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娇(662)

  廉亲王却笑眯眯的道:“去吧去吧,我从来不招惹女子的,我家王妃是真知我的心的。”

  沈妙歌被廉亲王缠不过,便把昨天的事情一说:“我的王爷,就是如此这般,您就饶了小的可好?”

  廉亲王一副大失所望的样子:“本来我是准备来劝架的。”沈妙歌恨得牙痒——他明白着是来挑事的,居然说什么是来劝架的。

  廉亲王自到一旁和沈老侯爷父子说话去了,不再理会沈妙歌;不过他也对沈妙歌答允了,绝对不会出卖他。

  沈妙歌却很担忧的对红袖道:“此事有廉王爷掺和,我都是有些后怕——没有事儿王爷还能弄出事儿来,有了事儿之后他还能闲着?”

  第3章 刘氏父子

  红袖笑道:“王爷知道分寸的,无妨。”不过她自己心中也没有底儿,这位廉亲王,不能以常人度之。

  好在当天刘尚书府的长子过来,带着厚礼只是为了谢谢当天沈府之人出手相救小妹的恩义,并没有提到其他。

  刘公子请小妹的恩人出来受他一拜时,沈侯爷却百般的推辞退;并且说什么也不收刘尚书的厚礼,很是争执了一番。

  最终,厚礼还是被刘公子留下了,只是恩人却没有见到;沈侯爷听沈妙歌说了事情经过之后,也是一样的感觉:此事,不能让沈妙歌承认的,免得生出麻烦来。

  接连两天也没有什么动静,让沈妙歌和红袖都放下了心来:不可能每次救人都会救出麻烦来的。

  他们放下心来不久,对方再次上门来酬谢,指明要谢的人却是沈家二爷!

  说当日沈二爷救了他们府中的姑娘,高风亮节什么什么的,随即送上了大礼;一定要当面谢过沈二爷不可。

  沈侯爷推来推去,看对方意很坚决;只是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误会了,只得给一旁的仆从使眼色,让他们去寻沈妙歌、沈二爷,让他们兄弟赶快想个对策。

  此事,看来总要有一个人应承下来才成。

  沈二爷也莫其妙,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沈妙歌也没有时间多说,把当日的情形简单一说,便对着二爷行了一个大礼:“二哥,此事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弄拧了,小弟不曾说过是二哥所为。”

  沈二爷大笑:“救人救了不敢认,你也算是天下第一人了。”

  兄弟二人商议一番,也只有打死不出去的笨法子。只是苦了沈侯爷。

  刘大公子终于走了,他对沈府生了疑:难不成是因为沈家二爷是庶子一脉的,所以沈府也百般推脱?不过此事很容易便能知道根底,亲自问一问沈二爷不就成了,他反正也是朝中之人,领得有差事儿。

  过得两日,沈二爷便被刘大公子给拦下,不由分说拉去醉仙楼吃酒:刘尚书家教还是不错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敢去吃花酒的。

  沈二爷听到刘大公子话中的暗示后,心下好笑连连摇头说是自己当真是事忙,平日里不怎么在府中。

  对于救人之事,沈二爷也是推脱了一番,只是没有说得很清楚;不过也不能说清楚就是了,说明白了不就把沈妙歌供了出来?

  刘大公子去了疑虑之后,对沈家人的品性高洁又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当下和沈二爷称兄道弟,着力结交了一番。

  沈二爷被刘大公子劝酒劝得多吃了两杯,回到府中寻沈妙歌要醒酒汤:不是这位五弟,他也不会被灌醉。

  听完自家二哥的话,沈妙歌大笑:“幸亏二哥,多谢二哥了。”

  沈二爷苦笑摇头吃了两碗汤回去了,真不明白恩人有什么不能做的?他睡了一个晚上醒来后便知道沈妙歌为什么一力推辞了。

  刘尚书和礼部尚书亲来造访,目的只有一个:提亲!

  沈二爷听到此事的时候,不过是刚刚做完朝中之事回府歇一歇,打算就去忙沈家铺子的事情:听到有人来给他提亲,他当真是愣住了。

  同时愣住的还有江氏。这好端端的,怎么就引来了亲事呢?

  沈家长房的人也愣住了,这事儿要怎么解释?沈侯爷不能硬辞,怕刘尚书以为自家看不上人家女儿再恼了;但是这亲事如何能应?事后怎么向刘尚书说,救人的其实是沈妙歌。

  廉亲王此时却来凑热闹,非要讨一杯酒吃:“能成一段佳话全是因我,你们两家要重重谢我才是。”

  刘尚书当真一礼到地:“幸得王爷指点,才知道当日救了小女的人是沈二公子。”

  沈侯爷知道了原委却发作不得,看着廉亲王苦笑;这位王爷还真是太闲了些,居然弄出这样的事情来,现在如何收场是好?

上一篇:御宅 下一篇:女娲成长日记

一个女人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