事被戚太太看在眼里。
她看着傅庭筠家的烟囱,特意挑了个鲁氏跟着傅庭筠学做菜的时候来拜访,然后一惊一乍地进了厨房。
“真没想到,傅姑娘灶上的手艺也这么好,瞧这驼蹄羹做的,细腻滑润,苏烂可口,”她拿起调羹就舀了一口到嘴里,“好吃,好吃!”又故意问傅庭筠,“姑娘是平凉县人吧?怎么会做我们张掖的菜?”对挽着衣袖站在一旁的鲁氏视若无睹。
傅庭筠有些头痛,笑道:“有次九爷叫了喜沁楼的席面,正好有这一道,我看着九爷喜欢,就留了些心。”
“傅姑娘可真是兰心惠质啊!”她说了一大通,然后像来的时候一样突兀地告辞了。
傅庭筠摸不清头脑。
鲁氏的脸色却很难看,勉强朝着她笑了笑,借口身体不舒服,也告辞了。
不知道这两人有什么恩怨?
傅庭筠可不想被人忽悠,差了郑三出去打听。
戚太太和鲁氏的事没有打听着,倒是听到后街这一边的人都在传,说傅庭筠如何擅长做菜,就是鲁氏,也低了头向傅庭筠请教。
这个消息肯定是戚太太传出去的。
她无意把别人当成垫脚石,不由暗暗生愠。
庄浪卫送来了赵凌的信。
傅庭筠这才知道,原来年前赵凌陪着鲁成去了趟镇番卫,遇到大风雪,耽搁了回程,待回了庄浪卫,鲁成又急着给颖川侯送年节礼,他根本就没有收到她的信。
“真是的!”傅庭筠红着脸小声嘀咕着,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个合适放信的匣子,特意吩咐郑三上了趟街,买了个雕红漆刻着缠枝纹的匣子回来,小心地把信放了进去,藏在了c黄头的炕柜里。
到了晚上,一个人借着昏黄的灯光静静地给赵凌回信。
只问他的日常起居,其他的,一字未提。


第81章 教训
元月底,下了一场大雪。
雪来得又急又猛,一天一夜的工夫,积雪已过了膝。
郑三和阿森拿着扫帚和锹在院子里扫雪,看见分守庄浪卫的参将王义夫人身边贴身妈妈由两个小丫鬟簇拥着从门前走过。
两个人都是记性好的,远远地给她们行了个礼。
王夫人的贴身妈妈就客气地和他们寒暄:“傅姑娘这些日子可好!”
“谢谢您惦记,一切安好!”郑三笑着,“您这是从哪里来?天气这么冷,不如进屋来喝杯热茶了再走。”
“多谢了!”王夫人贴身的妈妈笑道,“我刚去了镇抚司陈吏目家,奉了我们家夫人之命,还有事要去见王太太,”见郑三满脸的困惑,又解释道,“王太太是张掖富商王老爷的太太,因和我们家老爷同姓,所以和我们家夫人认了干姊妹。城里冻死了不少人,我们家夫人想在城西施饼,请了陈太太和王太太去府里商量这事。”
“这可是积功德的大好事啊!”郑三是逃过荒的人,知道这个时候一粥一饭都可能救条人命,颂扬的话说得十分真挚,不像有些人是表面上的客气。
王夫人贴身的妈妈听着心里十分舒坦,和郑三说了会话才走。
郑三回去讲给了郑三娘听,郑三娘和傅庭筠一起做针线的时候不免有些感慨:“还好遇到了姑娘,不然,在雪地里受冻的说不定就有我们。”

上一篇:妃运 下一篇:消魂误

吱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