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七零年代+番外(243)

  她拿她当妹妹的,可许清嘉一直没拿她当姐姐,她也不要拿她当妹妹了。

  许清嘉无辜回视她,小姑娘别瞎想了,你俩一南一北,注定没结果的。回去好好读书,考个大学才是正经事,要恋爱,也在当地找啊。

  许向军他们离开后没几天,许向华便送几个孩子回余市,没几天就要开学。

  江平业与何云溪夫妇邀请许家人来家里吃饭,麻烦人家帮忙养了两个月的孩子,哪能不郑重感谢下。

  许向华和江平业说起了三家村的变化,因为不用每天挣工分,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了。好多人在家里大规模养起了猪和兔子。

  而且田地里的活干起来明显比以前精细勤快,只要不遇上天灾,来年收成肯定要好不少。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就是这么个理。

  江平业听了十分高兴,包干到户,就是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收获的多了,就会有更多富余的流入市场,经济才能起来。

  那边两位爸爸说得兴高采烈,何云溪也拉着秦慧如说起正事。儿子麻烦人家这么久,怎么着也得回报一下:“我认识一位老教授,腿脚在之前那年月里坏了,不方便回来任教。可老先生教了一辈子的书,在家里闲也闲不下来,他就想开一个班教书法,把自己这一身本事传下去,还能贴补下家用。”

  “孩子们学点东西肯定是好的,静心养性,陶冶情操。” 这一代孩子,绝大多数都没机会接触琴棋书画等艺术,就是江一白她都是私下偷偷教一点。眼下时局总算是逐渐明朗,音乐美术学院都开始招生了,何云溪就琢磨着得让孩子好好学一学,不求学成大家,只为培养兴趣爱好。

  闻言秦慧如自然心动,拉着何云溪细问,尤其是招生条件。

  许家康和江一白眉来眼去。

  江一白也是一头雾水,他中午就回来了,可他妈愣是一点口风都没透出来。

  何云溪便道:“老先生倒没规定什么年龄。要不明儿咱们就过去看看,你带上康子三个,我带上一白,一白性子太跳脱,正好磨一磨性子。”

  “妈,我小时候不是学过的。”江一白立刻叫起来。

  何云溪嗔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学到什么了。我是管不住你了,只能请别人管教你。”

  许家康表态:“我这都多大了,学也来不及了。况且我这没两年就得高考,哪有时间学书法。婶,我就算了吧,你带嘉嘉阳阳过去就成。”再学个书法,他哪还有时间挣钱。

  何云溪含笑道:“就因为高考才更要学,我今年参加高考阅卷了。字写得好,阅卷老师看了舒服,打分的时候,不自觉会松一点。我们管这叫卷面分,尤其是语文政治这些科目,影响更大。”

  听了一耳朵的许向华直接拍板:“学,都去学!”趁着年纪小,多学点东西,肯定是没错的。

  许家康欲哭无泪,江一白箍住许家康的脖子:“你就认命,跟我作伴去吧。”

  何云溪好笑,说的好像要上刀山下火海似的,多少人想学都没这机会。还是两个小的乖,一脸跃跃欲试。

  许清嘉眼神亮晶晶的,她小时候就想学书法,不过她那会儿的家长们更喜欢让孩子学钢琴小提琴油画芭蕾舞啥的。她爸妈就咬着牙送她去学了钢琴,无视了她学书法的要求。眼下能圆小时候的梦,许清嘉自然心甘情愿,喜不自胜。

  许家阳是一听能和哥哥姐姐一块,他就只剩下高兴的份了。

  第二天,何云溪和秦慧如两位妈妈带着四个孩子,拎着水果登门拜访。

  郑老先生和老伴住在一间独立的小洋楼里,是前两年政府归还的。他们只有一个女儿,十几年前‘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去了新疆农场,和一个同样出身的知青结婚生子。结果知青回城政策一出,那个男人丢下老婆和四个儿女走了。老先生的女儿只能留在那边照顾孩子,若是她回来了,几个孩子怎么办?

  要不是为了养女儿和外孙们,老先生也不会拉下脸来开班授课。

  考校一番后,郑老先生把四个人都收下了。

  一周四节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一节课一块钱,和目下工资来比,学费绝不算低,然何云溪和秦慧如都是一脸物超所值的喜悦,当场就把半年的学费交了。

  出了门,两位妈妈就商量着去置办拜师礼,虽然破四旧不兴老一套了。然两人,一个是老师,一个做过老师,毕业后也打算做老师,都觉得尊师重道那是最基本的礼仪。

缓归矣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