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娇(1005)

  她抬头看了一眼外面:“老侯爷等人怎么认为?”她担心,皇帝要对沈家下手了;郑大将军已经被压了军权,眼下轮到了沈家。

  “应该差不多了,朝中已经吵闹了很久,论起来也足够了;”沈妙歌抚头:“只是对于召回来姐夫,长辈们都没有料到——不要说只是夺军权,就算是我们沈家获罪,也不应该寻靖安郡王的不是啊。”

  红袖知道沈妙歌不是不明白,沈老侯爷等人心中也明白,只是他们不愿相信,也不想相信,更不想说出口来:他们沈家几代忠良,就算对当今皇帝那也是极忠心的,哪里会想到皇帝如此待沈家呢?

  这是一种威胁,或者说是一种警告。

  红袖握住沈妙歌的手,什么也没有说;沈家人的心情,和她是不一样的,因为不是她对皇家尽忠了几代;但是她却能理解,这种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安慰的,所以红袖并没有开口。

  大姐儿和奶娘抱着两个小哥儿自窗前走过,隐约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儿;引得沈妙歌和红袖都抬起了头来。

  红袖和沈妙歌的手都紧了紧,因为他们不知道皇帝会自哪里开始;想到诚王爷的话,夫妻二人就不能不担心。

  如果廉亲王一家人没有死,大姐儿当然不能再嫁他人;如果廉亲王一家人已经遇难,那么大姐儿更不能再嫁他人——廉亲王于红袖和沈妙歌可是有恩在前的;大姐儿也不会同意再嫁的。

  但是如果皇帝下旨,沈家能回绝吗?

  红袖和沈妙歌能为了自己的恩义,置整个沈家于不顾吗?大姐儿能为了自己对福官的情义,就置自己的父母、长辈与家族于不顾吗?

  皇帝如果当真下旨,便不会同沈家的人讲道理;如果他讲理,便不会让大姐儿另嫁:怎么说,大姐儿也曾经是他的侄媳妇。

  只是此事不能是红袖和沈妙歌能控制的,也不是他们现在能反抗的,所以他们夫妻都没有说话;他们其实很不想伤女儿的心——让大姐儿另嫁,就是伤她的心啊。

  沈妙歌握紧了拳头:“如果……,到时我们就拖上一拖。”

  红袖无声的点头,知道也只有这么一个主意;只是,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啊。

  随着朝中上书的人越来越多,皇帝终于忍不住了;在这一天的朝堂之上大发雷霆,把所有弹劾沈、郑两家的奏折都扔到了地上:“沈、郑两家是朕的左右手,你们想让朕砍掉左右手,是什么用心?”

  满朝文武禁若寒蝉,那些后来附名上书的人心中那个后悔:皇帝原来并没有对沈、郑两家起疑心,自己却把沈、郑两家得罪了;还被皇上认为是别有居心,真真是失算之极。

  皇帝发作完之后,让那些上书之人各自回家闭门反省一日,然后气冲冲的退朝走人了;不一会儿,便有内监来宣沈老侯爷父子与郑大将军:“皇上宣沈侯爷、郑侯爷。”

  “皇上现在可消了气?不知道此时宣我们有什么事儿?”沈老侯爷说着话塞给了太监一张银票。

  老太监不动声色的收了过去:“皇上已经好多了,侯爷放心就是;唤侯爷过去,也不过是怕侯爷们心里委屈吧。”后面一句话却是极低的声音。

  郑大将军哈哈一笑:“有劳公公带路了;”他拍了拍老太监的肩膀,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不过意思老太监明白,让他不要耍滑头,有什么说什么为好。

  但是他的确没有听到皇帝为什么叫沈、郑两家的人,不过沈侯爷又和他闲谈了几句,他倒是答得很流利。

  沈老侯爷听到皇帝一连几日都是宿在皇后那边,和郑大将军交换一个眼神,便没有再和老太监多说话。

  他们都知道,今日之事怕是皇帝早就安排下的,发作那些上书的大臣,也只不过是一场戏罢了;重头戏并不在朝堂之上,应该是在御书房里。

  沈妙歌因为没有奉召,只得出了宫回到府中,把朝中的事情对红袖讲了;红袖听完之后沉默了好久。

  她不相信皇帝会这样好,因为沈府外面的禁卫军就是明例:如果真如此相信沈家和郑家,那么郑大将军便不会只是一个空有名头的大将军,而沈、郑两家也就不会被禁卫军“保护”到现在。

  只是皇帝做这场戏,是为了什么?

  红袖脸色有些发白的看向沈妙歌:“不会是,皇帝已经不想再等下去了?”

  沈妙歌没有说话,因为他也是这样想的;沈家的兵权,皇帝一直没有动——沈家知道兵权是烫手的山芋了,但是却不敢也不能主动交给皇帝。

上一篇:御宅 下一篇:女娲成长日记

一个女人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