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皇后/红颜依稀(184)

  花木葱茏,禅房幽静。寺内僧侣引他二人前往,至房中便躬身退了出去。甫一入内,蓦然见窗下立着一位着鸦青褙子,月白水紬裙的女子,身形高挑曼妙,听得二人进房声响,已缓缓转过身来。

  一见之下,周元笙略有几分惊疑,脱口道,“母亲?”原来那女子正是昭阳郡主薛淇。

  薛淇淡淡颔首,转顾李锡琮,略略屈膝道,“宁王殿下万福。”李锡琮亦回礼道,“郡主不必多礼。”三人相继落座,周元笙方问道,“母亲是独自前来的?”

  薛淇看了她一眼,但笑不语,半晌才对李锡琮言道,“今次是我邀王爷至此,一路之上,可还顺遂?”

  李锡琮颔首道,“此间到底算是我的封邑,有些事郡主不必多虑。”言罢,笑笑再道,“时至今日,如履薄冰已是枉然,爽性放开手,筹谋些该筹谋之事便好。”

  薛淇闻过,一笑道,“如此说来,王爷想必业已将蒙古人收归麾下?”

  见李锡琮点了点头,薛淇便接着道,“那么身在北平的那位都指挥使,也迟早会为王爷所用。我在此先恭贺王爷了。”

  她举起茶盏,虚虚一敬。李锡琮亦起手回敬,道,“皆是些小小不然之部众,聊胜于无罢了,不足以成气候。”

  薛淇笑了笑,缓缓饮过一口茶,方道,“王爷过谦了。只是我启程之时,听闻朝廷已派遣使臣至湘地宣旨,命湘王接旨后即刻携家眷赴京。至于后续如何,王爷可有最新的奏报?”

  李锡琮摇首道,“我并不知晓内中细节,姑妄揣测,一言以蔽,也不过是踯躅不前、孤立无援这八个字罢了。”

  薛淇微微笑道,“王爷估量得不错,其后湘王连夜派人赶至岷地,却不想遭遇了闭门羹。岷王此刻是唇亡,尚且未觉得齿寒——也不过就是须臾间的事了。”

  李锡琮垂首一笑,道,“这是可以想见得到的,诸王力求自保,各自为政,便是一盘散沙。好比小王我,目下也只能为兄长命运一叹,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顿了顿,复点头道,“这是令侄薛侍郎的高妙之处,若能各个击破兵不血刃,该能为朝廷节省下多少人力物力,怨不得皇上如此器重于他。”

  薛淇沉吟片刻,冷冷笑道,“想不到薛家竟出了这样一个人才,甘愿为周洵逦的儿子驱策奔走。”

  那是当今太后的名讳,骤然被她以轻蔑的口吻唤出,李锡琮却不过一笑道,“这是君臣之义,倘若一切顺利,日后当是要名垂青史的。皇上待薛侍郎确然恩深情重,且言听计从,连带首辅大人如今也要避其锋芒了。”

  薛淇不由轻哼了一声,道,“这便不像是她一贯行事之道,不知太后打得什么主意,竟能由着一个小辈夺她周氏之威。”

  李锡琮淡淡笑道,“如此才符合当下形势。今上未曾即位前,便已殚精竭虑于内忧外患两道。内忧是谓外戚,外患是谓亲藩。首辅于外患之事缄口不言,正有避讳今上之意。还有一则,国朝建藩是太/祖定下的规矩,若在咸熙一朝土崩瓦解,不免上至违背祖训,下至手足相残。即便大道业成,也难逃史书工笔,难逃台谏攻讦。今上自然不欲背这个黑锅,太后和首辅自然也不欲背这个黑锅,倘若日后必定要有人为此事负上责任,那么这个人便只能是于此事出力最多的谋臣。”

  薛淇神情一凛,面色渐次凝重,良久沉吟道,“可叹二郎终究是不肯细细揣度其间玄机,也不肯听人良言相劝,定要以一己之力成就主君宏愿。依你之言,二郎日后定然难逃鸟尽弓藏的运数了?”

  李锡琮笑了笑,缓缓摆首道,“也不尽然。端看我等亲藩束手就擒的态势若何。当真能不费一兵一卒将山河尽数收归,届时薛侍郎当为国朝第一功臣。外患既除,内忧暂且动之不得,那么下一步大可以整肃外将,譬如北平一地,去了小王,总该于此间重整布防,朝廷再行调兵遣将也是尚须时日,尚须妥善考量。”

  薛淇目光一黯,沉沉道,“你的意思是,太后和皇上接下来会要收缴边将兵权?”

  李锡琮好整以暇,举盏饮茶罢,方悠悠道,“只是我的猜测罢了,供郡主思量。其实郡主大可不必忧心,薛氏于本朝可算是风头正劲,皇上又是仁主,未必肯如我方才所言那般行事。冯将军为朝廷戍边守疆,多年来战功素著,皇上与太后自然感念其功勋,想来日后也会恩赐将军荣养一方。”

  薛淇听罢其言,竟是先行笑了起来,只是笑容大有睥睨不屑之态,半日止了笑,冷冷道,“你不必撇清言语,适才的话虽有离间之嫌,但也并非虚妄臆想。太后和周洵远是何等样人,我自问不会比你了解的少。”停了片刻,只定定望着李锡琮,道,“你如今正是有求于人之时,对蒙古人尚且肯用心用意,怎么对我却敢甩出这等漫不经心的言语?”

上一篇:清朝之宠妾 下一篇:来自末世的女神

篆文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