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的传奇天师(486)

其实饭菜都是半成品,他只需要炒一下,热一下就行了。

那奶油蘑菇浓汤,也只是现做现吃。

吃饱喝足之后,又收拾了一下,权当消食了,可是想看东西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独孤浩炎拉着小天师去休息,不让他大晚上的还把玩那些东西。

他们有更快乐的事情可以做嘛!

第二天的早饭是独孤浩炎喂他吃的,其实就是牛奶粥,喝完再擦擦嘴巴漱漱口,继续睡个回笼觉……都快中午了小天师才爬起来。

独孤浩炎竟然没有去上班,他们公司已经可以上班了,但是他没去,还在家给他做了一顿午饭。

都是比较软的食物,小米粥,牛奶馒头,鸡蛋羹,肉末茄子等等,吃的小天师美滋滋,不过一看到胳膊上被咬的痕迹,他就不开心了,凭什么呀?他就是不想让他花钱当冤大头,还跟他在床上往回找,哼!

但是一想到他静室里的东西,就坐不住了,吃完一抹嘴,盘子碗都不收拾了,直接抱着个暖水杯子,一熘烟儿的钻进了静室里,研究他的两个宝贝去了。

独孤浩炎看的直摇头。

去把餐厅收拾了一下,又在厨房捣鼓了一会儿,在智能煲汤锅里,设定时间,煲了个嵴骨白菜汤。

这才坐回他的书房,门没有关,而是敞开的,看着点外面,以防止小天师有什么事情喊他,他听不见。

小天师在静室里先是研究了一下金锞子。

这东西不常见,但是这东西一般都是用来压箱底的,古代的时候,女子出嫁,除却陪嫁的嫁妆之外,还有压箱底的银子,如果是官宦人家,疼爱女儿,女儿又是嫡出的话,会选择一些更加昂贵的金子来压箱底。

要是有皇家赏赐的金子,给女儿做压箱底的钱,那是很长面子的一件事情。

而且这样的金锞子在当时不是花用的,而是压箱底,传与子孙后代的,或者给女儿做嫁妆。

一般都会好好保存,且这可是黄金。

没道理变成这样啊?

除非是有什么事情,让它变成了这样。

瑞金之气全失,甚至到现在,都没有一点法器该有的灵性。

灰扑扑的就跟普通的从古墓里头挖出来的黄金制品一样的颜色,就是没有出土的那些东西的阴气而已。

还有那青铜的铃铛,既不像是挂在庙宇里的东西,也不像是挂在窗户上的玩意儿。

据说,铃铛的前身,是风铃,起源于古代的占风铎,主要用于占卜,古人也会用它来判断风向。

而风铃在古代有好几个称唿,如“风铎”“宝铎”“檐铃”“檐马”“铁马”等,常悬挂于大殿、佛塔等建筑物檐角下方,因无须敲击,有风自鸣,故名“风铃”。

最初人们将铃铛挂在梁上,风吹来时发出声音,能吓走梁间的鸟雀,防止房梁、屋角、檐壁上面精美的图案和壁画被鸟儿破坏。

当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以后,风铃被融入了佛家的思想,从而出现了如梵钟、梵铃、梵音、灵塔等概念。

佛家用铃声或钟声来比作佛音,使之产生了更深的含义。

“占风铎?”独孤浩炎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了,盘膝坐在小天师的身边:“是什么意思?”

“你怎么进来了?”小天师看到他也没觉得意外,能进来这里的除了自己就是他了。

“我做好了饭等你出来吃,你不出来,我只好进来了。”独孤浩炎拿起另一只青铜铃铛:“”

“唐人将碎玉石悬在一起,当风吹玉振,便会发出清脆的叮当声。随着叮当的声响,一组组好听的旋律被当时的岐王所得,岐王精通音律,随之创作了多首描绘风铃的诗词歌赋,并慢慢流行开来。岐王的大哥宁王也不甘落后,在自己的花园里系满了金属质地的铃铛,这就是占风铎的由来。”小天师告诉他:“《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岐王宫中竹林,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碎玉片子相触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铎”。但是最靠谱的说法是这东西商周时期就有了,但是一开始是祭祀用的手铃,还有就是这东西不用祭祀的时候,叫护花铃,古代为了保护廊内的花花草草在檐上悬挂这种护花铃,风一吹过就响个不停,可以赶走一些鸟类,古代的建筑房檐下容易被燕子等鸟类筑巢,为了驱逐他们就设置了这种东西。因为是挂在房檐下,所以也叫檐铃。”

“这是青铜铃铛,应该仿的是商周时期才对。”独孤浩炎看了一眼那个青铜铃铛:“而且看起来不像是挂在房檐下的东西。”

别看这对青铜铃铛是古人仿造的,但是上面的花纹却做得精细无比,非常古朴又很精致。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