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天阙系列:帝王业(42)

他眉心紧锁,目光深沉慑人,“那之后,左相一直都是这么说?”

这一番话,连同他的神色,令我心底阵阵发寒。

我仰起头,竭自镇定地与他对视,“恕王儇愚昧,请王爷说明白些。”

房里陡然陷入僵持的死寂。

我与他四目相对,谁也没有开口,却能感觉到他的凝重。

烛芯突然剥的一声,爆出一点火星,陡然令我想起那个红烛空燃的夜晚。

浓重的悲哀从深心里涌上来,压得我透不过气。

萧綦深深看我,眼里神色莫测,“你真想听我说个明白?”

“是。”我抿唇直视他。

他缓缓道,“很好,不论再艰难的事,总要自己承担。”

我咬唇点了点头。

他负手踱至窗下,背向我而立,缓缓道,“大婚之日,若没有左相大人的手谕,我岂能调动王氏一手控制的京畿戍卫,连夜开城离京?”

我仿佛被人狠狠抽了一鞭,心口骤然抽紧。

“说下去。”我挺直脊背,定定望住眼前烛火。

他的语声平缓,不辨喜怒,仿若在说一个旁人的故事——

“皇上不满太子顽劣,外戚专权,早有易储之心。而太子倚仗王氏之势,若要易储,则务必废去外戚。这些年,皇后和你父亲已把持了半壁朝政,惟有右相温宗慎与皇族亲党,力拒外戚干政,暗中支持皇上易储。两派势力,一直相峙不下,朝中门阀世家,纷纷陷入争斗,无心边关军务,守土开疆尽仰赖我等寒族武人之力。及至我平定边关,独揽四十万大军之时,朝廷始知忌惮。右相温宗慎力主削夺武人兵权,又恐动摇边疆,不敢贸然动手。他却不知,皇后与左相,已经另有计量。”

他顿住,我却已明白他言下所指。

仿佛一桶冰雪从头顶浇下,刹时寒彻——原来那时候,他们便已想到了联姻之计。

难怪姑姑一直反对我与子澹的情事,难怪父亲总是谢绝那些提亲之人。其中不乏京中望族,甚至是与王氏齐名的侯门世家。那时母亲曾笑叹,“只怕在你爹爹眼里,除了皇子,谁也配不上他的掌上明珠。”

那时,我也是这样想的。却不知道,爹爹一早看中的东c黄快婿,并不是空有一个尊贵身份的子澹,即便子澹将来即位,父亲也不会满足于区区一个国丈之名。姑姑更不会容忍旁人夺去她儿子的皇位。

王氏需要拥有更大的势力,除了朝堂与宫闱,更需要来自军中的支持。

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看中了萧綦,而萧綦也看中了王氏。

我竟然想笑,一面笑,一面望向萧綦,“让皇上赐婚,是你的主意,还是皇后的授意?”

“是我。”萧綦转身,迎着我质疑的目光,眼中歉意深深,“我曾奉懿旨,密见皇后与左相……”

他不必说完,我已然懂得。

我微笑,只能微笑,除此再没有什么可以支撑仅存的骄傲。

“那么大婚当日,又是怎样?”我缓缓开口,一字字说来,竭力不让声音发抖。

萧綦蹙眉看我,隐有负疚不忍之色,目光久久流连在我脸上。

我仰头,执拗地望定他,等他说下去。

“我以平定南疆之功,御前求娶王氏之女,得皇后亲口允诺,皇上无奈,当廷赐婚。右相一党就此坐立不安,遂与皇上密谋,欲趁我回京成婚之际,密调长宁候赶赴宁朔,执皇上密旨,接掌军中大权。待我行完大婚,圣旨即刻降下,任我为太傅,名义上晋为三公之列,实则将我架空兵权,留困京城。此事有皇上为援,行动隐秘迅捷,待我与左相知悉端睨,已经是大婚当日。我们当机立断,借冀州失守之机,调遣禁军,连夜开城离京。恰逢突厥北犯,天意助我,长宁候守城不力,被我以军法问斩。至此力挽巨澜,令皇上削权之计落空。此后我以突厥扰境为由,固守宁朔,三年不归,与左相内外相应,令皇上莫可奈何。”

萧綦这一番话,语速极快,只拣紧要经过道来,似乎不忍一一详述。

我一时有些恍惚,怔怔抬眸,“一切因由,便是如此?”

“是。”他深深看我,满目怜惜愧疚,却只答了这一个字。

我低头回想他的每一句话,想找出一个漏洞来反驳他,证明这一切都是假话。

可是没有用,非但找不到漏洞,反而越想越是明晰,许多被遗忘的细节,此时回头想来,竟与他的话一一吻合。甚而,一些事,当年我也曾暗自质疑过……只是那时,我绝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来自我至亲至信的家人。

上一篇:极品皇妃 下一篇:君子好囚

寐语者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