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臣记(27)

  他说的是我从来没想过的,我一时怔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他再度停下脚步,看着我的眼睛,目光异常清亮,低声道,“我问你,若有人毁谤你,有人怨恨你,你便如何?”

  我心中一凛,脑中一片空白,慢慢垂下头,试图努力的想清楚他的问题,如果有那一天,我能做些什么呢?

  过了好一会,甬道中忽然有一阵清风吹来,此时春寒料峭,那风中含了股素梅清淡幽冷的香气,恍若醍醐灌顶般,我忽然有所悟,迎向他的目光道,沉声道,“无辩以息谤,不争以止怨。”

  他神情震动,盯着我看了良久,才慢慢恢复容色如常。我似乎听到他轻缓的一声叹息,他没有再说什么,只对我含笑点头。

  神武门已近在眼前,我只能送他到这里。我心里有些不舍,便问他,“先生府邸在哪里?若有机会,元承想去府上看望您。”

  他悠然一笑,对我摆手,“不必,你早晚会是众矢之的,老夫还是不和你扯上关系的好。”

  他笑过一阵,忽然正色道,”我此去已非宫廷中人,也不想再听再议宫廷中事。你也要懂得避嫌,不要和我这个旧人过从太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我们就此别过吧,你也多保重。”

  我懂他的意思,默默的点头,将包裹递给他。我看着他转身,不再回顾一眼,慢慢的踱出了神武门,最终一点点的消失在我视线里,只留下夕阳下我独自一人的长长的影子。

  我转身往回走,一路上不时有过往的内侍对我行礼致意,我亦对他们颌首回礼。

  我忽然间醒悟到,也许对于在内廷中服役的宫人们来说,高谦的时代已远去,而即将开始的是一个崭新的,属于周元承的时代。

  第二十七章 检点新愁与旧愁(一)

  “元承,你来看看这个。”陛下将一本奏疏掷于案上,听她的语气颇为不悦。

  我拿过来看了,内容是参议沈饮冰弹劾曹国公长子李忠蓄养庄奴,肆意骄横抢占南郡民田。看完奏疏内容,我格外留意了内阁所做的票拟。

  大魏朝制,朝臣奏疏皆先由内阁尚书们商议拟定处理意见后,呈上由皇上审批做最终的决定。前者称票拟,后者因皇上御用朱笔,所以有又叫批红。

  我见票拟内容简单,说李忠乃功臣之后,历来遵章守法,沈饮冰所奏之事查不符实,建议陛下将此奏疏留中不发。

  我知道她在等我回话,“臣听说李忠娶了首辅秦大人的次女,既有姻亲关系,内阁如此票拟也不令人意外。”

  她哼了一声,“朕日后还要和秦启南成婚呢,那李忠岂不是也成了朕的姻亲了,秦太岳是越老越昏聩了,纵容这些不肖之人。他只当朕绝不会不给他面子。”

  “秦大人自乾嘉朝就在内阁主政,致力推行新政改革,一直也算勤勉清廉……”

  她打断我,“他清廉?外头不敢说罢了,他最擅长的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

  我拿了玫瑰汁卤的蜜饯放在她面前,劝她说,“水至清则无鱼,陛下不能太认真。”

  “朕不认真,人家可认真着呢。今儿在西暖阁里你又不是没听见,他竟然问起朕大婚的事,先帝去了才几个月的工夫,说的好听大婚也是遵先帝诏。

  可谁家娘没了女儿转脸就能嫁人的。他打的算盘我清楚,结了亲就是更是一家人了,还有子孙后代呢!

  他现在事事都把在手里,举凡有一点反对他的意见,他有本事当着朕的面儿把人骂的狗血淋头,回头还补上一本参人家的题本。”她说着有些泄气似的,靠向椅子背,“只当朕的叔叔已经不能满足他了。”

  我知道她最近越来越反感和忌惮秦太岳,可秦太岳做了二十多年的阁臣,门生满天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动摇的。“陛下打算怎么回秦大人?”

  “给先帝守制,再拖个一年吧。”她又拿起刚才那本奏疏,略微一犹豫,提笔批道,朕要看如何查的。

  翌日辰时,我照例去内阁院子取今日的奏疏。秦太岳面有不悦之色,见了我便问道,“请掌印代为通传,老夫要面见陛下。”

  我自然知道陛下在养心殿西暖阁,眼下并无其他安排,便请他和我一道进内廷。我猜测他是为了陛下昨日驳回了他对李忠一事的票拟。

  果然见了陛下,他开门见山的道,“臣早前已责成顺天府尹彻查李忠蓄养庄奴抢占南郡民田一事,结果查实乃是一场误会。

  起因是李忠府上的一名侍妾因和主母不和,私逃至南郡她的姨母家躲藏,后被李忠知晓这才带了仆从去南郡拿人,不料却被刁民反咬一口说他纵奴行凶,顺天府尹日前已查清楚了,并将那起诬告朝廷官员的刁民明正典刑。陛下要看查的过程,臣将顺天府的记录都带了来,呈给陛下。”

上一篇:论如何躲闪剧 下一篇:颠倒众生[快穿]

篆文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